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雁門關
書迷正在閱讀:我在異界開酒店、共渡(骨科)、[綜英美]萌版超英載入中、獨醉天涯、[綜英美]所有人都覺得我不是在做夢、枕邊嬌雀[雙重生]、阿庫瑪的預言、[綜英美]我才是反派大boss好嘛、[綜英美]安全鄰域、[綜]有錢的安娜
雖說心有戚戚,但是,劉辯還是對劉金定尊敬的打招呼:“唐皇姐好久不見!”“好久不見?”劉金定冷冷的看了劉辯一眼,“你也知道好久不見呵!被困洛陽不跟我打招呼,攻打董卓也不和我打招呼,要不是蒙元進犯雁門,你是不是就打算當我這個唐皇姐不存在??!??!”“額。。。對不起!”劉辯自知理虧,千言萬語最終也只能道一聲對不起!雖然,身份是系統植入的,但是,劉辯能夠感覺的出來,劉金定對他的感情是真實的,像母親多過像jiejie!劉辯一時也是感慨萬千!“對不起!你就只會說對不起嗎?”劉金定還是一副余怒未消的樣子,不過說完這句話以后,好歹還是平復了情緒,“算了,只要沒事就好!”聽完劉金定的話語,劉辯也開始有點感情泛濫了,不過還好做了這么長時間的帝皇,還是能夠很好的控制情緒的!最終什么也沒有說,只是道了聲:“謝謝!”聽到劉辯真誠的道謝聲,劉金定嘴角勾起了弧度!然后毫不氣的說道:“婆婆mama的干什么?還是趕快隨我到雁門關去才是正理!”“額(⊙o⊙)…!”劉辯一時之間還真沒有辦法適應這位的情緒多樣化??粗闹芪奈湟桓毕胄τ植桓倚Φ臉幼?,劉辯沒好氣地的喝到:“看什看?來不趕快休整!然后去往雁門關!不知道軍情緊急嗎?”說完也不顧眾人傻眼的神情,徑自的跟著劉金定的步伐離開了!辜戰呂布等人你看我我看你!最終相互聳了聳肩膀!只能下去安排軍事了! 幾日之后,劉辨等人最終來到了雁門關上,看著眼前的巍巍雄關,劉辨一時感慨無比,畢竟腳下的這座關隘,可是守護了神州大地不知道多少的歲月,經歷了多少戰火的洗禮。如今,將又一次用它偉岸的身影守護這片戰火不斷的大地。劉辨冷冷的望著雁門關外,安營扎寨的蒙元兵馬,原本因為即將對陣成吉思汗的急躁和煩悶感,也不知道什么時候就沒有了,取而代之的則是nongnong不可熄滅的戰意!“來吧!來吧!就算你是成吉思汗,可是如今孤才是神州大地的主人!孤倒要看看,到底是你成吉思汗技高一籌,還是我劉辨棋高一著!”大戰一觸即發??! 雁門關!位于中國山西省忻州市代縣縣城以北約20公里處的雁門山中,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以“險“著稱,被譽為“中華第一關“,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之說。與寧武關、偏關合稱為“外三關“。 趙武靈王曾進行軍事改革,胡服騎射,大敗林胡、樓煩的入侵,建立了云中、雁門、代郡。后來,李牧奉命常駐雁門,防備匈奴。為免除匈奴對趙國邊民的襲擾,使匈奴數歲無所得,而趙軍則兵強馬壯,愿為一戰?!按笃菩倥嗳f騎?!捌浜笫嗄?,匈奴不敢寇趙。后人稱李牧為“奇才“,并在雁門關建“靖邊寺“,紀念其戍邊保民的戰功。秦始皇統一六國后,派遣大將蒙恬率兵三十萬,從雁門出塞,“北擊胡,悉收河南之地“(即河套地區),把匈奴趕到陰山以北,并且修筑了萬里長城。[] 漢高祖劉邦時期,匈奴圍韓王信,韓王信投降,匈奴引兵南逾勾注,直驅晉陽(太原)。[] 漢武帝繼位后,面對匈奴不斷猖 狂的南犯,著手反擊。元光五年(前130),漢武帝下詔發卒整修雁門關。漢朝名將衛青、霍去病、李廣等都曾馳騁在雁門古塞內外,多次大敗匈奴,立下汗馬功勞?!霸潮蹖④姟袄顝V在做代郡、雁門、云中太守時,先后與匈奴交戰數十次,被匈奴稱為“飛將軍“。 漢元帝時,王昭君就是從雁門關出塞和親的。從此以后,這一帶出現了“遙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無干戈之役“的安定局面。[] 雁門關之稱,始自唐初。因北方突厥崛起,屢有內犯,唐駐軍于雁門山,于制高點鐵裹門設關城,戍卒防守?!短茣さ乩碇尽访枋鲞@里“東西山巖峭拔,中有路,盤旋崎嶇,絕頂置關,謂立西陘關,亦曰雁門關?!