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節
書迷正在閱讀:重生成死對頭的迷弟[電競]、綠茶作精的千層套路[電競]、那山的宿靈人、[綜]白花花被雄英開除之后、劍至虛空、厲害了我的鏟屎官[寵物系統]、霸總穿成棄夫之后[穿書]、完美人設、[綜英美]金星女神、明明是你笨!
所以很快軍中上下兵將們都知道,這一次他們北上,看似是為了去推翻大明王朝,實質上卻是要去拯救民族于危難之中,他們此行北上真正的終極敵人,并非是那些大明的殘兵敗將們,而是要去對付那些畜生不如的建奴韃子。 這一點軍中上下可以說都非常明確,對于大中軍官兵們來說,無疑也起著一定的鼓舞作用,因為李信借肖天健的話經常對一些兵將們說:“咱們圣上經常說起,其實咱們殺多少大明的官兵,都算不上是什么本事,畢竟大明也跟咱們一樣,都是漢人,說白了是一家的兄弟打架,現如今關外的建奴,才是咱們漢人的頭號敵人!殺韃子,那才叫真正的本事,砍下建奴韃子的腦袋,那才是真正的榮耀! 推翻大明王朝算是什么功勞?最多也就是開國功臣罷了,但是如果讓建奴破關而入的話,那么所有的榮光,都將付之東流,讓建奴如果再一次肆虐于關內的話,那么什么功勞都不要說了,咱們全都是民族罪人!又和當今大明朝廷有什么區別? 咱們現如今可是大中國防軍,為兵者,外不能御外虜于國門之外,今后又有何面目回去見江東父老?” 這話李信可不是杜撰出來的,因為這些年來,肖天健時不時的便會說起有關建奴的事情,不管他領兵怎么跟大明朝廷作對,但是都沒有忘記,他們最終是要跟建奴一分高下的,這一點不但是李信知道,凡是長時間近距離接觸過肖天健的那些重將們,各個都聽肖天健說過,所以李信這么說,絕非是胡說,包括羅立、刁正等人,都跟著李信一樣,時不時的會以肖天健的這些話,來鼓動麾下的兵將們。 所以這次他們合兵開始放棄對沿途一州一縣的攻擊,而開始朝著永平府急行軍的時候,軍中上下并沒有多少人表示不理解,抑或是有什么怨言,反而是軍中上下兵將們個個都摩拳擦掌,卯足了勁,想要去宰幾個建奴韃子,今后也好對他們的后代炫耀一番他們的功勞,說的高一點的話,那么他們如果這一次能擊敗建奴大軍的話,那就可以被稱作民族英雄了!所以這一路行來,雖然兵將們都累的夠嗆,可是士氣卻非常高漲。 眼下這些兵將們和當初奉旨在南京城受閱的那些兵馬不同,畢竟眼下肖天健還騰不出手,為全軍兵將們全部更換新的軍服,也沒有實力和時間來做這件事,眼下他要集中所有有限的資源和力量,來應對這一場關乎民族興旺的大戰,所以各路人馬之中,也僅有參加過建國大閱兵的那些兵將們,才撈到了一身全新的軍服,許多人身上還穿著破舊的衣服,腳下甚至于絕大多數人連雙像樣的鞋子都沒有,大多數人腳下還蹬著他們自己編制的草鞋,這一路上行來,每個人都穿破了好幾雙草鞋,沿途他們可以說是白天行軍,晚上就想辦法弄些草,搓成草繩給自己編草鞋穿,可見的雖然現如今大中朝已經建立,可是物資供應方面還是相當匱乏的。 