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節
書迷正在閱讀:重生成死對頭的迷弟[電競]、綠茶作精的千層套路[電競]、那山的宿靈人、[綜]白花花被雄英開除之后、劍至虛空、厲害了我的鏟屎官[寵物系統]、霸總穿成棄夫之后[穿書]、完美人設、[綜英美]金星女神、明明是你笨!
頭兩天他接到多爾袞的消息,說大中軍已經又有一支人馬抵達了山海關一帶,使得山海關守軍兵力再次增強,他便覺得事情有點不妙了,于是他下旨給多爾袞令其務必立即攻克山海關。 可是多爾袞干的真是不錯,全軍押上去大打一場的結果卻是被人家山海關的大中軍守軍又將他們打了個屁滾尿流,敗退了下來。 這次多爾袞的損失之大,讓皇太極都有點想要吐血的感覺,他好不容易這兩年拼湊起來的漢八旗的兵馬,這一仗下來,漢軍旗的鑲黃旗、正紅旗、鑲藍旗三旗,便基本上喪失了戰斗力,另外還有兩蒙古旗也同樣損失慘重,這還不算,這一仗下來,鑲黃旗固山劉之源也被打死了,鑲藍旗梅勒章京李率泰和正紅旗梅勒章京馬光輝當場在西羅城內陣亡。 雖說這幾個都是漢軍旗的固山和梅勒章京,命算不上多值錢,可是對于他們清軍來說,一下損失了一正兩副三個大將,無疑這是他們建州軍起兵以來從來沒有過的事情,可見的這一仗多爾袞也是下了本錢的,但是結果卻如此令人泄氣。 皇太極得知消息之后,立即將多爾袞和多鐸、阿濟格三人招至了前屯衛他的大營之中,劈頭蓋臉的便是一通臭罵,而多爾袞他們三兄弟屁也沒放一個,低著頭讓皇太極罵了個夠,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架勢。 反正他們的仗是大敗了,但是他們三兄弟控制著的兩個滿軍旗實力猶在,大不了就是今后夾著尾巴做人,低調一些罷了,但是他皇太極這個時候臨陣換將,將他們干掉,還是讓皇太極投鼠忌器不敢這么做。 罵歸罵,皇太極也沒真的就把多爾袞他們怎么樣,只是下旨免奪了多爾袞和多鐸的親王之位,將他們二人降為了郡王,各自罰銀萬兩,沒收他們奴隸十人,罰戰馬二十匹,算是對他們的懲戒,并且令濟爾哈朗接替多爾袞,領鑲藍旗及羅洛渾的鑲紅旗所部以及懷順王耿仲明的漢軍正黃旗、恭順王孔有德漢軍等部,增援到山海關,以多爾袞、多鐸為輔,繼續攻打山海關,將已經打殘的漢軍三旗撤下來,重新整編補充兵將,安撫那些陣亡者的家眷,穩定軍心。 皇太極這么安排之后,諸臣領命下去開始調兵遣將安排繼續攻打山海關之事,但是皇太極卻開始為阿巴泰和他兒子豪格擔心了起來。 從形勢上來看,大中軍又一支人馬已經抵達了山海關,那么便說明大中軍在關內的實力正在逐步增長,由于大中軍的在關內活動日劇,隨著戰事展開,原本關內細作送出的消息越來越少,到現在他們已經無法及時掌握關內的情況了,更不清楚大中軍主力現在什么地方,什么時候可能會抵達京師。 從多爾袞一敗可見,大中軍現如今在山海關內集結的兵力已經不下四五萬之多,而且表現出了大中軍極其善戰的一面,對于多爾袞的本事,他是知道的,多爾袞作為野豬皮最疼愛的小兒子,多爾袞并不是廢物,其年少便隨軍征戰,多有智謀而且同時不乏驍勇,可謂是有勇有謀之人,這些年來做事從未出過紕漏,多次率軍攻明立功頗多,更是在崇德三年被皇太極任命為“奉命大將軍”和岳托一左一右破關而入,連敗明軍,攻克明城數十座之多,如果不是碰上刑天軍的話,那次多爾袞率兵入關,可謂是完美之作,所以多爾袞的本事他是很清楚的。 