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雄關漫道真如鐵,登身一步海天闊
面對六大家族的異動,女帝武凝婉應對非常迅速,天策大將軍王心明率領定北軍精銳飛狼軍五萬主力立即南下,進駐臨瀾城北面五十里處的衛塢。 與此同時,其余三位天字號大將軍紛紛調集精銳,逼近李家,王家和陸家。 一時間,天下局勢驟然變得劍拔弩張。 六大家族族長更替之后,表面上沒什么變化,私底下也是小動作不斷。 黃瑾接到手下大量密報,各處空港近來頻頻發現大量走私煙霞劍。 源自第六大陸的煙霞神劍,是武裝普通兵卒的利器。有了大量的煙霞神劍,普通兵卒甚至能傷害到王階修者,這是能改變戰爭局勢的神兵利器,絕對要死死控制。 黃瑾立即著手布置,狠狠掐滅了幾批大宗的走私。然而黃瑾控制一端,卻控制不住另一端,局勢惡化已經漸漸超出他的能力范圍。 打造鎧甲兵刃的重要材料亞鐵的貿易突然停止,六大家族控制的礦坑皆宣布因故停產,不再對外銷售亞鐵。 對這些情況,黃瑾雖然知道,卻沒什么好辦法對付,他能做的也只是謹慎地與女帝武凝婉稟告,并加強防備。 對此女帝武凝婉也很郁悶,時常惱怒:“朕乃萬乘之尊,統御整個第八大陸,富有四海天下歸順,現在要討伐幾個不聽話的家族,居然還要師出有名!真……豈有此理……”這皇帝當的,我要打幾個不聽話的,還得他們給我理由才行……明君可真不好當,有時候真想當個昏君。 女帝武凝婉嘴上雖然不滿,實際上也只能是無可奈何。 女帝武凝婉郁悶,一些人可不這么看。 現在天下局勢危如滿弓,一觸即發。有些聰明人在這種時候,提前一步嗅到了危險的氣息,其中有些更聰明的,則覺著自己的機會來了,開始變得蠢蠢欲動,打算投靠一方,搏一場立主定國的潑天富貴。 眾所周知,炎夏朝以強者為尊。武氏皇族能夠屹立萬年不倒的重要原因,就是武家有三位坤階老祖,而六大家族分別只有一位坤階老祖,其他大家族甚至沒有坤階強者坐鎮。 以封霄云今日的戰力,區區一座臨瀾城,百萬雄兵根本攔不住他。封霄云雖能與坤階強者對一掌,然而當面對一位坤階強者的全力一擊時,封霄云也只生出無可抵擋的錯覺。武氏三位坤階老祖的戰力究竟如何,由此可見一斑。 對六大家族來說,武氏三位坤階老祖在實際上形成了壓倒性的優勢,而且這種優勢不是靠著養多少精銳兵卒能夠彌補的。 正是由于長久以來武氏三位坤階老祖能夠對六大家族在坤階強者這個層面上進行三對一的絕對壓制,才維持了炎夏朝上萬年的穩定。 只要一天六大家族中的三家不能同心合力,就無法撼動武氏皇族的統治,那些沒有坤階強者坐鎮的家族,更不值一提。 但現在,炎夏朝定鼎萬年之后,在第一位女帝登基之后不久,六大家族不知因為什么,居然破天荒表現出了共進退的牢固結盟態勢。 一瞬間,乾坤顛倒,陰陽倒轉。 武氏皇族原本三對一的絕對優勢,現在因為六大家族的通力合作,變成了三對六! 優劣立判,輸贏從未如此明顯。 只要六大家族的同盟能夠維持到攻破武氏,那么幾乎可以肯定,神州易鼎就在今時! 第一位女帝,即將成為炎夏朝唯一一位女帝,武氏皇族最后一位皇帝。 如此容易判斷的局勢,自然惹得許多墻頭草紛紛傾倒。 天下單有這么一類人,毫無忠義可言,與畜生一般,哪里能多吃一口,就往哪里去。 自從六大家族族長更替以來,這些日子黃瑾已經不止一次收到手下密報,有高品級的官員秘密聯絡六大家族,意圖暗中投效。 對于這些墻頭草,黃瑾和女帝武凝婉只能暫時壓住不做任何處理,任他們兩面鉆營。臨瀾城現在正進行戰爭準備,而且一切都必須在秘密中進行,若是現在處置這些墻頭草,很容易打草驚蛇。 天知道女帝武凝婉每天看到原本“忠心耿耿”的大臣出了這么多墻頭草,自己卻為了顧全大局偏偏不能痛快處置他們,這種感覺有多難受。 