好在刑天軍的兵將們,吃苦都吃慣了,他們之中絕大多數都是窮頭百姓出身,當兵之前什么罪都受過,而且大中軍之中,歷來將士雖然等級森嚴,可是待遇上相差并不明顯,當兵的穿不上鞋,許多軍官也照樣跟他們一樣打草鞋穿,在這一點上,大中軍是相當公平的,不似大明之中的一些軍隊,軍將肥的流油,當兵的卻窮的叮當亂響,所以大中軍的兵將們雖然辛苦,可是在這方面并無多少怨言可說,于是他們便日夜兼程,趕往了永平府方向。 這一路上走來,他們受到的明軍攔截次數可以說是屈指可數,而其中有力的攔截,更是沒有多少,唯有在行至霸州和武清兩地的時候,遭遇到了當地明軍的比較強烈的阻擊。 之所以在這兩地李信他們會遭到明軍的強力阻擊,其實還是因為這兩地可以說都是拱衛京師的要地,算是京師最內圈的最后防御屏障了,所以大明朝廷眼看大勢已去,便將可調動的兵力和忠實的武將,都收縮到了京城周邊,而霸州和武清則是明軍最后布防的要地。 兩地的明軍當然不清楚這路大中軍如此急急忙忙的北上,是要去做什么了,他們主觀臆斷,篤定的認為這路大中軍人馬,肯定是趁著建奴入寇,想要先行趕去攻打京師,所以兩地的守將都選擇了領兵攔截這路大中軍的人馬。 對于這兩個地方的明軍拉開架勢試圖阻擊他們北上,李信都先禮后兵,派人告知他們,他們此行的目的是趕往關防一帶,去攔阻建奴大軍入關,可是他的話這些明軍兵將豈能相信,根本就不聽他們解釋,便悍然發炮轟擊大中軍的兵馬。 既然多說無益,這幫貨又不通情達理,那么李信、刁正、羅立他們也自然就不愿意多跟他們費什么口舌了,于是隨即便拉開架勢,對他們大打出手。 雖說這兩地明軍都陳駐了一些兵力,但是實力卻遠不如李信他們的這路大中軍的兵力,戰斗力那就更不用說了,刁正的名聲不用說了,當初以兩千兵馬,便大敗高起潛兩萬關寧軍,其調教出來的麾下兵馬,自不用說厲害與否。 而羅立這廝,現如今有一個外號,就是肖天健手下第一猛犬,雖然不好聽,卻也充分的說明了羅立這家伙的能力,他如果自稱他是大中軍第二猛將的話,還真就不見得有人敢說他比羅立猛! 所以羅立帶出來的兵將,自然也跟他差不多,都屬于二桿子二愣子的那一種人,打起仗來比著看誰更不要命,羅立這家伙能活到現在,也可稱作是異數了。 所以羅立和刁正這倆家伙動起手來,自然都不含糊,當即便給這些不開眼的明軍來了個步炮結合,先是炮兵轟,接著步兵沖,步兵沖不動,接著炮兵轟,幾個突擊下來,可憐這些效忠大明的官軍,就如同被放在鐵砧上的瓷片一般,當即便被他們砸的粉碎。 兩地的守將也算是大明的死忠,雖然戰敗卻拒不肯降,最終李信他們也就只得成全了他們的忠臣之名,送他們歸西了! 主將已死,其下的兵將自然就沒抵抗的意志了,頓時便作鳥獸散,部分投降了大中軍,李信也不跟他們耽擱,點了少量軍官負責留下整編這些降兵,清剿周邊的那些潰兵,而他們主力則一刻不停,便越過這些地方,繼續朝著山海關行去,不過雖然大戰稱不上,可是這些地方明軍,卻還是拖延了一些他們的速度,否則的話他們應該早在皇太極領兵進抵山海關北部的前屯衛的時候,也就該趕到撫寧衛了。 就這樣在五月初九這一天的下午,在李信、羅立、刁正的統御之下,中路軍和羅立所部共三萬人馬,終于進抵到了山海關以南的撫寧衛城下。 