可是這刑天軍卻如同是多爾袞的天生克星一般,多爾袞這么能干之人,這幾年不碰上刑天軍的話,則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但是只要碰上這刑天軍,便會吃癟,這說明眼下的這大中軍確實不是好對付的,本來他派阿巴泰和豪格繞過山海關,從西面另覓入關之路,想要以其為奇兵從背后牽制大中軍,可是現在看來,他走出的這一招棋不見得就是一招好棋,因為他現在已經不知道關內大中軍的主力在什么地方了。 如果大中皇帝肖天健這會兒率領的大中軍主力尚未抵達燕云之地的話,那么阿巴泰和豪格這支人馬無疑將會起到奇兵的作用,給關內明軍和大中軍來一個出其不意,很可能會扭轉山海關的戰局,但是如果那肖天健現在已經領兵抵達京師附近的話,那么以大中軍這樣的戰力,阿巴泰和豪格這路人馬搞不好不但成不了奇兵,反倒可能受其所害也說不定! 皇太極其實這個時候已經得到了阿巴泰和豪格領兵自黃崖口破關而入的消息,他們二人此次破關進入到關內,比起他預料的要晚了好幾天時間,原因很簡單,就是他們二人先是在喜峰口試圖破關,但是卻被守將周遇吉死死的堵住,未能在喜峰口入關,不得不繞路到黃崖口才破關而入,如此一來,便耽擱了不少寶貴的時間,大戰之中,時間的重要性皇太極豈能不知,有時候一刻鐘便可能決定一場大戰的勝負,可是他們此次南下,事事不順,耽誤的已經不是一半天的時間了,這一拖就是近兩個月的時間。 以他們大清國目前的實力,一二十萬兵馬,被拖著兩個月的時間,對于他們國力的消耗之巨,是不敢想象的,雖說這些年他們大清國也積累下了一些老底,但是他們的底子到底并不算太厚,可是這兩個月下來,他們大清國的老底便被消耗了大半,如果短時間再不能破關而入的話,那么他們此次南下之戰,也就可以收拾收拾回家洗洗睡了,僅憑著眼下他們南下獲得的那些戰利品和物資,對于他們大軍的消耗來說,根本就是杯水車薪,而他們清軍這么多年來打仗,基本上都是戰爭紅利的獲得者,靠的是獲取戰爭紅利才支撐的他們的行動,可是這一次南下,別說是紅利了,現在看來,基本上是處于絕對虧本經營之中。 皇太極的擔心讓他幾乎是夜不能寐,但是以這個時代的通訊速度,他根本無法改變什么,哪怕是他想要派人去通知阿巴泰和豪格,令其放棄行動撤回關外,暫時他也做不到,在戰場敵軍情況不明的前提下,他這個“睿智”的大清開國皇帝,也無法做出什么明智的選擇了。 于是皇太極在派出濟爾哈朗接替多爾袞,繼續發兵攻打山海關之后,考慮再三還是決定他親自去山海關一帶,去會會這傳說中可怕的刑天賊,去親眼看看這刑天賊到底有多大的本事,居然能入此囂張。 五月二十七日這一天,皇太極終于率領著兩黃旗以及代善的正紅旗還有智順王尚可喜的漢軍等兵馬,也進抵到了山海關外。 此時山海關外建奴大軍十二萬人馬已經全部聚齊,單是連營就一下扎出了十余里遠,整個把山海關一線給堵了個水泄不通。 可是就在這個時候,山海關之內,也迎來了一支兵力多達四萬左右的大軍,為首的正是大中皇帝肖天健,同樣山海關之內的大中軍包括吳襄麾下的明軍兵力也達到了七萬之眾,實力比起關外的建奴大軍來說,并不弱于建奴大軍多少。 