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義忠王和朱謙都在營內,上下那么多眼睛盯著,他不敢在家里躲閑。 不過林如海給朱謙帶了好菜,兩人把酒言歡。 朱謙歷來就是個cao心的性子,他知道王子騰和榮國府也有關系,這回江南的事,牽扯好些京城人家:“王子騰出任京營節度使已經許久,不知此番圣上會不會給他換個去處?!?/br> 王子騰穩得很,暫時不會出事,也不知他走了什么大運,老皇帝給大臣們下套的時候,他剛好外出公干。 榮國府又陰差陽錯站對位置,王子騰有個妹子嫁在榮國府,跟著沾光。 林如海搖頭:“我猜應當不會,越是這個時候,圣上越要穩住人心,朝廷為何會想到要我出任此職位,還望大人能為我解惑一二?!?/br> 林如海早就察覺朱謙好幾次欲言又止,似乎想和自己說點什么。 朱謙拱手垂頭,一臉慚愧:“說來,也是因我之故……” 作者有話說: 林如海:打工人心塞,這樣的日子什么時候是個頭?。。?!就不能給我一個能天天回家的工作! ??105 ? 第一百零五章 ◎算我倒霉◎ 第一百零五章、算我倒霉 原來皇帝和太子殿下選定臨時駐軍地時, 朱謙憑著對姑蘇一帶的了解,向太子獻策,林如海林大人家家有一片產業, 其地勢和位置十分適合駐軍,結果皇帝和太子不但要征用林如海的地, 順便把人也用了, 起筆就是給林如海安了一個江南提督。 林如海無奈, 也不能全怪朱謙, 反而安慰老友:“無妨,若不是陰差陽錯,我也不能到從一品的位置, 多少人求而不得,既來之, 則安之?!?/br> 朱謙和林如海都是一般境遇, 只能既來之則安之了。朱謙面上是接過林如海兩淮鹽運兼巡鹽御史的差使,實際上一心撲在軍營上, 那邊只掛了一個名兒。 興許此番事了,朝廷真的要把朱謙留在兩淮。 …… 姑蘇老宅賈敏安定好,將近九月里,賈敏專門派林家人押著今年中秋沒能送成的節禮, 和年底的年禮上京去。 賈母深感欣慰,今日徹底放心:“還好, 還好,我就說他是個有福的,孩子們現在都在老宅?!?/br> 林家來的媳婦笑道:“是在老宅, 奶奶怕您掛心, 特意派小的快馬加鞭過來, 給您報信?!?/br> 賈母點頭:“這就好,不枉我這一兩個月,日日為妹子一家懸心?!?/br> 林如海的一舉一動都受人矚目,賈母又交待賈赦和賈政:“若是史家有人來問,就說她們已經回姑蘇,旁的不必說,我們也只知道這個?!?/br> 他們確實也只知道這一樣,賈母覺得能告訴史家的消息,自然也要告訴史家。 從賈母處離開,賈赦冷笑著和崔氏道:“可見多少人盯著咱們家呢,林家人一來,請我出去吃席的人可真多?!?/br> 崔氏正拿著雞毛撣子掃灰塵,漫不經心:“前兒大爺不是想看金陵來的戲班子沒請到,這回如了愿,好好聽戲去?!?/br> 賈赦可是不樂意了:“你們爺是那種只會聽戲找樂子的人嗎?” 崔氏回眸一笑:“大爺去聽戲吃酒,我明日要去忠勇伯家,恐怕他家更心急?!?/br> 賈赦眉頭擰緊,忠勇伯家還有什么幺蛾子,在皇帝跟前添了號牌,還沒學會夾著尾巴做人? 而且真有大事,怎么會漏了賈赦? “明日?忠勇伯家又有什么大事,沒聽見說?!?/br> 崔氏放下雞毛撣子,亦是冷笑道:“老夫人敬佛 ,請大師講經?!?/br> 賈赦和崔氏同樣的表情,兩人看著真有夫妻相。 “敬佛?敬什么,他們心里明白?!?/br> 前兒松江突然出事,江南兩地的商戶宛若驚弓之鳥,薛家老爺又病了,可謂諸事不順。 這回薛家人也上來送年禮,給王夫人報信:“這一段生意不好做,前兒松江那邊兵亂,殺了幾百口子的人,我們家大爺原先有點人脈,那邊斷了,還要上下打點,免得人找麻煩?!?/br> 王夫人光是聽著旁人說都害怕,幾百口人,豈不是血流成河? 王夫人問:“先前不是說蟠兒他們要上京,現在是不來嗎?” 薛家來送禮的媳婦答道:“承蒙太太記掛,我家奶奶不上京了,我老爺現下也回金陵,他之前病過一場,趁著下半年,北面河道封凍,漕運上不好走,有些木頭也運不出,回鄉養一養?!?/br> 王夫人臉上遺憾:“真是可惜,老爺前兒升了五品員外,現下正能管一點這些?!?/br> 賈赦被調到了營繕司,專管宮舍廟宇各處修繕,官不圖大,只要位置合適,薛家這回可真真是,宮里有人了。 送走薛家來的媳婦,周瑞家的幫著王夫人點東西,閑來磨牙:“看著薛家人的模樣,小姑姑奶奶家那位,別有什么事吧?” 這話說的沒規矩,周瑞家的近來得了外滿好處,又被人奉承,越來越飄。 王夫人瞪她一眼:“能有什么事,人吃五谷雜糧,還不能病了?商戶做生意走南闖北的,是人都會累?!?/br> 周瑞家的趕緊服軟,滿臉堆笑:“奶奶說的是,上個月咱們寶哥兒還冷著了,倒是小的想岔了?!?/br> 想到寶玉,王夫人就想起來,趙姨娘一起和賈寶玉請大夫的事,冷哼一聲: “那一個莫要虧了她,沒得傳出不好聽的,我們屋里不缺她一口吃的?!?/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