第238頁
直郡王先前有了明珠的緊急提醒,這會兒面對康熙的含怒查問,到底還是按照明珠之前教導他的那些話回答了,將事情一股腦兒都推到了明珠身上,到了他這里,就是一個不得不從,就是他是被脅迫的,攔不住明珠,就只能讓明珠這么干了。 直郡王說到后來,還真就代入進去自己描繪出來的角色了,還把自己給說哭了。 “皇阿瑪,兒臣也曾苦勸明珠,讓他不要如此,兒臣與太子是骨rou兄弟,既是兄弟又怎么能做出陷害兄弟的事情來呢?可是兒臣勸不住明珠啊,明珠自己手里頭就有人,他瞞著兒臣就把這事兒給辦了,說是這樣的話,兒臣的地位就會更加穩固了,兒臣知道了以后,也曾痛罵明珠,說他不該如此,可是他都已經如此做了,兒臣顧念親情,又顧念與太子的兄弟之情,兒臣真的是左右為難??!后來,見此事已經過去了,又無人再提及,兒臣就存了僥幸之心,以為沒什么大事了,兒臣這才沒有告知皇阿瑪實情??!” 直郡王哭道,“皇阿瑪,這件事都過去這么久了,卻無緣無故的被人重新翻出來,這背后必然是有人要害兒臣和明珠啊,望皇阿瑪明察!兒臣真的沒有要害太子的心??!” 康熙被直郡王這一番哭訴氣得噌的一下就站起來了,他指著直郡王的鼻子罵了一聲閉嘴,然后便痛斥他道:“這里在說你的事情,你又去攀扯別人!你說,你還想攀扯誰進來???這件事人證物證俱在,本就是你和明珠有錯在先,你倒說這事兒鬧出來是你被人陷害了?你這是什么意思?你當朕是個傻子嗎?看不出這是你們自己背后布局,賊喊捉賊?” 說了一大通,康熙尤不解氣,指著直郡王的鼻子繼續怒罵道,“你堂堂郡王,爵位權力都比明珠大得很,明珠雖然官復原職了,卻也不過是朕身邊的隨侍臣子而已,你是郡王他是臣子,你倒是跟朕說你攔不住他,你當朕會信你?你要是當真有心去攔,你會攔不???你要是當真有心不去陷害太子,你怎么不提前來同朕說呢?你在朕這里斷了明珠的念頭,明珠還會瞞著你做這些事嗎?你這些話,真是漏洞百出不知所謂!你當朕瞧不出來嗎!” 康熙毫不留情的戳破了直郡王話中的漏洞,直郡王哭過了,說過了,也不開口了,就默默跪在那里讓康熙痛罵他。反正他聽懂了明珠先前囑咐他的話,縱然康熙如此說,他也不能改口承認,就一口咬死了沒有參與此事,康熙也不能把罪名硬扣在他身上呀。 畢竟明珠先前就同他說過,為了以防萬一,早在去歲布置此局時,明珠就沒有讓這些動手的人知道這是他與直郡王合謀之事,出面的一直是明珠,所以被指證的人,也只是明珠一人而已。 這事兒在他這里,就是個糊涂官司,只要他咬死不認,就扯不上他。 他就是再渾,他也了解他的皇阿瑪,他的皇阿瑪不是個會把糊涂官司里的糊涂罪名亂扣在嫌疑人頭上的帝王。 可直郡王縱然不能定罪,但一個知情不報的罪名是坐實了的,何況康熙根本就不信他的話,只是沒有實證他又咬死了不承認而已,康熙罵了一通,卻也不能就這么給他定罪。 但直郡王吃定了沒有實證不能將他如何的無賴模樣,叫康熙看了深覺惱怒,于是仍舊堅定了要公開嚴懲直郡王和明珠的心思。 康熙很明白,若不如此,皇太子的名聲可就無法挽回了。 第113章 康熙下了旨, 直郡王因知情不報被降爵為固山貝子,著其府中禁足思過;明珠因謀害太子等大罪于宗人府圈禁, 其余涉案官員,全部都著刑部按律定罪。 這件事, 雖是由康熙親自審問的, 但他公開處理,一應內情全部公諸于眾,眾人始知原來這半月以來京城中關于皇太子的種種流言竟是源自于直郡王和明珠對皇太子的陷害。 等案情公布之后, 局勢扭轉, 胤礽的名聲也確實挽回了不少。 胤礽知道自己猜對了,康熙抬舉直郡王和明珠, 其目的就只是想壓制他而已, 但并不能容忍直郡王和明珠欺壓他, 所以,在出了這件事后, 康熙才會毫不猶豫的黜落二人。 對于康熙的處置,胤礽還是很滿意的。 明珠被圈禁,日后不可能再復職,直郡王被降為固山貝子, 有了戕害皇太子謀害兄弟的嫌疑,大阿哥也是很難再被康熙起復重用的,就算將來解禁派了差事,也不會再對他這個皇太子有任何威脅了。 這,便是胤礽所要的結果了。 胤礽對著康熙謝恩時, 特意提起當年康熙說過的話來,感謝康熙為他做主。 他道:“兩年前,皇阿瑪曾說過,會為兒臣遮風擋雨的,兒臣正是因為相信皇阿瑪的話,才會來求皇阿瑪為兒臣做主的?,F在,皇阿瑪真的為兒臣做主了,兒臣心里真的是很感動的。兒臣是真心實意多謝皇阿瑪的恩典的!” 胤礽是故意這樣說的,為的是安康熙的心。但要說什么感動和感慨,實際上他的心里也沒有那么多,畢竟這件事,分明就是他自己一手主導的,若單靠康熙,康熙根本就不知道他被直郡王和明珠陷害過,又何談為他遮風擋雨呢? 但胤礽一席話,卻著實讓康熙感動,叫康熙也想起了兩年前在太子府上的那個父子相談的下午,康熙一時心中感慨,便頗為動情的道:“保成,你放心,朕是不會叫你受委屈的。日后,你但凡有什么委屈都可以同朕說,朕一旦查實,若是真有人謀害算計你,朕絕不輕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