而就在這個時候,皇太極剛剛抵達山海關,便得到了一個噩耗,有人從關內帶出了一個消息,說阿巴泰和豪格所領的建奴右翼大軍,在此前的十天前,在通州被大中皇帝肖天健領兵一舉擊潰,其二人所率三萬多建奴軍兩天之中,被大中軍主力幾乎盡數全殲在了通州和順義一帶,幾乎無人逃出關外,僅有少量的蒙古騎兵,以小股潰兵的形勢,分別從密云一帶的邊關,棄了戰馬,翻出了關墻,逃回到了關外,同時消息說的很明白,右路軍奉命大將軍阿巴泰于大戰當日,便被大中軍陣斬于亂軍之中,正藍旗旗主豪格在順義被大中軍攔截,兵敗之后不知所蹤。 皇太極以及麾下清國諸臣聽聞此消息之后,各個都如同被雷劈了一般,當即便傻了眼,皇太極更是聽聞此消息之后,當場吐了一口血,險一些立即便暈了過去。 皇太極最擔心的事情,終于還是發生了,他派出的這路右翼軍,最終沒有成為他們獲取勝利的砝碼,倒成了送給大中軍的一桌盛宴,全部被大中軍給一口吞了下去。 要知道這次阿巴泰之敗,對于他們大清國來說,是何等沉重的打擊,這么多年來,他們這幫野豬皮的兒子,還沒有人死在明軍抑或是敵人的手中,阿巴泰卻成了第一個當場陣亡于戰場上之人,同時一同損失的還有整個正藍旗的全部兵馬,而作為正藍旗旗主的豪格此時也生死不明,這會兒尚未有消息說他逃出關外,那么也基本上可以說豪格估摸著也是兇多吉少了。 除了正藍旗之外,一起完蛋的還有漢軍鑲紅旗全部,正白旗大部以及蒙古旗一部還有部分蒙古外藩的蒙古騎兵以及大批跟役包衣,總之損失之大,讓建奴上下無不震動,同時也大驚失色。 多爾袞在山海關雖然敗的很慘,但是好歹損失的多為漢軍和蒙古人,多爾袞和多鐸的兩白旗的旗兵損失并不算很大,但是豪格的正藍旗這一次卻是全軍盡墨于關內,這樣的一旗的兵馬成建制的被敵軍消滅,在建奴成軍史上還尚屬第一次,這對于人丁不多的韃子來說,無疑是一次沉重到了極點的打擊。 同時對于建奴軍上下人等的心理來說,無疑也是一次巨大的打擊,本來他們此次南下,想要達到的目的,到現在除了拿下了山海關以外孤懸的寧遠之外,殲滅了一些明軍,除此之外,他們可以說是一無所獲,相反卻近期連吃敗仗,先是攻打山海關不克,損失眾多兵馬,現如今一下子整個右翼軍三四萬兵馬被人又一鍋端掉,連番敗仗死了一個饒余貝勒,丟了一個武親王,另外還損失了兩個漢軍旗固山,四個漢軍旗梅勒章京…… 第九十章 皇太極的恐懼 而且這個時候山海關之內又傳來消息,說大中朝皇帝肖天健,在殲滅了阿巴泰所部之后,已經集結了四萬大中軍精銳兵馬,也趕至了山海關一帶,使得山海關一帶的大中軍兵力激增到了十萬(消息有很大的水分,實際上即便是加上吳襄麾下的兩萬明軍在內大概也就是七萬人還有點不足?。?/br> 皇太極到了這個時候,所有破關進而控制燕云之地的幻想到此也就徹底破滅了,大中軍的戰斗力之強悍,現在他們都徹底領教了,而且皇太極和多爾袞這些奴酋們,都已經徹底看出來,以他們建奴軍的戰斗力,一比一的情況下,絕對不是大中軍的對手,別看他們現在還有十二萬兵馬,似乎在兵力上占了點優勢,但是實質上他們都明白,在大中軍主力抵達山海關之后,他們這一次再無機會攻入山海關,將大中軍擊敗并且控制住燕云之地了。 所以現如今他們到底該何去何從,已經擺在了他們的面前,接著在山海關打下去嗎?為了什么?目的又是何在?在大中軍主力進抵這里之后,想占燕云之地,那是笑話,攻破山海關有可能嗎?估摸著沒有!所以留在這里繼續打山海關,已經沒有了實際意義,十幾萬人馬人吃馬嚼,天天要消耗多少糧食?留在這里只是空耗他們大清本來就不厚實的底子。 