癧] 北宋初期,雁門關一帶是宋遼(契丹人)激烈爭奪的戰場。愛國 將領楊業(又稱楊繼業)及其他楊家將士都曾在這里大顯身手,為國立功。 在宋太平興國四年(979),楊業任代州刺史兼三交駐泊兵馬都部署以后,曾多次以少勝多,大敗遼兵,當時人們譽楊業為“楊無敵“。 雍熙三年(986),在雁門附近的戰斗中,楊業陷入重困,最后士卒全部覆沒,在朔州的陳家谷他自己身負重傷為遼兵所執,寧死不屈,終至絕食為國。[] 后經五代十國、宋、遼、金、元約四百余載。 元朝設千戶所,關城被毀。[] 明代吉安侯陸享于洪武七年(1374)自監民工筑新關于舊 關東北十里處的要道。南距代城縣四十余里,北鄰廣武古城二十一里,地勢更為險要。 明清以后,關城雖屢有重建。但隨著中國民族統一國家疆域的逐步形成,內長城作為“內邊“的作用已經失去,所屬的雁門雄關也隨之荒廢。關城僅在東門、西門、小北門三個門洞和靖邊寺前的一對石獅,一副石旗桿,明鐫李牧碑石一塊,以及寺后的數株青松。[] 1937年9月,中國**黨為了團結抗日,派***、彭德懷和 彭雪楓同志,前來雁門山的太和嶺口與國民黨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會晤。 1937年10月18日,在閻錫山棄關南撤以后,八路軍一二零師七一六團挺進雁門關大同公路附近,在此伏擊了日軍汽車運輸隊,一舉摧毀敵人汽車四百余輛,贏得了震驚中外的大捷。[1] 2001年6月25日,雁門關作為明朝古建筑,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2] 雁門關東走平型關、紫荊關、倒馬關,直抵幽燕,連接瀚海;西去軒崗口、寧武關、偏頭關至黃河邊。恒山沿代縣北境蜿蜒于山巔的內長城,將雁門山、饅頭山、草垛山聯成一體。它北依雁北高原,南屏忻定盆地。雁門關坐落于代州古城北部勾注山脊,位于山西北部的代縣城北約20公里的雁門山上?!熬湃鸪绲谝魂P“雄關依山傍險,高踞勾注山上,是大雁南下北歸的主要中部通道之一。 雁門關的圍城隨山勢而建,周長5公里多。城墻的南端分別與關城的東西兩翼相連,向北則沿著山脊延伸到谷底合圍,合圍處建有城門。圍城以外還筑有3道大石墻和25道小石墻,起到屏障的作用。 關城正北的山崗上有明清駐軍的營房舊址,東南有練兵的校場。西門外有關帝廟。東門外有靖邊祠,祭祀戰國名將李牧,現僅存石臺、石獅子、石旗桿和數通明清碑刻。 關城以西的舊關城俗稱為鐵里門。兩關之間用石砌長城相連,并建造了敵樓、烽火臺等,形成一組完整的防御體系。在舊關城附近有一段明代建造的白草口長城,是中國目前保存最完好的長城段之一,該段長城全長5033米,墻高68米,底寬5米,頂寬3米。每隔120米左右,便建烽火臺和敵樓各一座,在險要的地段,還設置了堡寨、壕溝和暗門等。它的東西兩端向北延伸后,最終與外長城相連。[17] 雄關雁門,居“天下九塞“之首(引自《呂氏春秋》)[],有“北方之險,有盧龍、飛狐(飛狐古道)、勾注為之首“的說法?!稇饑摺酚涊d:“張儀說燕王:趙王欲并代,與代王遇于勾注之塞“。[22]《史記》記載:“趙襄子逾勾注而破并、代“?!妒酚洝ぺw世家》記載:“趙有代勾注之北“。[]自戰國時期的趙武靈王起,歷代都把此地看作戰略要地。趙置雁門郡,此后多以雁門為郡、道、縣建制戍守。 雁門關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古時塞外北方民族入侵內部的渠道,所以,自古為邊防戍守要地。雁門山是山西呂梁山脈北支云中山向晉東北延伸的部分,東與恒山相接,略呈東西走向橫亙于晉北大同盆地與晉中忻代盆地之間,海拔15o0米以上,構成南北之巨防。而它又是斷塊山,峭拔險峻,難以攀越,這更增強了山北山南的隔離性,以致山北地區在歷史上長期為漢族統治勢力所不及,而為北方諸民族所占據。雁門關北通晉北重鎮大同,遠至蒙古高原,南通晉中重鎮太原,可轉達古代政治中心區中原和關中,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