第五十二章 危局 但是當李信等人抵達到撫寧衛的時候,這里早就有盧象升在此等候他們的到來了,而撫寧衛這個時候也早已投靠了大中軍,眼下已經成為了大中軍的一個物資轉運基地,在閻重喜和王承平領兵出居庸關的時候,李凌風便留守在了宣大坐鎮。 之所以將李凌風這個重要的主將留在宣大,并不是讓他防備官軍反撲,而是讓他負責坐鎮宣大一帶,防止建奴軍再一次從宣府一帶破關而入,一旦要是讓建奴在宣府破關而入的話,那么對于他們左路軍和整個山西來說,無疑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所以雖然閻重喜領兵入居庸關趕赴山海關,但是他們卻都沒有忘記宣大的重要性,故此才將李凌風這個可獨當一面的大將留在了宣府鎮一帶坐鎮,出了讓他看住宣府一帶的邊關之外,同時李凌風還必須要做的事情就是從山西將各種物資源源不斷的輸送到前線去,來保證閻重喜的左路軍的作戰需求。 自從閻重喜領兵進駐山海關之后,李凌風便開始在宣府鎮之中,組織了三千輜兵和大批大車,將山西方面通過助戰民壯轉運到宣大的各種糧秣彈藥和武器,開始源源不斷的朝著山海關一線轉運。 大中軍輜兵雖說屬于后勤部隊,但是戰斗力也不容小覷,他們不單單只是負責運輸物資的輔兵,同時也基本上都是火銃手,隨軍配備自生火銃比例極高,并且一定程度上效仿了大明的戰車營,在戰車上也保留了輕型的弗朗機炮,所以雖然他們身為輜兵,但是戰斗力卻并不算弱。 之所以李凌風動用這么多輜兵來為山海關轉運物資,主要還是因為從居庸關到山海關一線幾百里長的距離,大中軍尚未全部控制,沿途只是收降了一些明軍屯駐的屯堡,留守了少量大中軍的兵將,佐以一部分明軍降兵守護這些屯堡,作為臨時的兵站使用,這段路上大部分區域,基本上還處于明軍的控制之內,而且京城周邊殘余的京營,還有相當的實力,這幫明軍眼下嚴重缺乏糧餉,所以軍紀已經極其敗壞,他們時下明里為兵,其實暗中基本上干的都是匪事,所以他們才不會管大中軍送的這些物資是要去做什么,為了吃飽肚子,他們才不在乎什么民族大義,一旦有機會,他們肯定是要搶奪這些大中軍的物資的。 京營前段時間連大中軍送給洪承疇麾下關寧軍的那些糧秣都搶了,所以為了保證運輸的安全,李凌風也不得不這么組織大量的輜兵營,集體行動,為山海關補充物資,更何況現如今他們負責供應的還不止是左路軍的人馬,連帶著山海關吳襄麾下的明軍所部,他們也要負責供應糧秣彈藥,大明現如今是不可能派兵給吳襄運送補充了。 故此在吳襄的命令之下,撫寧衛便歸于大中軍,作為了一個山海關背后的物資囤積處,吳襄并且將撫寧衛的前后左右中五個衛所殘余下來的衛所兵劃拉了劃拉,交給了閻重喜,請閻重喜收編了他們,派將帶領他們保護撫寧衛這個后勤基地。 當李信和刁正、羅立率部趕到撫寧衛的時候,這里正好有一批來自宣大方向物資,剛剛運送到這里,盧象升也正在這里一方面督管物資調撥轉運的事情,一邊在此等候李信他們中路軍的到來。 當得知盧象升親自在這里迎候他們,李信、刁正、羅立等人也不敢托大,立即快馬加鞭,趕到了正在路上等候他們的盧象升面前,對盧象升敬禮問好。 “卑職參見總監大人!請恕我等甲胄在身,不能全禮之罪!”李信和羅立等人一見到盧象升,便立即對盧象升笑著敬禮到。 