但是現在撤嗎?這也不好說,他們建奴自起兵之時,什么時候吃過這么大的虧呀!就這么撤走的話,任皇太極、多爾袞、代善、濟爾哈朗、多鐸……等一眾奴酋,誰都無法接受這樣的結果。 特別是皇太極,他身為大清皇帝這次御駕親征,屁毛沒有撈著,只打下了個寧遠城,還損失了這么多人馬,連他兒子武親王豪格,這會兒都生死不明,不知下落,現在宣布撤兵,對于皇太極在大清的地位來說,無疑將是一次巨大的打擊,雖然這些年來,他已經清除掉了對他威脅甚大的莽古爾泰、阿敏等不太聽話的兄弟,鞏固了他在大清的皇權,可是這一次鎩羽而歸的話,對他來說同樣無法對族內那些臣子們交代。 特別是這次南下以來,仗基本上都是多爾袞他們在打,他皇太極除了在打寧遠的時候,坐鎮指揮了一下,剩下的基本上他都沒有出什么力氣,剛剛領兵抵達山海關,這便收到了阿巴泰全軍覆沒的噩耗,他便馬上卷鋪蓋要回家洗洗睡了,這種事情回去之后,說出來都覺得丟人。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皇太極非??謶值氖虑?,在這次南下之前,蒙古諸部其實已經有了一定的異心,消耗了他很大的工夫和力氣,才算是按住了這些蒙古諸部,另外他又為了對付刑天軍,組建了漢八旗,大大的擴張了漢八旗的兵力。 歷史上建奴入關的時候,雖然也成立了漢八旗,但是漢八旗每旗兵將也不過只有區區三千人左右,整個漢八旗歷史上在入關的時候,也不過兩萬五千人不到,但是在這個全新的時代之中,皇太極在從多爾袞哪兒了解到了刑天軍火器厲害之后,為了對付刑天軍,極力的擴張了漢八旗的實力,現如今漢八旗的兵力直追他們滿洲八旗,甚至于還超出他們滿洲八旗的兵力一些。 雖然這會兒隨軍南下的蒙古八旗和漢八旗都損失很大,但是他們滿洲八旗也覆沒了整整一旗的兵將,皇太極其實很清楚這個時候他們清軍已經不可能再按照原定的計劃攻入關內,占領燕云之地了,最佳的選擇就是立即壯士斷腕,放棄繼續攻打山海關,立即收兵回撤到遼東去,休養兵馬,重新囤積實力,今后找機會再跟大中軍討還這次的“血債”。 但是皇太極同時也意識到,此戰不管怎么說,他們都已經敗了,如果就這么撤回遼東的話,那些蒙古八旗和漢軍旗的蒙古人還有漢人們,還會老老實實的聽他們建奴主子的話嗎?皇太極在內心之中捫心自問了一下,但是得到的答案是不可能! 蒙古諸部那些旗主們,根本就是首尾兩端的小人,他們之所以聽從他們建奴的話,除了是因為他們蒙古諸部相互傾扎之下,內部極不團結使得他們建奴才有機會分別擊敗他們,迫使他們接收他們建奴的指揮,但是他們建奴對于蒙古諸部的控制,始終沒有達到非常完善的程度,蒙古八旗的建立,也基于利益上的合作關系。 這些蒙古旗主們其實都有自己的小算盤,以前他們發現大明朝其實是一個虛弱的大漢,看上去龐大健壯舉世無匹,但是實質上卻很虛弱,而建奴一方雖然看似弱小,但是卻比起大明這個虛弱的大漢,要強悍許多,他們這些蒙古人既打不過大明,又不是建奴的對手,所以他們便兩者相較之下,只能選擇聽建奴的話,跟大明朝作對,跟著建奴欺負大明,雖然他們很清楚建奴是把他們當槍桿子使,當炮灰用,但是跟著建奴干活,好歹能打勝仗,打了勝仗之后,他們的建奴主子吃rou,而他們這些蒙古諸部,好歹能被主子施舍一點吃剩下的骨頭,喝一口rou湯,所以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兩族是利益的關系。 