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書迷正在閱讀:被渣后我重生了、據說我曾是個大人物[快穿]、我真的是負二代、[綜漫] 你們米花有兩個警視廳、重生甜妻:獸王太強啦!、[柯南同人] Gin的神奇寵物店、自古攻二寵攻四、晨光已熹微、[綜漫] 治愈系男子織田作、[洪荒同人] 鼠鼠我呀,今天也想造師父的反呢
潁川名士荀爽,字慈明。有句話叫“荀氏八龍,慈明無雙?!闭f的就是他了。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荀爽現在是一個通緝犯,一個在逃通緝犯! 不過這人沒犯什么罪,屬于才德兼備的士人領袖,被通緝的主要原因是得罪了大宦官。 郭嘉掙脫魔掌,涼涼地道:“說話沒人信又不會少塊rou?!?/br> 郭禧拖著他就往外走:“晚上吃蜜炙羊羔rou,胡餅。我和慈明打賭,要是贏了,他替我付三年的酒錢,荀家別院改建的那個書院隨便你進出,到時候帶你去調戲他侄兒?!?/br> 郭嘉向美食低頭:“白滾滾~走起?!?/br> “好像還沒說,要是輸了會怎樣?” “咳咳,萬一輸了,你家酒窖里的那些壇子罐子隨便他搬,以后你進了書院,記得替他侄子荀彧研墨,一年就行?!?/br> 小橋,流水,人家。 這個通緝犯過得很滋潤。時而閉門著書,時而開館授徒。閑來無事,帶幾個得意門生去潁水邊釣魚,實在無聊還可以丟了象征著士族身份的冠帶,學平民百姓在頭上戴個綸巾,天熱時再弄一把鵝毛扇子。羽扇綸巾,引領時尚新潮流。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辭官歸隱、征辟不就成了一種風尚。高冠博帶忽然就過時了,羽扇綸巾成了真名士自風流的象征。大家都這樣打扮,誰要是不這樣穿戴,都不敢自詡名士。 板屋里,白滾滾烏鴉學舌,口吐人言,一連喊了五六聲“先生”??谝艨崴乒?。 郭禧和荀爽亢奮地觀賞著白滾滾前空翻、后空翻、就地十八滾。還附帶學舌配音:“先生,不要罰嘉,行行?” 被六叔特意遣人喊來圍觀白烏鴉的荀彧:“……” 彼時荀彧十二歲,肌膚瑩白如玉,眉宇間凝著書卷氣,衣上熏著他自調的十里香。香味清新淡雅,香氣寧靜持久,和他優雅端方的氣質相得益彰,已經可以窺見史書上令君留香的幾分魅影。 郭嘉滿腦子只剩下一句詩:“彼其之子,美如玉?!?/br> 脩羽已經閃電般撲到荀彧身上,小爪子揪著荀彧胸前的衣襟,討好地學了一聲貓叫。 節cao呢? 郭嘉把白滾滾抱下來,自個兒貼上去:“別怕,這鳥不啄人,它就是稀罕你?!彼f著,還踮起腳,努力伸長手臂替荀彧拂了拂衣襟上根本不存在的灰塵。然后一不留神沒站穩,一個踉蹌抱住了荀彧的腰。 脩羽:才不是稀罕荀彧,就是不樂意郭嘉盯著別人看。哼,本尊記性好,郭嘉調戲美人的事先一筆一筆記下來,早晚清算總賬。 從石化狀態中恢復過來的荀彧默默地注視著身上多出來的人形掛件:“……” 郭禧熟知自家侄子偏愛美色的尿性,輕輕咳嗽一聲,提醒郭嘉滾過來訓鳥。 于是郭嘉乖巧地領著他的白滾滾,一人一烏鴉對著棋案,郭嘉只撿白子,白滾滾只撿黑子,很快將散落的圍棋棋子都收入盒中。 荀爽和郭禧斗嘴,互相埋汰。 荀爽:“不是我說,公房,你那些秦法漢律都讀到狗肚子里去了?揪住法律的缺漏變著花樣吃牛rou,嘖嘖,郭老太公的棺材板子壓不住啦?!?/br> 本朝禁止殺耕牛,私自殺牛吃rou是重罪,死?;蛘吣昀象w衰的牛還要先上報官府,經過批準才能吃。那牛rou老的,是個人都咬不動。 上回郭嘉想吃牛rou干。 郭禧用錢財誘拐莊戶把健壯的牛趕到石壁上摔死,再派人去報官,說耕牛意外死亡,然后宅在家里,合理合法的和郭嘉一起吃牛rou,腌制rou干。 小侄子一句話,當了半輩子大漢最高司法官(廷尉)的郭禧居然鉆律法的空子,昧著良心弄牛rou。這事在幾位潁川老友之間都傳成笑柄了,溺愛子侄的典范啊。 郭禧一把搶回荀爽送到嘴邊的牛rou干,“有本事擠兌我,有本事你別吃啊。我又沒犯法,就算老爺子在世也管不著。倒是街上貼的通緝令,慈明是不是賄賂畫師了?我瞧著比你本人順眼?!?/br> 倆個老不休互損、煮茶、下棋、談天說地,順便互捧互吹對方的侄子。反正溢美之辭又不要錢。 一旁的郭嘉和荀彧聽得面面相覷,被彼此天上有、地下無,舉世無雙的卓越潛力震驚到幾乎流淚。 其實郭嘉的袖子里還藏了一枚白子,乘著沒人注意,伸手輕輕捻出來。玉石棋子微微的涼意似秋水漫過指尖,隔著一千八百多年冷卻的時光,浸透了前世今生的界限。 后來,他枕著荀彧的膝蓋睡著了。 午后的陽光透過窗子,剛好照在郭嘉的臉上,不一會兒就曬紅了一片。郭嘉細細的眉峰微微蹙起。 荀彧遲疑了一下,伸手替他遮擋陽光。 過了好久,荀彧仍然維持著這個懸著手掌的姿勢,直到郭嘉醒來,察覺到臉頰下方荀彧的衣袍上濕了一小片,又看見他的手。 荀彧不知道郭嘉已經醒了,他正根據光照角度的變化調整著手掌的位置。突然,他的手被郭嘉捉住了。 郭嘉:“你是不是想打我?”又下不了手。 荀彧:“……” 郭嘉看一眼荀彧衣袍上的水痕,耳朵微紅:“我平常睡覺不流口水的,是你身上的香味太好聞?!?/br> 荀彧已經很久沒有這樣放松過。潁川荀氏不是一般的望族。自晉國大夫原氏黯被封在荀國故地,改名荀息,到荀子傳授李斯帝王之術,再到如今的荀氏八龍,前后八百多年,荀氏能人輩出,是峨冠博帶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