盧象升現在身為監察院總監察之職,雖然品級上不算太高,但是卻獨立于六部之外,主要負責明里暗里監察百官,地位十分超然,某種程度上有點像是大明的錦衣衛和都察院的結合體,權力很大,只是肖天健沒有賦予他們直接抓捕審訊的權力罷了,以免他們今后畸形發展,以至于又成為了類似東廠西廠那樣的變態特務組織,某種程度上即賦予了他們足夠大的權力,但是又限制了他們的權力,使之處于可控制范圍之內,避免造成太多冤假錯案,可是盧象升的地位,卻不容任何人忽視,而且他的身份也足以讓除肖天健之外的所有人對他表示尊敬。 “諸位將軍辛苦了!萬萬不可如此多禮!諸位千里疾行而來,當是非常辛苦了,盧某又豈敢受諸位之禮!現如今戰情緊急,我們也不要拘于俗禮了!雖然當為諸位接風洗塵,但是眼下盧某恐怕沒有時間來做這件事了!我們還是先說一下這一帶戰事的事情吧!”盧象升也趕緊抱拳對李信等幾個大將還禮,然后心急火燎的便對他們說道。 李信等人一看盧象升這么著急,于是便看出來山海關戰事情況恐怕是不太好,于是也都立即緊張了起來,甚至于來不及找個帳篷坐下說話,幾個人便在路邊一棵大樹下面一邊令兵馬繼續行進,到撫寧縣城外面扎營,一邊立即便對盧象升詢問起了這邊眼下戰事的情況。 盧象升簡單的將吳襄已經投向大中軍這邊的事情給他們說了一下,有簡明扼要的將兩軍合作的情況以及山海關一線的布防情況給他們說了一下。 “山海關這邊的戰事情況諸位倒是不用擔心,我軍和吳襄麾下的明軍舊部,兵力共有三萬余人,加上這段時間趕來助戰的周邊民壯,守住山海關是沒有問題的。 而且這些日閻將軍率部在這一帶和吳軍門聯手,已經多次打退建奴一再發動的進攻,并且連連重創建奴大軍,特別是那些建奴新建的漢八旗和蒙古八旗的兵將損失慘重,截止昨日開始,建奴方面的奴酋多爾袞,已經不得不下令暫時歇兵休整補充了!否則的話那些漢軍八旗和蒙古八旗的兵將,就會不穩了! 所以山海關這邊的戰事情況還是比較樂觀的,這些日下來,雖然面對倍于我軍的建奴大軍的猛攻,咱們這邊損失也很大,但是在圣上領兵趕來之前,守住這里還是沒有多大問題的!”盧象升對李信等人說道。 李信和羅立、刁正等諸將聽罷之后,都常常的松了一口氣,他們日夜兼程趕來這里,就是生怕來的慢了一點,閻重喜的左路軍守不住山海關,讓建奴大軍如同潰堤的洪水一般,一下便沖入到關內,那樣的話,以他們的兵力,也不足以擋住建奴那么多兵馬,對于關內來說,無疑這將是又一場大災難,為此李信這個總參謀長,在來的路上,跟一幫參謀們,一路上已經制定了好幾套作戰方案,以應付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甚至于他們已經做好了迎頭撞上決口般涌入關內的建奴的準備。 所以這段時間他們雖然朝著這邊疾行,但是路上也不斷的派出斥候快馬加鞭來回打探消息,所以也多少了解了一些山海關的局勢。 現在聽盧象升說,閻重喜他們趕到這里之后,已經逼降了吳襄和山海關兩萬多守軍,并且聯合吳襄麾下明軍舊部,成功的將建奴大軍堵在了山海關外面,眾人都終于長長的松了一口氣。 “原來盧大人和閻將軍你們做的這么漂亮,在下等恭喜諸位立得了首功!