上一次多爾袞領兵入關的時候,這些隨征的蒙古旗主們便已經發現,中原大地之中,出現了一支可以和建奴相對抗的力量,那就是當時還沒有完全崛起的刑天軍,刑天軍當時在肖天健的率領之下,僅以弱勢兵力,便打的多爾袞他們這么多建奴軍不敢與之拼命,所以蒙古八旗的那些旗主們當時便發現,今后搞不好這肖天健和他麾下的刑天軍,將會是下一個崛起的巨大勢力,完全可能和建奴分庭抗禮,再加上當時刑天軍已經有王承平和李凌風在宣大以及晉北靠近蒙古草原的地方出沒,時不時的會以馬賊的身份突入到草原之中,對他們這些蒙古部落進行搶掠屠殺,某種程度上已經威脅到了他們蒙古人的生存,而且控制住了他們蒙古人和內地通商的渠道,這樣一來便威脅到了他們蒙古人今后的生存空間。 一些蒙古旗主便在那一次出關之后,動起了小心思,開始安排人暗中去晉北跟當時的刑天軍聯絡,以騾馬牛羊來從晉北的刑天軍手中交換一些茶葉、食鹽抑或是糧食等物,一方面滿足他們族人的需要,一方面也想暗中交好刑天軍,給他們留條后路。 可是他們的小動作很快便被奴酋皇太極給發現,立即便以雷霆手段對他們進行了一番打擊,還派人滅掉了幾個不太聽話的蒙古部落,讓這些蒙古人明白,暫時他們還必須要聽建奴的話,必須要臣服于建奴,他們方能生存,所以這些被皇太極收拾了一番的蒙古旗主們,趕緊表示效忠于皇太極他們這些建奴,這才沒有被皇太極繼續打擊。 但是這一次……皇太極想起來就覺得頭疼,不光是蒙古八旗的事情,還有漢軍旗這邊,雖然他沒有見到那些漢軍旗的兵將們直接表露出什么要造反的意思,但是從那些漢軍旗兵將的眼神之中,他還是看出這些人在看他們這些建奴的時候,眼神中已經少了一絲以前的那種馴服,單單是這一點,他就可以聯想到這些漢兵們想的什么。 以前這些漢軍旗的漢人們怕他們,那是被他們打怕了,一場接著一場的敗仗,使得這些漢人內心之中產生了對他們建奴的恐懼,漸漸的已經深入到了他們的骨髓之中,在他們眼中,建奴是這個世上最厲害的人,所以只要想活,便要聽他們的話,所以雖然建奴重新將他們武裝了起來,但是內心對建奴的恐懼卻讓他們在建奴面前,一個個都如同溫順的綿羊一般,建奴讓他們做什么,他們便只能老老實實的去做,不敢說半個不字,哪怕是逼著他們去死,他們也不敢掉頭反抗,只能老老實實的去死,因為他們太害怕他們這些建奴了。 但是今天事情已經不同了,這些早已馴服的漢人,突然之間發現了這世上其實建奴并不是最厲害的,他們漢人之中居然也有人比建奴厲害,不是他們漢人打不過建奴,而是當官的不行,換成了大中軍之后,其實這些建奴并不可怕,他們同樣在大中軍面前,也會吃癟,也會打敗仗,甚至于還被人家打的很慘。 所以這些早已馴服的漢兵們,內心之中便有點活泛了起來,雖然明處還沒有表現出來,但是皇太極從他們的眼神之中,還是看出了一絲不遜的神色,這令皇太極非常不安。 他們建州兵自從當年他們老爹野豬皮以十三副甲胄起兵以來,幾十年征戰打出來的威風,在天下人心目中塑造出來的那種剛硬的外殼,今日卻在山海關面前撞了個粉碎,甚至于數萬建奴軍好不容易入關之后,卻被人家輕松的一口吃掉,甚至連骨頭渣都沒給他們留下來。 所以皇太極雖然擔心他兒子豪格的安危,但是他最擔心的是一旦這個時候他灰溜溜的夾著尾巴率兵回師遼東之后,這些曾經早已被他們建奴的人們,便不再像以前那樣馴服了,一旦那樣的話,僅憑著他們總人口不到二十萬的韃子,還能震懾住這些異族的人們嗎? 