武氏皇族與六大家族的角力,由此在天下各處展開。在每一個地方,每一點戰備物資上,雙方都進行著激烈的無聲較量。大量的密探在雙方之間來回奔走,送出一條又一條絕密情報。大量密探被對方發現,無聲無息消失在世間。 在整個天下都被武氏皇族和六大家族搞得紛紛攘攘之際,原本被六大家族盯著的虎嘯關,反而被遺忘了。 臨瀾城既沒有向虎嘯關增兵,也沒有向虎嘯關運送任何糧餉。六大家族也沒再關注虎嘯關,他們似乎認定,虎嘯關不過是個棄子,或者說是封霄云一廂情愿下的一步臭棋。 六大家族根本不相信天下有一座雄關要塞能頂得住四靈秘術的轟炸。在炎夏朝,要想修建一座能防住高階修者甚至帝階修者攻擊的要塞,公認的只有兩種方法。 一、在城中布置護城密陣,以防御四靈秘術攻城。 二、城內有坤階強者坐鎮,讓任何強者不敢用四靈秘術攻城。 封霄云想靠著修建堅固的城墻來抵御高階修者的攻擊,在六大家族看來無異于癡人說夢。 六大家族想當然認為,到時只要派一支有帝階強者坐鎮的大軍,輕易就能摧垮虎嘯關,然后憑借兵力優勢一舉淹沒那可憐的一千精銳禁軍。 于是乎,整個天下都被六大家族攪得風起云涌之際,在虎嘯關這兒卻是一片風平浪靜。黃瑾的密探不惹事,六大家族的釘子更加老實。 六大家族頂層覺得虎嘯關已經不值一提,不足為慮。 然而在第一線工作的密探們的實際情況是不老實不行啊,那位公爺可不管什么局勢,誰敢壞了他的規矩,瞪眼就宰人。 城門樓上掛的一串人頭,就是不守規矩的下場。其中大部分都是六大家族派來的刺,全成了掛在城門上的臘rou。 在封霄云強力壓制下,原本應該處于風口浪尖的虎嘯關,這時卻成了亂潮涌動的大海上穩定不動的一塊磐石。 這一輪六大家族掀起的風浪,持續沒多久就停歇了。 六大家族雖然勢大,但武氏皇族畢竟當了上萬年的天下之主,手中掌握著天下最強最精銳的兵力。通過一系列調兵遣將,朝廷很快就在明面上徹底壓制住了六大家族的異動。尤其是四位天字號大將軍和四大精銳邊軍的前置部署,簡直壓得六大家族大氣也不敢喘一口。 六大家族當然不會甘心就此低頭俯首,他們等了數千年才有終于有了機會挑戰武氏,絕不會輕易放棄。在淮南陸氏的帶頭下,六大家族六位年輕的新晉族長,舉行了第一次秘密會晤。 除了六家族長,天下沒人知道他們在這次秘密會議上達成了什么協議。 會議結束之后,六大家族立即動工,在各家地底深處的密室中,修建一道猩紅大門。 三天之后,猩紅大門突然啟動,門的另一側傳出一種讓人驚懼的恐怖氣息,七名身穿暗色鎧甲的高大阿修羅族戰士邁步走出猩紅大門。 阿修羅族答應給六大家族的最強支援,終于到了。 七名阿修羅族高階戰士,每一名都相當于一位帝階強者,而且阿修羅族高階戰士天生身軀強健力大無窮的,實際戰力遠超一般帝階強者。 六家各七名,就是四十二名帝階強者,阿修羅族隨隨便便就拿出四十二明戰力強大的帝階強者!要知道四大邊軍加起來,總共才不過十五位帝階強者。武氏皇族繁衍了上萬年,到今日真正有戰力的帝階強者,也不過才六十一位。 之后六大家族突然齊齊上表朝廷,表示臣服!并且單方面停止了一切敵對活動! 女帝武凝婉接到六家奏折,差點以為自己看錯了,反復看了幾遍還是有些不敢相信。 六大家族這突如其來的示弱,著實讓黃瑾和女帝武凝婉摸不著頭腦,為顧全大局彰顯帝王大度,女帝武凝婉也不得不做出一定讓步,下旨讓四大邊軍停止了一直持續的高度戒備,不再進逼一些關鍵的要隘。 原本緊張的局勢,就此突然放緩。一時間朝廷上下許多人都沒能反應過來,心中帶著疑惑不得不順著旨意行事。 朝廷希望暫時停止敵對的旨意發到虎嘯關,封霄云看都沒看一眼,埋頭繼續指揮修建虎嘯關。 封霄云心里,他很清楚六大家族在耍弄什么伎倆。 