他日圣上前來之后,料想定會龍顏大悅,這封賞肯定是少不了的!”李信于是對盧象升笑道。 盧象升搖頭道:“我等做這些事絕非是為了搶功抑或是奔著什么封賞來的,圣上屢次說過,時下建奴乃是我大漢民族的最大的敵人!令其入關的話,將會是我們大漢民族的災難,盧某對此話深有同感,所以不敢辜負圣上的期望,哪怕是粉身碎骨也誓要將建奴擋在關外!” 李信等人聽罷之后,都立即對盧象升肅然起敬,立即站起身來大聲說道:“圣上英明!盧大人高風亮節,我等欽佩不已!” “既然盧大人和閻總都統你們已經將建奴擋在了關下,那么不知為何閻總都統和大人,又為何連連派人催促我們趕來,似乎還有什么事情,盧大人沒有說吧!”李信接著對盧象升問道。 盧象升請諸將又坐在了兵卒們送來的小馬扎上,這才憂心忡忡的說道:“確實如此!李將軍所問極是!雖然我等暫時已經將多爾袞麾下的建奴大軍堵在了關下,令其不得存進!但是前些日子奴酋皇太極領十數萬后續建奴大軍,已經兵抵山海關以外的前屯衛一帶,我們發現奴酋皇太極到了前屯衛之后,便停止了前進,攻打山海關的建奴軍,依舊以多爾袞為首,實際增兵并不是很多,于是我們便懷疑奴酋皇太極可能會另有陰謀,極有可能會另派大將,分領一支建奴大軍,從西面某處關隘破關而入! 一旦如此的話,那么我們時下兵力有限,被拖在山海關這邊分兵不得,建奴另一支人馬,便可以輕易橫掃大明京畿之地,甚至可能會襲奪京師也說不定,如果是那樣的話,我們在此的努力也就付之東流了!而且一旦建奴從西面某處關隘破關而入的話,也會立即切斷我們的補給路線,使我們在山海關一帶腹背受敵,到時情況恐怕就危險了! 而且這幾日我們派出了不少斥候,冒死出關潛至了前屯衛一帶打探消息,回來的斥候稟報我等,建奴在前屯衛雖然駐有大軍,但是卻并沒有想象的多,他們想辦法抓了兩個建奴嚴刑逼問之后得知,建奴確實已經分兵,皇太極分四萬大軍在奴酋阿巴泰和豪格的率領下,已經向西入山,去另尋入關之路了!所以情況恐怕會十分危險,這也是盧某和閻總都統,連連派人催促諸位趕來的原因!” 第五十三章 分兵向西 李信作為總參謀長,其實在來的路上,已經分析過了山海關一帶的戰局,也揣摩了一番建奴方面的問題,所以對于盧象升的擔心他也是已經有所預料。 “原來如此!那么以盧大人所見,以阿巴泰為首的那路建奴人馬,最有可能會從什么地方叩關而入呢?”李信對盧象升問道。 盧象升聽罷之后,立即招手,讓一個侍衛過來,從他背上解下了一個長長的牛皮筒,令其打開之后,從中抽取出了一張地圖,就地鋪在了眾人的面前,原來這是一張大明朝軍方繪制的詳細的京畿地圖,上面清晰完善的標注出了長城以及各處的關隘、道路、屯堡之類的要點,甚至于還繪出了一些山勢的走向。 “此圖為吳襄手中的地圖,吳襄已經將其送給了我們,可見的吳襄此次投誠我們,還是相當有誠意的! 諸位請看,如果建奴想要破關而入的話,向西他們可走山海關西面最近處的義院口!但是這里我們已經派駐了一個營的人馬,做好了防備!從目前來看,雖然有建奴軍想要從義院口一帶入關,但是這些奴軍卻還是多爾袞手下的奴軍,并非是阿巴泰所領一部的人馬! 所以本官判斷,建奴肯定還要向西,找關口入關!現如今看,最有可能首當其沖的便是喜峰口!