所以貌似現在他們撤兵,是保存了實力,但是實質上帶著這些人回去之后,卻是一件更加可怕的事情。 所以在得知阿巴泰全軍覆沒的消息之后,建奴軍中是一片哀聲,就連建奴自己的人,都萌生了退意,更不要說那些蒙古人還有漢人了。 于是清軍大營之中立即響起了一片要求撤兵的聲音,但是出人預料的是奴酋皇太極這一次居然力排眾議,下旨絕不能退兵,必須要接著打下去,甚至于皇太極不惜將他麾下的那些大將們暗中招致他的王帳之中,對這些人說出了他們的擔心。 代善、濟爾哈朗、多爾袞這些奴酋們聽罷了皇太極的擔心之后,也都立即改變了主意,不再繼續提出撤兵的要求了。 如此一來,皇太極先是統一了內部的意見,有了代善等眾將的支持之后,那些蒙古人和漢軍旗的兵將的意見便無法撼動他們主子的決心了。 于是皇太極在大帳之中召集起了所有旗主,先是將那些提出撤兵的人怒罵了一陣之后,然后告訴他們,如果誰要是再敢提出這個時候撤兵的要求,那么便立即砍了他們的腦袋,如此一來,雖然那些蒙古旗主和漢軍將領還是不服,但是看到這些建州奴酋們一個個都下定了決心,于是也只能無可奈何的閉上了他們的嘴巴。 十余萬建奴大軍于是便在山海關外又一次拉開了陣勢,做出了要繼續強攻山海關的架勢,一批批各旗兵馬,再一次被拉到了戰場上,一門門大炮也被奴兵們推出了大營,架設在了大陣之后緩緩的揚起了炮口。 第九十一章 殺奴 肖天健抵達山海關之后,守在這里的將領們當即便立即出營將肖天健迎入到了山海關內的大營之中,包括吳襄在內,全部都聚齊到了肖天健的大帳,齊刷刷的跪下山呼萬歲。 他們之中不少人這還是第一次在肖天健登基稱皇之后,見到肖天健,以前所用的對肖天健的稱呼現如今全部換成了皇上,不敢再以軍禮參見肖天健了。 可是肖天健雖然已經貴為皇帝,但是在大帳之中,卻并沒有真的就端著他皇帝的架子,看到諸將伏地叩頭參謁,于是立即揮手道:“免禮!現在是軍中,軍中自有軍中的規矩!在這里還以軍禮相見即可,你等不用此次都如此大禮參見!” 說罷之后肖天健便起身走了下來,來到了諸將之中,伸手先重重的在羅立胸口上捶了一拳,哈哈笑道:“你這個羅瘋子,這次在這兒干的不錯!沒辜負我對你的期望!很好!你的功勞朕已經記下,此戰之后回去自會論功行賞!還有你們這些留在這里的家伙們,是你們的功勞便跑不了,但是現在戰事尚未結束,功勞記下,事后自然少不了你們的封賞!” 眾將聽吧之后都很是高興,但是隨著肖天健身份的轉換之后,現如今他們都不敢再在肖天健面前跟以前一樣隨便,也不敢嘻嘻哈哈了。 于是羅立和諸將都連城不敢,紛紛說此乃是他們分內之事不敢居功!倒是肖天健一來到京畿,便一下吃掉了建奴右翼軍三萬多人馬,和肖天健一比,他們這點功勞算不得什么。 肖天健搖頭笑道:“你們休要拍朕的馬屁!如果不是你們這幫家伙在這里死死的堵住了建奴主力的話,朕又如何能入此輕松便拿下阿巴泰這幾萬人馬?所以即便是有功,也是你等的功勞更大!朕豈能和你等爭功?呵呵! 只可惜的是讓豪格跑了,這會兒也不知道此獠已經逃到了何處!不過這算不了什么大事了,此戰你們在這里打的多爾袞屁滾尿流,我那邊收拾掉了阿巴泰所部,恐怕建奴這一次要很長時間緩不過來勁了! 現在我們要做的是,趁他病要他命!建奴皇太極不是也過來了嗎?那么咱們都打起精神會會皇太極這個奴酋吧!” 