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節
“結果——” 許運話說到這兒賣了個關子,果然引得不少人注目,一臉焦急等他繼續。 目的達成,許運滿意,解了他們疑惑:“結果前兩月確實不好,不過也未至倒數,只在中等左右徘徊?!?/br> 二堂伯家老大就說:“那三弟也算不錯了?!?/br> 許運點點頭,說確實不錯,還有更不錯的,兩個月之后,時遷他進步飛快,又登上了前三的寶座,且回回如此。 差點沒閃瞎那群想看笑話的人的眼睛! 就是書院先生也偏他愛他,常用他做榜樣,激勵其他學子! 這故事說的,可比時遷那幾句感謝要精彩得多,大家聽得直呼過癮,心里跟著起起伏伏的,小子們看時遷眼神亮晶晶的,佩服他有才華。 堂叔堂伯們則是看著時父,羨慕極了! 到他們這歲數,同輩之間攀比,比的不就是誰的兒孫更出息嗎? 早前時家落魄回村,時父幾個堂兄還教訓過他,說什么人什么命,莊戶人家就該老老實實守著田地過活。 又說時父有個木匠手藝,能有閑錢,就該多買些田地攢著,這才是他們的根,做什么把銀子填讀書這個無底坑,連個聲都不聽響? 幾人做兄長的這會兒想到從前教訓人的話,臉臊得通紅,又叫兒子給滿上酒,幾人個挨個地親手端著酒杯站起身來給時父賠罪; “從前我說的那些話都不對,險些誤了你家老三的前途,哥幾個今天給你道個歉!” “我也是,自己不清楚,還教訓過你幾回,做錯了就當認,這杯酒給你賠罪了!” “還有我!” 說完,頭一仰,一飲而盡! …… 時父眼眶都紅了,好幾十的人了,差點兒沒落下淚來。 當初他一家從鎮上回來,受到多少流言蜚語,礙著幾個堂兄,村里人不當面說,但是誰不背后笑話時家。 說是培養了三個兒子讀書,除了白扔了銀子外,有什么用? 不還是回來種地的命? 時家剛回來那會兒多少人在背后指指點點,包括幾個堂兄弟家里也不理解,他心里不委屈不難受嗎? 怎么可能呢? 直到現在這個時刻,幾個兄弟親自當著這么些人的面給他賠禮道歉,這個結在時父心里終于過去了! 這一瞬,時父的腰背都挺直了許多,臉上掛著笑容:“沒關系,都過去了,再說,我也知道堂兄們是為我好,我不至于這么小氣!” 這是實話,鄉下宗族講究團結,時父更多的是因當初村里人笑話,心里存了一口郁氣,倒是沒有怨怪堂兄弟們的意思。 時父這么一表態,周圍的氣氛也就輕松了很多。 他們也怕時父記恨,如今時遷中了秀才,往后前途更不可說,他們只想交好! *** 時遷看見親爹的變化,心里也松了一大口氣。 這就是他如何都要考中秀才的原因了! 這一樁事情說開了,眾人連最后一絲隔閡也沒了,氣氛又重新熱絡起來。 許運大概真的有說書人的天賦,又將時遷一些學里的表現還有成就用講故事的方式呈現出來。 在許運眼里,時遷天分極佳,人又勤學,簡直就是偶像般的存在。 所以,他說話間多是吹捧時遷。 剛好這周圍一圈盡是時遷長輩親戚,聽他吹時遷就分外給面子,一時間賓客盡歡! 原本眾人對時遷就很佩服,但終歸對他了解不多。 如今,有許運這么一個內行人在旁邊科普,散了席后,眾人對時遷更加推崇。 散了席后,三三兩兩回去路上還在接著嘮。 *** 女人們那邊也沒閑著,相比較秀才名聲好聽,她們更注重實際效益,也就是秀才有哪些好處? 早看出婆婆蓄勢待發,錦歡很有眼色地往旁邊站,給婆婆騰地兒叫她發揮。 時母確實準備好了,她早問過兒子,這會兒已經攢了一肚子的話就等著炫耀了。 她清了清嗓子:“咱們家老三得了秀才功名,可以見到縣令不用下跪、還能開私塾做先生,也可以到縣里找一些文書之類的工作,不用守在田地過活?!?/br> 光這個不足以另女人們羨慕,畢竟縣令或者私塾先生感覺離農村生活都挺遠,感觸不深。 有在外頭聽了衙差一嘴的也插話說,還能按月免費領糧食呢,而且再去縣里念書也不用花錢了,全都免費,包括讀書人要費的筆墨紙張。 “我的乖乖,這念書不但不用花錢,官府還免費給糧食呢?。?!” 這個時候,時母笑呵呵地補充了一句:“還可免除徭役?!?