一旦他們不選喜峰口抑或是無法攻克喜峰口,那么建奴很可能便會另外選擇更西面的馬蘭關、黃崖口、古北口等關。 時下我們已經請吳軍門派人前往喜峰口報信,請那里的守將做好應對的準備,喜峰口時下有大明猛將周遇吉率部坐鎮,但是兵力不足,他麾下僅有兩千余兵將,加上喜峰口駐防的官軍,兵力不會超過四千,所以一旦阿巴泰所率建奴軍攻打喜峰口的話,那么他們恐怕會很危險!” 聽到盧象升提及周遇吉,刁正可跟他是個“熟人”,上一次傅宗龍率兵試圖搶渡黃河奇襲洛陽,突襲懷慶府的時候,周遇吉便在傅宗龍手下效力,這家伙卻是兇悍,成功的襲奪了懷慶府一帶的黃河渡口,如果不是刁正日夜兼程馳援懷慶府,阻住了傅宗龍所率的官軍主力的話,周遇吉幾乎成功渡河,攻至洛陽城下了。 所以對于那一戰,刁正可以說是記憶猶新,對于周遇吉這員明將,他也給予了特殊的關注,這次中路軍打保定府的時候,本來刁正以為會遇上周遇吉,可是沒想到朝廷臨時卻將周遇吉調至了居庸關鎮守,使得他和周遇吉錯失交臂,未能報當初懷慶府的一箭之仇,沒成想后來他聽聞盧象升居然單刀赴會進入居庸關,說服了周遇吉為左路軍放行,讓開了居庸關,讓閻重喜他們領兵入關,提前一步進抵到了山海關,如果不是這樣的話,周遇吉只需在居庸關拖上幾天時間,那么現如今山海關的局勢恐怕就不是這樣了! 很有可能吳襄已經叛投了建奴大軍,令建奴大軍已經潮水般的涌入到了京畿之地,恐怕這會兒早已兵圍了京師了!他們現如今也不會這么輕松了。 所以為此本來想要殺周遇吉泄憤的刁正,便對這個老對手不得不刮目相看,最起碼在大義上,說明這個周遇吉不是一個蠢貨,僅此一點,便給他們大中朝幫了大忙了! 而且刁正跟周遇吉交過手,知道這個周遇吉恐怕是近年來他們遭遇過難得的一員明軍的猛將,此人善于帶兵,而且兇悍異常,上一次在懷慶府刁正和他交手,便頗感吃力,如果不是大中軍火器占據極大優勢的話,鹿死誰手都不一定! 現如今聽聞這個家伙在跑去鎮守喜峰口,刁正反倒感到有點放心了,這家伙是個猛將,不是那種貪生怕死之輩,有他坐鎮喜峰口,比起一般的明將坐鎮喜峰口,要讓人感覺著踏實許多。 “如此聽盧大人一說,我等來的還是有點慢了點!那么以盧大人所見,我們接下來該怎么做?”李信接口對盧象升問道。 盧象升看他們幾員大將都已經聽明白了他所分析的形勢,于是便接著答道:“李將軍,本官和閻總都統在這幾日已經商議過了,有個想法想要對李將軍說一下! 眼下圣上尚在趕來此地的路上,以目前我們的軍力,尚不足以徹底擊垮山海關之外的建奴大軍,所以我等以為,我們暫時還要以守勢對付建奴,等待圣上率領后續兵馬到來,在圣上率軍前來之前,我們先要阻住建奴入關為重! 所以本官以為,既然山海關我們可以守住,那么現如今你們率兵抵達之后,我們便有一定的力量分兵馳援西面的諸關,協助守關明軍抵擋建奴入關,即便是來不及阻擋他們破關而入,起碼也能拖住阿巴泰另一路建奴大軍,使之無法輕易深入關內,抑或是威脅到順天府,所以時下本官以為,你們可暫時不前往山海關馳援,而是需要前往西面諸關阻截另一路建奴軍! 不知李將軍意下如何?” 