這一次六大家族能夠摒棄前嫌聯合起來,不是因為他們突然回心轉意,更不是因為他們大度到能夠放下彼此之間的血仇,全靠阿修羅族的強力撮合,用圣血至晶控制了六大家族年輕一代的族長。 女帝和黃瑾雖然知道六大家族背后站著阿修羅一族,卻沒有意識到阿修羅一族到底是什么樣的存在。六大家族那些宗老族長,甚至是六家的坤階老祖,都不能看清阿修羅族,只是狂妄地把阿修羅族當成一個可以利用的合作者。 封霄云不一樣,他在青園的地下墓室了解到阿修羅族已經插手這個世界時,心里就生出一種強烈感覺,知道自己現在只有全力備戰一條路可走,沒有任何其他選擇。 在虎嘯關,封霄云非但沒有停止修建,反而加快了速度,而且對待六大家族相關的人事也越發嚴格。凡是從六大家族地盤來的商隊要經過虎嘯關,必須經受最嚴格的盤查。 封霄云這種做法,很快就惹得六大家族不滿,自然而然朝廷里就有大臣知道了這個消息。 很快,斥責封霄云制造矛盾,挑起六大家族對朝廷不滿的折子,就堆滿了女帝武凝婉的御案。更有甚者。直接稱封霄云居心叵測,擅自挑釁,圖謀不軌。 “派個人去,當面問問他到底想要干什么?!六大家族本就意圖不軌,現在只是苦于沒有借口發作,他這樣是要給六大家族起事的借口么?!”女帝武凝婉氣沖沖對黃瑾下令。 同時對付六大家族,在這巨大的壓力下,年輕的女帝武凝婉終是不夠老道,在壓力驟然減輕之后,失去了內心應有的沉穩,也不再能夠冷靜準確地分析事情。 小太監戰戰兢兢來到封霄云面前,把陛下口諭原原本本念了一遍,然后就脖子一縮閉目等死。他是黃瑾身邊最得用的小太監,自然知道面前這位看著話不多,從不隨意打罵家中奴仆的國公爺,絕沒這么好說話。 封霄云沉默片刻,道:“回去告訴黃瑾,叫他小心防備刺。我接到消息,六大家族已經在著手準備暗殺?!?/br> 這則消息,是崔清濯動用一名死侍,才傳至封霄云口中。茲事體大,為穩妥起見崔清濯根本不敢用秘術傳信,生怕靈氣波動引起七名阿修羅族戰士警覺,只能用最原始的傳信方式。 四十二名阿修羅族戰士,即是對六大家族的支持,也是炫耀武力,更是控制。 封霄云親眼目睹在說出消息之后,那名來自崔家的死侍用靈氣將自己的腦袋炸碎,以保證即便有人找到他的尸體,也無法搜尋出他腦中層存留的魂識。 故此封霄云斷定,六大家族根本沒有服軟,而是采用了另一種手段,暫時蟄伏起來,等待最佳時機的到來。 將封霄云的話帶回臨瀾城,黃瑾立即加強了女帝武凝婉身邊的護衛,并暗中命令李國舅加強戒備,嚴加盤查出入臨瀾城的各色人等。 然而三個月過去,半年過去了,封霄云口中的刺殺,始終沒有發生。 女帝武凝婉甚至已經開始與一些重要大臣商討,如何不流一滴血,用計謀分化瓦解六大家族的這次同盟。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上上策。然而這上上策,前提是對方的目的是征服,而不是滅絕。 臨瀾城內暗中投靠六大家族的大臣,立即將女帝的這個心思暗中送給六大家族。很快,六家做出回應,要求女帝罷免虎嘯關守將。他們稱封霄云一直在蓄意破壞朝廷與六家的聯系,并且聲稱正是由于朝中有許多大臣對六大家族抱有敵意,六大家族才不得不聯手自保。 這是六大家族的一次試探,他們在試探女帝武凝婉的底線,更是在試探女帝武凝婉動武的決心和意志。 這一次,老黃瑾終于也失去了往日里沉穩老辣的判斷,表態贊成女帝武凝婉的旨意,調封霄云回臨瀾城,另派一穩妥之人去維持虎嘯關。 四方風云聚虎嘯。 傳旨欽差胯下的千里追風鹿蜀,踏起一路漫長的煙塵,來到虎嘯關下。 天下所有人,都將目光投向了虎嘯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