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賈敏微笑著安慰他:“哥兒聰明著,不會忘記的?!?/br> 京城另一頭的蘇家小宅,也是差不多的光景,滿院子家丁走來走去,來來回回,忙著給蘇哲收拾出遠門的行裝,見蘇哲坐在家里的石凳上發呆,他家奶奶扶著腰走過來,賢惠笑道: “你放心去,家中也沒多少大事,總歸還有父親在?!?/br> 蘇哲看了一眼妻子,別過眼去,沉默的點頭。 聽說他能出宮伴駕去封禪,妻子比誰都高興,想來岳丈那邊馬上就要叫自己去說話,交代諸多事宜。 果不其然,第二天蘇哲就被黃尚書請去喝茶,黃尚書分明知道此次出巡的大臣名單,卻還是故意問女婿:“林如海也去?” 堂上只得這翁婿二人,靜得可怕,墜針可聞。 蘇哲坐在下首,恭敬垂眸答道:“是?!?/br> 不知為何,黃尚書臉色不太自在,把蓋碗放下,又對蘇哲語重心長說:“你們同窗之誼,認真經營,將來必定是一分極為有用的助力?!?/br> 是啊,黃尚書能爬到今日這個位置穩穩當當呆著十來年,用的就是這一套法子。 無論是與人交朋友,還是和同僚交往,最重要的是分析旁人能給自己帶來什么益處,身邊一切資源,物盡其用。 蘇哲仍舊端坐著,刻板的點頭:“是?!?/br> 黃尚書見他寡言少語,知道這位女婿嘴上答應,心里不認同他這一套,年輕人,總是有點鋒芒,多磨一磨,他才明了其間的厲害。 他又以退為進嘆息道:“圣上偏愛林如海,因為我的緣故,自來有些疏遠你,是我連累了你?!?/br> 蘇哲怎么當得起尚書大人這么說,趕緊起身謝罪,躬著身子:“您言重了,圣上沒有偏私,小婿今后會更加兢兢業業,認真當差?!?/br> 翁婿倆又是一陣你來我往的機鋒,黃尚書才放人回去。 等到蘇哲走后,老尚書心里頗不平衡,林探花剛入朝時,他就敏銳感受到,圣上天然對林如海有偏愛,比一般朝臣多幾分,還好林如海年輕成不的大氣候,沒準將來就是個攪弄風云的寵臣。 反正林如海錯失了當他女婿的好機會,黃尚書見不得林如海憑著圣上的偏愛在朝中混得風生水起。 林如海在差使上沒什么大功勞,平日里行事做派又像個孩子,這么多年沒多少長進,根本沒有學到半點圓融通達,瞧著就是個好騙的單純模樣。 黃尚書費盡心機,左右周旋,才能在圣上那邊立住腳跟,林如海天然就那么好命,顯得他的機關算盡像是一場笑話。 如今看下來,似乎太子殿下也挺喜歡他。若不是自己當著尚書,女婿蘇哲也不會被掣肘,便宜了林如海次次在陛下跟前討巧。 不過黃尚書轉念一想,林如海身后沒人幫忙籌謀,瞧著又是個不把官場經營放在心上的蠢樣子,得過且過,將來必定翻不出風浪。 現在頭疼的是朱謙,黃尚書又不能像朱謙一樣,了無牽掛的站在太子一方,現在為平衡太子和圣上,左右平衡,愁白了頭。 太子提點蘇哲去給皇孫教書,就是在釋放信號,現下又要蘇哲陪著去封禪,黃尚書心那桿秤,不由自主向東宮那邊偏了幾分。 蘇哲悶悶從岳父家回來,想到妻子還在孕中,便在外面平復了一回心緒,回到家中不叫人看出來,借口要去書房忙公務,暫且避開。 太子要去泰山祭天,說走便走,欽天監算的吉日又近,四月暖陽高照,圣上領著群臣送過儲君,林如海和蘇哲跟在隊伍最后,打頭是護衛的御林軍,太子車架,諸位大人的車架,隨侍的公公,宮女、嬤嬤、隊伍長過二里地。 這一路日出行進,日落歇息,太子竟是真真埋頭趕路去泰山,沒見他有停下修整的意思,林如海和蘇哲這等年輕力壯的還好說,苦了禮部那幾個老大臣,累得面有菜色,形容消瘦。 還是黃尚書有先見之明,沒跟來受罪。 太子行至山東,魯地大小官員百姓,出城跪迎,可惜人也沒耽擱,翌日上泰山祭天,一氣呵成。 山東官員顯然和京城通過氣兒,知道這一位神仙的雷霆手段,半點沒敢提款待一事,也不敢上前討好。 將來的儲君,落到地方官眼中,儼然兇神惡煞。 太子深知自己是來做什么,林如海冷眼旁觀,這一位似乎對祭天只是公事公辦。 興許在太子眼中,為著這份虛榮跑山東一趟,還不如留在京中攪弄風云。 是以匆匆而來,匆匆而回,不與地方官員接觸太多,免得有什么不好的說法傳回京城皇帝陛下的耳中。 從泰山上下來,顯然太子殿下也有些扛不住,祭天的隊伍一路行至大明湖畔行宮,太子金口一開,決定修整三日,大小官員如蒙大赦,可算能松一口氣。 可惜第二日一早,林如海剛醒來,尚未完全清醒,太子那邊的公公過來傳話,要他們趕緊收拾停當,陪殿下游湖。 林如海換好衣裳跟著公公去,這回殿下只叫了年輕點的四五個官員。 眾人上了船,陪侍在太子左右,領略大明湖上的風光。 太子忽而笑道:“離開京城之時乃是暮春,現在已是盛夏,果然是大好風光?!?/br> 眾人來不及附和,太子沒來由指了指蘇哲,笑道:“人都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二位大人雖不是父子,作為翁婿,也是一段佳話?!?/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