盧象升之所以在這方面和李信商議,原因就是李信時下在大中軍之中地位的問題,李信雖然不像其他諸將那樣,直領一部人馬,但是他的身份卻是大中軍的總參謀長,在軍中地位極高,可以說在大中朝軍方之中,他的地位僅次于肖天健,各鎮主將都要聽他的調遣,在肖天健沒有到來這里之前,他便是這里的總指揮,而且李信對于大規模戰事的指揮方面,很有眼光,麾下有一大群參謀人員,像當初張獻忠手下的軍師潘獨鰲、徐以顯,在投降了肖天健之后,現如今也都是參謀,但是皆都在李信的手下聽令,所以這幫參謀的本事是不容小覷的,肖天健令其先領兵馬前來這里,也是需要李信替代他,先行控制北上的兵馬,負責前期的整體指揮調動。 所以盧象升雖然在大中朝之中地位超然,但是也知道肖天健不喜歡文臣對軍事指手畫腳,他經常說,不管是文官還是武將,都要純粹一些,各司其職方能使得天下長治久安,并不喜歡奉行宋明兩朝那樣搞什么以文抑武的事情,李信雖然也算是文人出身,但是卻身負軍職,所以這種指揮上的事情,盧象升不便于僭越奪權,故此他才會對李信商議這次的事情。 李信聽罷之后連連點頭,盧象升所說的意見,和他來路上考慮的幾個作戰計劃之中的一個是非常接近的,這一點上他們可以說已經有了共識,所以下一步的行動也就好說多了。 “盧大人到底是老將了!所慮極是,末將深感佩服!如此一說,下一步我等該如何行事便清楚多了!……”李信挺胸對盧象升敬禮說道。 接著諸將也不羅嗦,就地便圍著這仗吳襄所贈地圖開始商議起下一步的行動方案來,這個時候李信將主要的幾個參謀也都找了過來,其中既有近衛師參謀長徐以顯,也有中路軍參謀長潘獨鰲以及盧象升這個臨時兼任的左路軍參謀長等人圍在地圖旁邊詳細的進行起了計劃,包括羅立、刁正這些主將,也都跟著在一旁聽,不時的提出他們的意見。 “這樣吧!我率領第二鎮的兵馬,立即轉向喜峰口一帶,先去馳援喜峰口的周遇吉,如果那家伙擋不住建奴軍的話,我便率兵在薊州鎮一帶阻住建奴,以我們的兵力,擋住他們估計沒有什么問題!干的好的話,弄不好俺這些人,就能把建奴給再撞出關去!”刁正主動提出了他的建議,而且信心滿滿的樣子。 “這么做可以!現如今我們確實不能耽擱!刁將軍馳援喜峰口最好!不過那邊的局勢恐怕很復雜,明軍并不見得都會對你麾下的兵馬心懷善意,務必要小心一些! 另外如果周遇吉在喜峰口阻住了建奴的話,刁將軍不妨便配合他在喜峰口跟建奴放手打一場!最好是能大量消耗建奴的兵力,使之無法再入關! 但是還有一個情況刁將軍要提前考慮到,建奴急于入關,一旦他們在喜峰口無法突破的話,很可能會放棄喜峰口,另尋入關之路,所以一旦刁將軍趕至喜峰口,發現建奴已經退走,便要盡快繼續向西,趕赴馬蘭關、黃崖口抑或是古北口一帶聯合守軍布防!那樣的話你面對的局面估計會非常復雜,所以萬不可掉以輕心,能不和明軍發生沖突,就盡可能不要和他們發生太多沖突!現如今咱們主要目的是拖住建奴,迫使其不得入關!希望刁將軍能記住這一點!”李信立即便同意了刁正的建議,但是卻提醒了他一些事情。 刁正立即點頭道:“刁某知道!會謹遵令諭辦事的,請李參議放心!” “盧某有個想法!羅將軍麾下的近衛師雖然悍勇,但是羅將軍近衛師此行押運了不少的糧秣,而且多為步軍,一旦繼續馳援的話,恐怕速度上會不夠快!