眾將聽罷之后紛紛笑了起來,這些重將們,都是肖天健一手帶出來的人,當見到肖天健的時候,總是忍不住被肖天健這種平易近人的作風所感動,肖天健這隨便幾句話,便讓他們立即產生出一種哪怕是現在就戰死沙場,他們也覺得活的值了!于是眾將紛紛摩拳擦掌準備大干一場了,現如今他們的皇帝親臨了山海關,他們還不趁機好好的在肖天健面前露一鼻子嗎? 肖天健和諸將寒暄了一番之后,立即便走到了站在后面的吳襄面前,上下打量了一下吳襄,吳襄趕緊便又一次跪下,連稱萬歲萬歲萬萬歲,口稱罪將來歸太遲,望圣上恕罪。 肖天健立即伸臂攙起了吳襄,拉著吳襄的手臂笑道:“不遲不遲!你來的正好!倒是朕來的晚了!直至今日才見到吳將軍,先前對你多有怠慢了!對于你的事情,朕早在來的路上便已經聽聞,此次守住山海關,吳愛卿居功至偉,對于我們漢人來說,你乃是真正的英雄,朕絕不會忘掉你的功勞的,天下所有漢人,都不會忘記你的功勞,你能撥亂反正領兵死守山海關,乃是我大中之幸,社稷之幸!我肖某還要大禮謝你才是!而且你今日所為,注定你將名垂青史!”說罷之后肖天健居然抱拳對吳襄躬身施了一禮。 肖天健這一禮嚇得吳襄撲通一聲便跪在了地上,差點大哭了出來,連說道:“圣上萬萬不可,小老兒豈能承受圣上如此之禮?這不是折殺了微臣了嗎?吳襄三生有幸,今日能歸于圣上麾下效命,即便是肝腦涂地,微臣也在所不辭!”說著便趴在地上,使勁的磕頭謝恩,這腦袋碰到地面上,是咚咚有聲,真讓人為他擔心,會不會磕出一個腦震蕩來。 肖天健的話讓他這懸著的心徹底放到了肚子里面,他本來還有點擔心,肖天健記著他們吳家的仇,先前只是安撫他,等他到了這里之后,便會收拾了他,可是現如今看到肖天健如此褒獎于他,將他說成名垂青史的英雄,這便說明肖天健并未跟他們吳家記仇,今后他吳家總算是沒有后顧之憂了。 看著吳襄激動的難以自己,肖天健又一次親手將他攙起來,笑著對他說道:“你吳襄不負我大中,不負我大漢民族,那么我肖某便絕不會負你,好好干吧!只要你好好干,我肖某今天當著所有人的面,保你們吳家子孫今后一個大好前程!” 吳襄這個激動呀!差點又跪了下去要磕頭謝恩,但是卻被肖天健死死拖住,笑道:“別跪了,你們都甲胄在身,這么不停的磕頭如何是個頭呀!都不要磕頭了!說正事吧……” 眾將都看著這一幕,不少人心中暗嘆,他們圣上這收買人心的手段還真是厲害呀!一張空頭支票開出來,幾句話一說,這吳襄便被感激的老淚縱橫,不用想,這會兒他們都能體會到吳襄的心情,估摸著肖天健即便是這會兒要吳襄掂刀一個人殺出山海關,去找奴酋皇太極玩兒命,吳襄估摸著屁都不會放一個,掂刀就走了!最起碼他們可以相信,吳襄經此一事之后,很長時間之內,不可能再有異心了。 寒暄了一番之后,肖天健也不在大帳之中議事,直接帶著諸將便登臨到了山海關北門城樓之上,當肖天健走上城樓的時候,四下掃視了一番之后,當看到城樓以及城墻上那些遍布的彈坑以及城下那一片暗黑色的土地以及縱橫交錯的溝壕的時候,肖天健便立即看出了這里曾經發生的巨戰,心中頗為感慨萬分。 羅立和吳襄他們守在這里,所面對的建奴瘋狂的進攻,雖然他沒有親眼看到,但是卻也可以在腦海中形成一幕幕激戰的場景,在他來到這里之前,已經不知道有多少兩軍將士的血灑在了這一帶的城墻上下,不知道多少生命已經在這里畫上了一個句號,這是一場關乎漢人命運之戰,讓他慶幸的是他們這一戰終于將無數建奴大軍阻擋在了山海關之外。 