/br> “哎呦,這個了不得!”堂嫂聞聲拍了下手,激動不已。 這年頭,要問村民最怕啥,徭役鐵定占據首位。 要是單單在鎮上或者縣里挖河鋪路這樣的徭役還成,辛苦些好歹還有指望,要是被安排邊疆戍邊,或抽調去修城墻,這可就要愁死人。 尤其先皇在世時候,生活奢侈不說,底下百姓的徭役非常沉重,有一年村里除了叫了銀錢抵的外,被抽調了二十來個去都城修建陵寢。 最后只回來了幾個,瘦的只剩皮包骨頭。至今提起來,仍舊叫人聞之色變。 自新皇上位后,情況才算轉好,算起來,好幾年村里沒有被外征調的了,但是誰知道往后情況怎么樣呢? 一時間,灶屋里頭的女人們這下可真正羨慕壞了。 “弟妹,還是你們家三兒出息,你可算是苦盡甘來了?!?/br> 時母笑咧了嘴,也不否認,說兒子的確出息,給爹娘長臉了。 這時候,人問徭役能免幾個? 知道只能免秀才公自家一個名額,有人想到時遷幾個兄弟已經分了家,就朝趙氏和孫氏笑說: “那這可真是不湊巧,你們要是再挨個年把,說不得也能占個便宜了?” 話里是可惜的意思,臉上卻分明是看笑話的表情。 趙氏孫氏:“……”僵著臉,不發一言。 這兩人要是不提,她們都差點兒忘了徭役這回事。分了家,也就意味著以后再有徭役,要么出錢,要么就得讓男人出力。 想到這兒,兩人臉一下子黑了! 這下子,大家心里都平衡了,先前羨慕時遷家里,可是跟趙氏和孫氏相比,她們就好多了,至少沒叫這等好事從自己手里溜走不是? 一時間,又拍起時母馬屁。 “還是老嫂子/弟妹會養孩子!” “厲害還是你家厲害,有這魄力供孩子讀書!” …… *** 直到晚上躺到床上,時母一張臉還是笑呵呵的,哪怕累了一天胳膊都抬不起來。 時父也是一樣,白天聽了一天的好話,夸他的,夸兒子的,他嘴里謙虛,說就是運道來了,說也是趕巧,其實心里非常驕傲。 一對爹娘興奮地睡不著,跟兒子娶親那天一樣,老兩口說了半宿的話,枕頭也不知道啥時候給打濕了…… 相較爹娘,錦歡雖高興,只心里藏了事,礙于家里人來人往的她沒法張口,便先擱在了心里,計劃著晚上私下問時遷。 當然,晚上她沒趕得上問。 為何?功在時遷。 要知道時遷如今歲數不及雙十,白天扮了一天的沉穩,錦歡沒忍住問他:“相公,你真就一點兒不激動?” 時遷:“……” 一夜過后,錦歡揉著纖細的腰肢,后悔不迭。 倒是時母,昨晚沒睡幾個時辰,第二天依舊神采奕奕。 見兒媳眼下泛著淡青,走路姿勢別扭,面上也蔫蔫的,心里猜到幾分,越發高興。 剛收了飯碗,就笑瞇瞇地跟兩人說:“這就對了,你兩再加把勁兒,爭取給老娘湊個好事成雙!” 錦歡鬧了個大紅臉,臊得躲進了里屋。 時遷摸了摸鼻子,跟著追了過去。 錦歡坐在床上,見時遷進門,捂著臉聲音羞怯:“都怪你,這都丟臉到娘那兒了?!?/br> 如今兩人私下里放開了許多,但是叫婆婆點出來,錦歡就窘迫得不得了。 時遷側著身子半擁著她,由著她小小地錘了兩下,這才笑道: “我待會去找岳父岳母報喜去,你要一起嗎?” 原本肯定是要一起回去的,但是這不是他昨天太激動,要走過去只怕錦歡身子難受,撐不住。 果然,錦歡搖了搖頭,卻更生氣了。 愣生生又白了他好幾眼,這才放人。 臨走前時母又給時遷收拾了不少東西,糖果、瓜子、蜜棗還有雞蛋,籃子被塞得滿滿當當的,直到塞不下了時母這才停手。 弄得時遷都暈乎了,不知道他娘這是咋了,今兒這么大方。 咋了? 卻是時母昨晚下半夜好容易睡著,結果全做夢了,夢里頭黑漆漆的,她看見家里前面的發展都一樣,但是后面有了變化。 這變化起初是兒子壓根沒娶錦歡進門,她倒是給兒子張羅了婚事,給媒婆不少銀錢,卻愣是沒一個姑娘肯嫁給兒子。 之后兒子越病越重,家里攢的錢花光了不說,后頭他爹做木工掙的錢壓根不夠他花。 漸漸地,連藥和補品也買不起了。她厚著臉皮找兩個兒子借,結果兩兒媳跳出來說要是敢借錢就不跟兒子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