現如今我們是要搶時間,所以盧某以為,現在山海關一帶局勢既然已經被閻將軍穩定住了,而且這邊多為守城之戰,閻將軍第一鎮軍之中,王副總統領麾下的騎兵基本上發揮不出什么作用,與其讓他們那些騎兵守城,倒不如調出他們,向西巡弋,一旦我們來不及阻擋建奴入關的話,他們騎兵倒是也可以拖住入關的建奴軍,畢竟建奴軍騎兵比較多,王副總統領麾下的騎兵速度更快,可以拖住他們!不如請羅將軍的近衛師先行前往山海關接防,替換下王副總統領麾下的騎兵!不知道羅將軍可否答應!”盧象升在李信同意了刁正馳援喜峰口之后,立即又提出了一個建議。 第五十四章 換防 盧象升喜歡野戰這是公認的,而且盧象升歷來重視騎兵,熟悉騎兵的戰法,現如今王承平麾下的七千騎兵,在山海關一帶布防,可以說卻是浪費了他們的優勢,基本上發揮不出他們的戰斗力,相反還要讓不少戰馬閑著沒事干,于是他便想出了這個以羅立的近衛師將王承平的騎兵替換下來,令其向西馳援。 羅立對于盧象升提出的這個建議沒有什么意見,反正他來就是為了殺韃子,現如今西面的韃子兵還不知道在哪兒,但是山海關這邊卻有大批的韃子可殺,盧象升的提議很符合他的胃口,如果是這樣的話,他馬上便能率部趕往山海關,去帶兵殺韃子了!何況盧象升說的有道理,他的近衛師雖然也有兩個騎兵營,但是畢竟他們這些年在內地轉戰,騎兵沒有王承平麾下的騎兵多,也沒有他們厲害,他們近衛師的強項在于攻堅和守城,長途急行軍雖然沒有問題,但是畢竟沒法跟王承平的騎兵兵團相比,更何況這一次他奉旨和肖天健分兵之后,為了保障近期的作戰需求,軍中帶了兩個輜兵營,隨行運輸了大批的糧秣和彈藥物資,也需要確保這些物資的安全。 故此羅立便立即點頭答應了下來:“我老羅看盧大人說的有道理,王承平那家伙的騎兵比較厲害,干這個最合適,反正去哪兒都是殺韃子,俺老羅去山海關替下他們也無妨,我麾下還有倆騎兵營,干脆也交給他拉倒!” 李信聽罷之后暗笑了起來,其實盧象升想到的他也想到了,就怕羅立這家伙不答應,現如今看羅立識大局,愿意領兵前往山海關將王承平麾下的騎兵替換下來,那樣的話這一次他們的勝算也就更大了一些。 對于盧象升的提議,徐以顯也表示同意,認為盧象升的意見卻是有道理,也可行一些,所以大家立即全票通過了盧象升的這個提議,讓羅立率部替換下在山海關駐防的王承平所部,如此一來山海關的守御便更加固若金湯,料定有了羅立這個瘋子之后,建奴想要再攻取山海關,基本上就是癡心妄想了。 于是最終李信命令,刁正率領第二鎮軍所部,先行在此立即趕往喜峰口馳援,而羅立所部,除其麾下兩個騎兵營臨時歸入王承平統轄,其余的兵馬前往山海關接防,將王承平麾下的第一鎮軍騎兵替換下來,也日夜兼程向西巡弋,視情況阻擊建奴另一路人馬入關。 但是考慮到這一下要分兵行動,各方物資都需要保障,指揮也需要協調,李信又從第二鎮軍和羅立的近衛師之中,各抽調了一個步兵營以及兩個輜兵營,轉向永平府居中調度,臨時在肖天健尚未領兵到來之前,先在永平府建立起一個指揮部,這些剩下的兵力,便作為了李信的預備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