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那公公臨走前回身又道:“明日有車來接,夫人們莫要誤了時辰?!?/br> 賈母領著媳婦和女兒賈敏又回去,好些年沒有這樣的旨意到家里,饒是自己經過大風浪,剛剛竟是被嚇得背后冒虛汗。 她還真是老了! 崔氏讓人扶著賈母坐下,賈敏把先前沒來得及用的牛乳燕窩捧起來,察覺涼了,轉頭交給丫鬟去熱。 賈母道:“我如今不想吃,給他們小的吃?!?/br> 賈敏笑道:“我也是這么想的,前兒我在家,他們兩兄弟最喜歡搶這個,偏生還嘗不出什么味兒?!?/br> 這話說得賈母又笑了,太皇太后召見命婦乃是恩榮,老太太又開始說說笑笑,她年輕時候也見過太后幾回。 “太后娘娘年輕時候也是個美人,最和善不過……” 賈母在里面和大兒媳還有女兒說著幾十年前的入宮見聞,她是超一品的封君,住著敕造榮國府,每年過壽,內務府都會擬旨送來份例之內的賀禮。 這些東西旁人瞧著稀罕,經歷過榮國府鼎盛時候的賈母,卻不怎么放在眼中。 王夫人身邊的陪房很不甘心,現在是大奶奶和姑奶奶陪著老太太說話,反而讓二奶奶伺候她們? 卻沒想過,崔氏為家里cao勞這么多年,又‘伺候’了二房多久? 陪房皺眉:“怎么沒咱們奶奶?” 周瑞家的瞪她一眼:“宮里的事,我怎么知道?!?/br> 周瑞家的覺著說了真話太傷王夫人的心,丟二房面子。 大奶奶是一品誥命,姑奶奶現下是三品誥命,賈政進去工部這幾年,還是從五品,王夫人從五品的誥命。 皇宮那樣的地方,怎么能隨意進? 周瑞家的不太懂,肯定是誥命越大,太后娘娘越喜歡召進皇宮。 太后娘娘旨意來得急,召她們進宮也安排的急,賈母催促女兒回去預備衣裳,只說兩個孩子在榮國府,有人看顧有伴兒玩,讓她安心。 第二日一大早,宮里的車子果然來了,一輛接走崔氏,一輛接走賈敏,到春華門前,兩人又同乘一車,從此門進宮。 先是馬車走過夾道,長長一條窄巷,兩邊都是紅墻,將要到內宮,下車步行,兩人跟著引路公公,低眉順眼走到壽安宮,皇太后端坐在塌上,穿的是姜黃暗色龍紋襖,腳下踩著熏籠,只用三根金釵挽起發髻,額頭上綁的抹額,鑲著指頭大小晶瑩剔透的紅寶石。 太后這身打扮,比賈母尋常時候還要家常。 再看旁邊伺候的美人,也是一身淺粉襖子,金釵挽發,打扮清淡。臉蛋白嫩,杏眼桃腮,簡單的裝束更加顯出美人嬌花一樣。 如此一來,崔氏和賈敏按品大妝,在太后宮中反而顯得累贅。 天家之人,穿的素淡傳出去是節儉美名,穿的隆重奢華,又是天家氣派,總之哪樣都不缺,崔氏暗自打量宮里小宮女,不能比太后奢華,都是干干凈凈髻兒。 二人上前,跪拜行大禮。 “臣婦崔氏,給太后娘娘請安?!?/br> “臣婦林氏,給太后娘娘請安?!?/br> 崔氏看出來陪在太后身邊的人和甄家進宮的姑娘有幾分像,大約是哪個貴人,但是她和賈敏品階高,暫且不用行禮。 不能確定是哪個主子,多做多錯。 太后笑道:“賜座?!?/br> 小宮女蓮步輕移,端來兩個墩子,讓崔氏和賈敏落座。 太后一副親和樣子,宛如閑話家常的老人:“你們穿著這么多勞什子,一早過來,辛苦了,我這老人家無聊,時常找人來說話,前兒聽見云貴人提過你們,便叫人去找,莫要嫌棄老婆子話多?!?/br> 這反而叫崔氏和賈敏難辦,她們先前見宮里的貴人,都是年節祭祀,規規矩矩在下面聽著訓話。 還好崔氏在賈家當了十幾年媳婦,也賠笑起來:“能和您說話,是我們小輩的福氣,您老人家經過多少事,要是能提點我們一二句,就是我們天大的福分??!” 這話說的太后開心,怪不得芳貴人說榮國府家的媳婦快言快語。 太后道:“你啊,真是嘴兒甜,你婆婆有這么個媳婦兒,日子肯定好過,我本來也想叫你婆婆她們進來說話,可是咱們都老了,進宮折騰一回二回的,累?!?/br> 說著太后指了指身后的小姑娘:“我在宮里也無趣,每日也就云貴人她們陪著湊趣?!?/br> 甄家大姑娘進宮受寵,可不就是封了云貴人? 崔氏果然沒看錯。 賈敏不好插話,在一旁眼觀鼻,鼻觀心。 云貴人溫聲軟語,一開口像是要把人心都化了:“圣上時時刻刻牽掛太后,特意囑咐妾過來,妾不敢忘?!?/br> 太后又問崔氏:“你們在宮外可曾見過?” 賈敏和崔氏皆是一驚,不知為何太后要問起,話都問到此處,崔氏豈能欺君。 笑盈盈道:“回稟娘娘,臣婦先前遠遠見過貴人一面,只是那時候也沒說上話?!?/br> 云貴人十一二歲時,崔氏是見過她一面來著,已經記不得是什么場景,哪家宴席,反正那時候崔氏萬萬想不到,這孩子會進宮。 賈敏也笑答:“太后娘娘,臣婦久在廬州,卻是不曾見過?!?/br> 聽見賈敏提廬州,太后又有新興致:“廬州啊……那可是包青天的祖籍?!?/br> 馬上又把話岔道包青天的戲文上,還好崔氏和賈敏自小到大,家里有宴席大多要擺戲,賈母無聊時候,就喜歡聽戲,聽女相公說書,要和太后講戲,信手拈來,太后她老人家聽著開心,到中午還賜下宴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