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拿下弘農
書迷正在閱讀:我在異界開酒店、共渡(骨科)、[綜英美]萌版超英載入中、獨醉天涯、[綜英美]所有人都覺得我不是在做夢、枕邊嬌雀[雙重生]、阿庫瑪的預言、[綜英美]我才是反派大boss好嘛、[綜英美]安全鄰域、[綜]有錢的安娜
姓名:馬岱(字伯瞻);武力:95;統率:94;謀略:72;政治:65。特性:騎將:統率騎兵作戰時:武力 1,統率 2;斗將時武力 5。練騎:善于訓練騎兵,訓練騎兵時,武力 1,統率 2,謀略 3。騎兵作成時間減少,訓練效果增加。伏兵:當馬岱作為埋伏方,伏擊敵方時,自身武力 2,統率 3,謀略 1,士卒綜合戰力提升15%;當馬岱作為被伏擊方時,自身武力 3,統率 2,士卒綜合戰力提升5%。伏擊戰與人斗將時,武力在 3。 這邊戰役已經結束,那邊的劉辨才剛剛收到斥候的稟報,斥候幾乎是在劉辨收到系統提示的同一時間,到達的弘農縣城。至于陰平關的楊安兒倒是比劉辨要早收到張烈等人的消息,而且也迅速作出了相對應的反應,倒不是楊安兒愚蠢或者盲目,而是因為情報的不對等,馬超和馬岱對張烈的支援,除了派遣馬超和馬岱的劉辨以外,就只有安排兵力和后勤的馬超之父馬騰,以及因為經過自己防區,有所碰面的楊安兒等渺渺幾個人知道,就連張烈也都是在馬超和馬岱到達沔陽縣之后,才知道劉辨有安排人員前來支援的。也就是因為馬超和馬岱的突然來援,才讓張烈制定這么一個,看似普通的作戰計劃,他要的就是打張任一個措手不及,因為情報的不對等,張任絲毫不知道馬超二人的到來,所以,才會敗的那么迅速和突然,一直被人打到龜縮在了葭萌關內。 在將張任逼退到了葭萌關內之后,張烈留下向寵鎮守沔陽縣,之后派遣馬岱領五千步卒前去支援楊安兒,以便順利實施對綿竹的收復計劃。原本張烈等人是想讓馬超領騎兵前去馳援的,可是,后來才想到,陰平關到綿竹的這一片范圍內,根本就不適合騎兵作戰,反倒是沔陽縣到葭萌關的這片區域更加適合和需要騎兵的威懾。所以,最終決定讓馬超領騎兵留下輔助張烈,威懾葭萌關的張任,讓馬岱前去陰平關輔助楊安兒對綿竹的收復計劃的實施。 先不提張烈和楊安兒等人怎樣商議對綿竹的攻略,這邊劉辨原本以為在收服了張濟和張繡叔侄以后,弘農郡中應該就沒有什么像樣的抵抗力量了,但是,經過張濟的一番解釋后,劉辨才知道,原來,董卓在覺醒了梟雄特性以后,再到呂布假死脫身,董卓幾乎對所有人都產生了猜忌。除了董卓自己以外,董卓不再完全的信任任何人,對所有人都留了一手。就好像明面上鎮守弘農的是張濟,實際上,董卓還派了他的心腹將領之一的華雄,鎮守緊鄰河南郡的黽池縣。也就是在對持弘農縣時孫怯分兵攻打的縣城,這個華雄其武力不差,統率也并不低,孫怯想要拿下黽池縣,還得花費一番功夫才行。不過劉辨倒是不擔心孫怯拿不下黽池縣,畢竟一個小小的華雄,還擋不住史詩級武將孫怯的腳步,畢竟,他華雄始終是一個人,而且黽池縣相對于弘農縣來講,始終是要差上不少的! 暫時不去考慮孫怯那邊,劉辨先派遣張濟和張繡叔侄分別領軍,前去收復弘農郡的其他郡縣,相信以張濟叔侄,從董卓進京時就鎮守弘農的威望,想要收復余下的幾個郡縣,絕對不會有任何問題的。而事實也的確如同劉辨預料的那樣,張濟叔侄在弘農的威望幾乎超過了董卓,余下的陜縣、宜陽二縣的守將,當得知前來攻打二縣的是張濟和張繡時,直接一仗不打,毫無反抗的就投降了。就在張濟和張繡叔侄順利收復余下的陜縣、宜陽二縣時,位于黽池縣的孫怯,也終于在試探了幾次之后,親自領軍對黽池縣發動了強攻,在史詩級武將孫怯的帶領下,一舉攻上了黽池縣的城墻之上,當華雄前來阻止孫怯,意圖給自己的士卒,制造將孫怯軍從新打下城墻的時候,這場攻城戰就已經宣告結束了。因為,交手不過一個回合,華雄就被孫怯一棍子擊中背心,從而岔氣暈了過去,被孫怯生擒,主將都被生擒了,仗自然也就打不下去了。孫怯順利的收復了黽池縣。 “叮,系統檢測到孫怯與華雄展開廝殺,孫怯基礎武力106,特性武神武力 10,特性迅雷武力 9,武器如意棒武力 1,坐騎筋斗云(馬)武力 1,孫怯當前武力127;華雄基礎武力96,特性悍勇武力 3,不屈武力 5,武器破陣刀武力 1,坐騎血紅馬武力 1,華雄當前武力106。叮,系統檢測到孫怯綜合武力高出華雄21點,觸發秒殺!叮,系統檢測到孫怯生擒華雄,因華雄為超一流武將,特獎勵宿主1000功績點!” 姓名:華雄;武力:96;統率:90;謀略:69;政治:37。特性:悍勇:與人斗將時武力 3。不屈:與基礎武力不如自己的武將斗將時,武力 3,與基礎武力高于自己的武將斗將時武力 5,與基礎武力等同自己的武將斗將時,武力 4。武器:破陣刀:武力 1,坐騎:血紅馬:武力 1。 華雄(?-191),中國東漢末年董卓部下的武將,為董卓帳下都督。公元191年,關東軍閥聯合討伐董卓,時任長沙太守的孫堅大破董卓軍,華雄在此戰中被孫堅一軍所殺。明·羅貫中所著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則對這段歷史作了改動,描寫華雄被劉備義弟關羽所殺,這段被稱為“溫酒斬華雄”的故事情節也流傳于后世。在《三國志·吳書一·孫破虜討逆傳第一》里名字寫作華雄。而據潘眉根據《廣韻》的記載,認為宋朝時《三國志》版本中為“都尉葉雄”,應該依照《廣韻》更改,趙幼文也引用《通志·氏族略》的記載支持這種說法,胡三省《資治通鑒音注》亦記為“都尉葉雄”。吳金華認為是受到元代以來小說的影響,才在南宋以后由葉雄訛誤為華雄。據《資治通鑒·卷第六十》“軫與布不相得,堅出擊,大破之,梟其都督華雄?!焙∽ⅰ皸n,古堯反。華,戶化反?!迸c今本《三國志》相同,胡三省為華字注音,則華字應該無誤。并不能證明《廣韻》所引《吳志·孫堅傳》有“都尉葉雄”就是都督華雄,若說“葉”字誤作“華”字,“尉”字難道會誤作“督”字?且《資治通鑒音注·卷第二百八》胡注為“葉,舊音攝,后音木葉之葉。吳志孫晧傳有都尉葉雄?!庇峙c《廣韻》不符?;蛩我郧啊度龂尽啡A雄之外另有都尉葉雄,亦未可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