歷史已經不可能再重演了,到了現在,他已經毫不懷疑,他將成為這一場決戰的勝利者,雖然他自己也清楚,這一戰還稱不上最后的終戰,現在雖然他已經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而且可以保證,他們將獲得這場戰爭的勝利,但是距離真正將建奴從這個星球上抹去,并且收復關外那遼闊的土地,還有很長時間的路要走,但是起碼他已經將中國人,從即將可能發生的噩夢之中拉回到了正途之上,就看接下來這一場對決,他能做到哪一步了。 肖天健沒有太多時間去感慨,他微微掃視了一番周圍的情景之后,便立即一伸手從鐵頭手中接過了一個精致的大單筒望遠鏡,湊到了眼前努力的朝著關外望去。 遠遠的他從目鏡之中看到了距離山海關外數里遠的建奴軍的大營,建奴雖然連遭重創,但是起碼到現在為止,還沒有遭到致命的重創,他們還保存著相當大的實力,在數里之外的開闊地上,建奴的大營還是綿延扎出了很遠,幾乎一眼望不到邊,從各色旗幡上,他可以看出建奴這一次可謂是舉國出動,將他們所有的本錢都壓在了山海關外面。 于是他在看罷了之后,抬手將望遠鏡交給了鐵頭,轉身過來臉色變得開始嚴肅了起來,對跟著他的這些文武官員們說道:“你們也都看到了,建奴雖然連遭敗仗,但是他們距離徹底垮掉,還差的很遠! 他們是一幫露出了獠牙的野獸,隨時都想要在我們漢人身上咬下一口,所以朕今天要奉勸諸位,現在還不是我們可以慶功的時候,我們唯有將他們徹底從這里趕走之后,才能松一口氣!而現在我要你們都收起對建奴的輕視之心,把他們當成最強的敵人,不打則已,一旦開戰,朕希望你們能繼續發揮你們善戰的本事,徹底將這幫野獸從這里趕走,讓他們永遠想起這一戰,便會不寒而栗,再也沒種敢來欺辱我們漢人!……” 不多時山海關北門上幾十名大將齊聲高叫道:“謹遵圣命!誓殺建奴!” 城上城下的兵卒們聽到之后,也都立即跟著高呼了起來:“殺奴……”聲音如同滾雷一般,在山海關長城之上綿延傳去,響徹了云霄。 少數在關外游弋的建奴哨騎,聽到這陣關上傳出來的吼聲,一個個面露惶恐之色,一個個對視了一眼,紛紛撥馬馳離了關城,省的一會兒倒了大霉。 第九十二章 出關決戰 雖然皇太極已經下旨號稱要繼續攻打山海關,與大中軍決一死戰,但是在戰術上的布置卻沒有選擇繼續強攻,以他們的兵力和實力,現在皇太極很清楚在大中軍占據著山海關地利優勢面前,他這么率軍撞上去根本就是在自尋死路,現如今山海關一帶大中軍精兵云集,他如果下令派兵去攻城,逼著那些漢軍旗和蒙古八旗的兵將去攻城的話,估計當時就能逼的麾下一些漢軍抑或是蒙古兵臨陣嘩變不可。 所以雖然他下定決心,雖然暫時不撤離山海關,但是也沒有傻乎乎的便派兵再去強攻山海關,反倒是在看罷了山海關外的地形之后,下令將清軍大營再一次后撤了幾里,背靠在山海關東北方向的前屯衛停扎了下來。 肖天健原來和李信等人預計,認為以這個時間,建奴方面皇太極肯定是已經得知了阿巴泰覆滅的消息,再加上前段時間多爾袞在山海關下屢攻受挫,并且被打的損兵折將,以他們雙方現在的力量對比,其實建奴方面已經不再占據什么優勢了,所以不管是肖天健和李信都猜測,這個時候建奴很有可能放棄這次南下的計劃,會選擇撤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