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京中有戶人家來問親,這是你的大事,我和你父親的意思,親自問一問你?!?/br> “是……是哪家?” 林如海一時慌了神,京中的人家。 黃家、還有賈家都是京中人家,這回來的是誰? 林家太太嘆口氣,又道:“這戶人家你見過?!?/br> 看母親發愁的模樣,林如海更摸不著底。 黃尚書和榮國府他都見過,母親還是沒說清楚。 林太太想了想措辭,又道:“前兒蘇家太太登門,說是京中榮國府的賈家的大姑娘,問一問親?!?/br> 林如海熱的一身汗,暗里送了口氣,好險,好險。 想必黃家應該看不上自己這個秀才身份,前世家里人并沒問過林如海,等林如海知道,庚帖都換了,林家和賈家的姻親大定。 陡然生出的波瀾,怨不得他一驚一乍。 林如海心花怒放,臉上卻還要繃住,免得叫母親看出來端倪,他沉著嗓子問:“父親和母親以為如何?” 林家太太看一眼兒子,悠悠嘆氣,愁的眉頭擰緊:“問親的夫人說樣樣都好,不過隔著那么遠,京城的事我們也不清楚,全憑一張嘴,原本我想著,還是找咱們江南這邊,知根知底的妥當?!?/br> 林如海又道:“他們從京中來,想必是誠心要結這門親?!?/br> 林家太太仍是愁眉不展:“為娘擔心公府娘子嬌慣,今后你受委屈?!?/br> 林如海哪里受過委屈,賈敏既有大家風范,又知進退,讀書知禮的,怎么會給自己委屈受? 見母親如此誤解,林如海免不得要為她辯解一二:“母親多慮了,越是那樣的人家,對女兒教導愈發嚴格,我怎么會委屈?!?/br> 林家太太眉頭一挑,拿著蒲扇往兒子腦袋上就是一下,得逞般笑道: “哼!你這話說的,句句都說人家姑娘好,老實告訴母親,你可是見過了?” 作者有話說: 提親了??! 不會出錯的! 感覺大家對蘇哲的討論很激烈嘛哈哈哈 這是一個有點復雜的角色,是看到林爹以后逐漸覺醒的人物。 …… 悲哀的是什么,讀者們對蘇哲有意見 但他的條件在古代,已經是那種人品和才華俱佳的存在。 只能說古代對男子的要求太低太低。 蘇哲這種不亂搞丫頭,又年輕中舉的人,簡直頂配。 對于古代女子而言,從小被教導相夫教子。 蘇哲的妻子完全沒有自我意識,蘇哲的冷淡落在她眼里就是刻苦上進,不耽于美色,她還覺得夫君很好,她很幸福。 …… 作者設置這個人物就是想突出這種悲劇性,所以林如海一直都說自己很幸運。 …… 抱歉啦,我真的寫不來無腦甜555,基友一直建議我,要多寫甜的讀者才會喜歡 …… 黛玉之所以那么靈性 也是因為林爹給他請的老師,走的根本不是相夫教子閨秀路線。 這是黛玉的幸運 也是她的痛苦 好比魯迅太太的鐵屋理論一樣,黛玉剛好是先醒來那批人。 原著里,黛玉這種萌發自我意識而又不肯屈服于世俗的姑娘。 注定是痛苦的 在時代的傾軋里螳臂當車,被碾為齏粉。 但是這個文學角色 零落成泥碾作塵,香如故 …… 14 ? 第十四章 ◎“間歇性躊躇滿志”◎ 第十四章、“間歇性躊躇滿志” 林家太太自己養的兒子,就算林如海換上四十歲的芯子,有些小舉動,還是逃不過母親的法眼。 自京中回來,兒子說話辦事,夸起人來像是抹了蜜一樣甜,原來是有了意中人。 真真是心里藏著小心思。 若真是一個無關緊要的姑娘,林如海才不會一而再再而三辯解呢! 他自小身子不好,除了讀書,旁的玩樂之事沒多少精力,后面常在書院里,和家中的丫鬟都沒說過幾句話。 事出反常必有妖。 怪不得老爺要她來問,兒子把京中見聞專門隱去這一段,為著什么? 就是和尚頭上的虱子——明擺著。 林如海鬧了一個大紅臉:“孩兒不敢欺瞞,我與那娘子,確實見過一面,她是個知禮守節的姑娘,我們、我們是無意間撞見,是兒子唐突?!?/br> 林家太太看兒子表情,真真是好氣又好笑,只得看著天邊那朵云,搖頭嘆息: “兒大不中留??!兒大不中留!” 這可是正好,林太太心頭愁緒消散,笑盈盈道:“我回去就和你父親說,若是生辰上沒什么沖撞,就定下了?!?/br> 他和賈敏的生辰八字,算出來是大吉大利,怎么會不和。 看母親這架勢,想必對這門親十分滿意,就等自己點頭。 林如海趕緊作揖拜謝:“多謝父親、母親?!?/br> 林家太太看兒子這高興模樣,咂咂嘴:“嘖嘖!兒大不中留……” 林家太太也不耽擱,趁著傍晚天涼,當日就折返回去,把兒子的好事同丈夫好生說道一番。 “還是老爺看得準,咱們兒子很有主意,若是他早些說明,何必叫我大熱天跑這么一趟?!?/br> 林家太太喝著消暑百合湯,嘴上說著抱怨的話,早就笑得眉眼彎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