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頁
辛娘忙道:“腌上了,鴨爪、鵝掌、鳳爪并些小菜,小菜空口吃怕是行不得,配菜倒好。那些個葷味如今已可以了?!?/br> 宋知歡聽了便道:“將這些小吃的擺些上來的,有人喜歡?!?/br> 徽音一笑,倒沒什么不好意思的,只對辛娘道:“辛娘姑姑疼我一回,蒸點脂油糕來吃。我們那邊的廚子做出來的總不是您的滋味,覺著膩口呢?!?/br> 辛娘聽了眉開眼笑,口中道:“那糕點攏共三兩樣配料,做起來也簡單。只是各人有各人的法子,做出來難免有些區別。太子妃能喜歡奴婢這手藝,是奴婢的榮幸?!?/br> 一時亭子中漸漸熱鬧起來,宋知歡問娉楚道:“你額娘的身子可好些了?” 娉楚點點頭,道:“媳婦回去照顧兩日,好多了,多謝您的關心?!?/br> “也是想你想的罷了?!彼沃獨g嘆了一聲,“如今咱們在宮外,你時常去看看你額娘。你們也出宮開府了,自己行動便宜,多回去看看她。她這輩子兒女不少,如今小子們出去做官了,女兒遠嫁,也就你一個,還在京里,比兄姊們都方便些?!?/br> 娉楚忙答應了,徽音嘆道:“有時我還羨慕弟妹你,好歹比我自在些,諸事都能隨著自己。如今我想見我額娘一面,又何其困難呢?見了面也要守著規矩,看著老母對自己行禮,又是如何的感觸?!?/br> 娉楚抿了抿唇,握了握她的手,沒說什么。 徽音復又一笑,道:“不過如今在園子里住著,到底比在宮里方便些?!?/br> 弘暉見妻子如此,心里不大是滋味,岔開話來,笑道:“阿娘院子里的花兒開的還是如從前一樣的好,雖然幾年沒過來這邊,還是一如當年,可見底下人照顧的精心?!?/br> “我這里無非是這些花了,若是再照顧的不好,我也不留他們了?!眻@子里的院子是另外有一群人的,宋知歡四下看了看,隨口道。 “不過這花開的好與否也看天時?!被找粽哿艘欢澌Z黃月季在手細細看著,聞言笑道:“媳婦院里旁的花倒還好,但有一叢荼蘼卻開不得了。也不是底下人侍候的不經心,只是那邊的院子不適宜罷了。您這里的地氣好,花兒開起來也好看?!?/br> “說實話,一開始就是看中了這里的地方好,花兒開得好?!彼沃獨g道:“不然我何必要這一個偏僻地方呢?” 徽音聽了掩唇直笑,連聲道:“這可未必了。從前的住云館不也是偏僻地方?可見是您的喜好罷了。不過這邊到底比那邊清靜些,這些日子時常有大臣往九州清晏回話,媳婦住在那附近,都不敢出來走動,生怕撞到外男?!?/br> 這邊正說著話,忽聽人稟報:“皇后娘娘到?!?/br> 宋知歡等人回頭望去,果見敏儀在一眾宮人的簇擁下過來,身上秋香平紋蘇緞旗裝襯衣上鑲著一圈梅子青滾邊,兩把頭上綰著白玉扁方,一支嵌金晶石素銀簪子等閑看著不起眼,陽光下卻熠熠生輝。 宋知歡笑道:“這是見完客了?!?/br> 敏儀道:“那一身行頭可是把我壓的夠嗆。那邊人一送走,我趕忙換了衣裳過來,生怕你惱了,把孩子們都趕出去了?!?/br> “這是什么話?!彼沃獨g似嗔似怪念了她一聲,復又吩咐:“給你們皇后娘娘備解暑消夏茶來?!?/br> 底下半夏應了一聲,不多時捧著個荷葉形小茶盤過來,奉上一只蓮紋攏口盞,對敏儀笑道:“這茶是荷葉、蓮花葉并龍井綠茶、小茉莉花煮的,又兌了木樨清露,在井水里湃過,消暑解熱最好不過?!?/br> 敏儀接了,飲了兩口,果覺不錯,也不見外:“回頭把這方子給我?!?/br> 宋知歡白她一眼,道:“干脆把配好的小茶包給你是吧!” 敏儀一笑,張張口道:“今兒可是把我累壞了,不過見了幾家閨秀,我心里也有了底兒了?!?/br> 宋知歡等人仔細聽著,等她的下文。 作者有話要說:感謝: 讀者“藍色”,灌溉營養液 2 20200830 03:14:46 讀者“xx199”,灌溉營養液 20 20200830 20:46:52 讀者“春水”,灌溉營養液 76 20200830 19:16:21 讀者“萬圣夜生日快樂”,灌溉營養液 1 20200830 13:31:31 讀者“黑喵喵”,灌溉營養液 10 20200830 00:13:25 讀者“菟絲花”,灌溉營養液 20 20200830 00:07:11 讀者“灰0508”,灌溉營養液 16 20200829 23:31:39 第102章 一零二 敏儀這會子卻有了抻頭, 端著茶盞慢慢呷著,吊足了幾人的興頭,又吩咐:“有御湖里的鮮魚, 我剛帶過來, 讓辛娘看著預備些吃食?!?/br> 宋知歡院里的宮女“唉”了一聲,宋知歡斜睨敏儀一眼,道:“您就別抻著了,說吧?;虻萌咚恼埖? 大不了我們不聽了, 是不是?” 然而小輩們是不敢應這個聲的,倒是敏儀見宋知歡真有些要不耐煩的模樣,便搖了搖頭,一副萬千感慨的模樣道:“真是沒耐性啊?!?/br> 雖如此說,她還是正色道:“我今兒接見了四家命婦閨秀, 伊爾根覺羅家的, 家里姑娘的生父不過是個佐領官銜,勝在尚未分家,姑娘又由侯府太夫人教養長大,又出落的明艷秀麗, 性子端莊大氣;索綽羅家那個是咱們遙兒隔房的小姑子,她阿瑪如今剛任禮部侍郎, 生在詩書禮教之家,一身讀書人的溫潤之氣,且行事也素有章法,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溫雅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