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頁
安然聽了, 有些驚訝,紀家竟然有七十七口人被凌家殺了?怪不得紀蘊要把凌家人投入官府大牢。不過,紀蘊既然有那么多家人, 怎么會被方閣老收養呢?聽說, 還是被送來避難的? 安然只想了一想, 覺得腦子有點亂, 就不再多想了。他也覺得紀蘊說得對,犯了這么大的案子, 凌肆還想跟紀蘊私了?想一想就知道不可能,凌肆腦子進水了吧? 凌肆的刀刃,又向安然的脖頸壓下來,說道:“那是二十四年前的事了,只要紀莊主不追究……”當年的滅門血案多年未破, 人們都淡忘了,何必還要翻舊帳? 當紀蘊拿著血證找到凌家時, 凌家的第一個反應是滅口!然而,紀蘊點子太硬,暗斗中,凌家損失了不少人手。 眼看滅口不成, 凌家試圖收買紀蘊。紀蘊假意投靠, 卻在凌家內部找到了更多當年滅門慘案的證據。 隨后,紀蘊向官府出首告發了當年的滅門案,等凌家頭目被投入大牢,紀蘊聯合荊東宮家, 打擊并瓜分接收了凌家在荊州的勢力和地盤。 紀家莊重出江湖!震驚了整個江湖, 大家都在傳說紀家莊的莊主武功蓋世,心計深沉, 手眼通天,當年滅門慘案的遺孤,能夠殺回來一舉報仇,背后有朝堂勢力的支持。 紀家的報仇方式,顯得非常不江湖,沒有以血還血,以眼還眼,而是把當年凌家遺落下的罪證移交給了官府,并聯合荊東宮家,和以前紀家的遠親故舊,幫助官府捕快,以奇襲方式捉拿了凌家一干重要人犯。 依靠官府和唐律,將紀氏滅門慘案的真相公之天下,將凌家繩之以法。 現任的荊州知州趙大人,平白無故破獲了二十四年前的滅門大案,得了這么件大功勞,喜出望外,便對紀家莊格外客氣寬容,對紀家和宮家公然瓜分凌家地盤的行為,視而不見。對紀家在故居原址重建紀家莊的事,全力支持。這樣一來,似乎更坐實了紀家背后有朝堂勢力支持的猜測。 一時之間,江湖各派對紀家莊的異軍突起,沒人敢上門招惹尋釁,對凌家的沒落,各門各派也三緘其口,甚至還把投奔求援的凌家子弟拒之門外。 凌肆并不知道紀蘊對安然的感情,只他每每來寄園做客,閑聊之際,聽安然說起幼小之時,他跟紀蘊怎么怎么玩耍打鬧,紀蘊怎么怎么護著他,他怎么對紀蘊撒嬌耍橫,紀蘊又是怎么讓著他……因此,凌肆知道安然跟紀蘊是一塊兒長大的發小,感情非常深厚,簡直比親兄弟還親。 凌肆多方求援無門,迫不得已,才想出要挾安然以脅迫紀蘊這么個下下策。 “我為什么不追究?他們是我的父母兄弟親人,二十四年,我流落外姓,孤苦無依,不管過去多少年,如在昨日!還好,這世上,總歸是有天理的!”紀蘊冷冷道:“七十七條人命,這么大的案子,你以為是我撤狀就能私了的事?凌肆,你以為朝堂官府都跟江湖一樣,有錢有權有勢就可以把一切都擺平?你真是天真!與其逼我撤狀,不如趕緊回去替你家人備好棺材!” 七十七條人命的滅門案,不管是案發,還是破案,都是令人非常震驚的。當年滅門案發生時,知州知縣等未能克期破案,荊州府和荊陽縣先后被貶撤過三任官員。 現任荊州知州趙大人早已經寫了奏折,上奏皇帝了。案件卷宗在案情審清之后,也送往洛城,交刑部復核。一旦刑部復核無誤,凌家十多名主犯很快就會被開刀問斬,其他二十幾名從犯將被流徒充軍。 紀蘊走的是跟一般江湖人不同的復仇走線。這是一樁早在二十四年前,就由刑部發文下來,要求克期破案的大案子,哪怕紀蘊愿意撤訴私了,官府也不會答允。 其實,凌肆為凌家跑腿辦事多年,哪能不明白事理?他只是抱著萬一的希望?,F在,他最后的希望被紀蘊冷冰冰的幾句話徹底打破,一咬牙,切齒道:“紀莊主,既如此,就休怪我辣手無情!” 凌煥把巧兒一提,拔出鋼刀架在她脖頸之上。巧兒早已經嚇暈了過去,像條死狗似地被凌煥提在手上。 凌肆哈哈地笑著,說道:“紀莊主,救不出我凌家之人,大家就魚死網破,同歸于盡!我們活不下去,你也休想!我數三下,你就自裁,你死了,我就放過這幾人,你若不自裁,我們就殺一個,再數三下,再殺一個?!彼至诉肿?,道:“救不救人,就看你紀大莊主慈不慈悲了?!?/br> 凌肆雖然在笑,臉上卻滿是猙獰之色,使他那本來看上去浩然正氣的臉孔,顯得說不出的扭曲丑惡。他就是一條落入陷井的狗,慌不擇路,被逼入絕境。 他已經失去了理智,只剩下江湖人的狠厲兇戾,自己死了,也要拉個墊背,完全忘了寄園之人待他們的情誼,只想把紀蘊拖下地獄陪葬! 什么是非對錯,都已經被拋之腦后,他救不了自己的家人,就只想殺了紀蘊,殺了這個讓自己家破人亡之人。他本能地遵循江湖規矩,不問緣由,只要以血還血,以眼還眼! 安然被凌肆摁在桌上,并沒有掙扎,一聽凌肆這話,猛地一掙,叫道:“凌肆!要殺就殺我,不許動我的人!” 刀刃就在安然頸邊,他這一掙,不但沒有掙開,脖子倒在刀刃上又劃拉開一道口子,鮮血直流到桌面上,痛得安然一抖,心頭暗罵:“凌肆,磨磨卿卿個毛!你特么不會給老子來個痛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