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頁
這事事關重大,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拍板定下來的,康熙還需要考慮考慮。 * 石心玉是在天色大亮的時候醒過來的,醒來之后才曉得,胤礽原來早就起來了也早就走了。 其實石心玉也沒有睡太晚,看看座鐘,約莫也就是辰時剛過七點多的樣子。 如今快要入夏了,天亮的也是很早的。 石心玉的早膳御膳房早就送來了,杏花春雨想辦法替她保溫著,等她洗漱過后,將膳食吃進嘴里的時候,還有一點點溫溫的熱度,但是肯定不及剛送來時那樣熱氣騰騰的了。 石心玉吃著這一點兒滋味都沒有膳食,心里默默的想,以后,還是稍微要起早點啊,不然的話,這早膳不但沒滋味還沒熱度,這就很難吃了啊。 畢竟御膳房是不會管你起早還是起晚的,到了時辰就往各宮送膳食,而這個時辰,都是根據乾清宮那邊來的,要是哪宮的主子自己睡懶覺起晚了,這早膳吃進嘴里,那就是冷的。 沒有自己的小廚房的宮里,就是想熱一熱也沒法子啊。 不說別人,就說這毓慶宮吧。 毓慶宮里就沒有小廚房,這小半個時辰前送來的早膳,還是杏花春雨花了好大的心思,用guntang的茶水想法子一直給她燙著,才能保持這個溫度的。 石心玉一邊吃一邊感嘆,這宮里的日子啊,看著是金尊玉貴的,其實,壓根就沒有那么舒坦啊。 進毓慶宮整整兩日了,皇太子和太子妃在宮里是個什么生活水準,她算是全方位的體會到了。 第17章 石心玉從外頭帶進來的江南小點心被她這兩天當正餐吃,在昨兒就已經吃光了。 而她吃不慣御膳房做的小點心,還沒有適應北方小點心的口味,她也就不能再把點心當飯吃了。 迫不得已,石心玉只能用正經膳食來填填肚子了,但是要吃好吃飽,那基本就是不可能的了。 御膳房送來的十多樣膳食,石心玉只略略動了幾樣,其余的都沒動,等她覺得吃不下之后,便讓杏花春雨把膳食撤下去,給她們幾個人分著吃了。 其實,杏花春雨等人也是吃不慣御膳房的膳食的,她們是跟著石心玉一道進宮的,口味自然也同石心玉一樣,可既然都進宮了,那就沒什么可挑的了,就算是不合口味又能如何呢? 而且她們也不能像石心玉那樣,隨便吃點就算完了,為了有力氣干活以及伺候主子,她們就得吃的飽飽的,所以,就算再不合口味,她們也都硬著頭皮把那些膳食全部吃光了。 石心玉用了早膳,又休息了一會兒,便讓杏花春雨去將內務府撥來伺候她的人給帶過來,她要見一見。 前兩日忙亂,她也有些累了,還沒得什么時間見他們,但今日她不忙了,雖然身子還有些疲累,但是也不妨礙她見人的。 何況,內務府撥下來的人,放著太久不見也不好,正好這會兒得空,見一見,將他們的差事都安頓好了,以后各行其事,也總比這樣放著讓他們閑著好啊。 石心玉說了要見內務府撥來伺候的奴才們,春雨便找人傳話叫人去了,石心玉坐在正屋正座上,瞧著打起門簾的屋外院中空地出神。 石家在京城有空置的老宅子。 同胤礽大婚前,家里提前半個月就讓大哥護送她到了家里已經打掃一新的老宅子里住著,宮里撥了教養嬤嬤來宅子里教她規矩。 教養嬤嬤一條一條的同她說,作為太子妃應該遵守的規矩,應該做到的事情,她都一一記下了。 最后,教養嬤嬤告訴她,太子妃居于毓慶宮中,無事不要出去,除非皇上召見,或者是給皇太后請安,一般情況下,不是逢年過節必須的應酬,太子妃是不必出毓慶宮的。 除了太子妃,還有太子的側福晉以及格格們,若無必要,也都是不出毓慶宮的。 當時石心玉對這條規矩其實是不大理解的,她們又不是坐牢,怎么就不能出毓慶宮了呢? 但即便心中有疑問,石心玉也沒有當場就問出來,因為她注意到,教養嬤嬤自己說到這一點的時候都有些語焉不詳,似乎是不愿意多說的燕子。因此,她便將這個疑惑記在心里,打算等進宮之后自己去尋找答案。 如今,她找到答案了。 整個紫禁城,都是康熙的紫禁城。 前朝是康熙議事處理朝政的地方,那不是后宮的女人們該踏足的地方,更不是太子的女人們該踏足的地方。 而東西六宮,是康熙女人們的居所。 作為現任皇帝的女人,她們所居之所自然是符合她們各自的身份的。 后宮里的玩樂之所,包括聽戲的地方,包括御花園的所在,那都是為了后妃們和康熙準備的。 準確的說,紫禁城中的一切存在,都是為了給康熙和后妃們服務的,其次,才是皇太后,再其次,才是康熙的兒子們。 所以那阿哥所,在宮內占地便不多,毓慶宮就更不要提了。 毓慶宮比阿哥所還要小些。 但是,皇子阿哥們到了一定的年紀,大婚之后都是要出宮建府的,不會在宮里久住,但胤礽就不一樣了。 胤礽身為皇太子,這毓慶宮就相當于是他的東宮,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他是得在這里住到康熙老死,然后他登基為帝的那一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