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頁
現任云貴總督劉藻,自乾隆元年授翰林檢討,短短六年便升為內閣學士,其后仕途平順,如今以“太子太?!鳖I任貴州巡撫,暫署云貴總督之銜,稱得上是鎮守一方的封疆大吏了。 乾隆朝的大臣,在官場上能有這樣的成就至少要滿足以下三個條件之一:第一,親貴出身且能力出眾,如四格、傅恒;第二,學問好且能力出眾,如劉統勛;第三,有接近皇帝的機會、具有一定辦事能力且能討得皇帝喜歡(善于揣摩上意),如劉藻。 緬甸與云南的摩擦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了,弘歷雖然有心收拾緬甸,打心底就沒太把人家當回事兒,要不然也不會把這樣一個文臣(兼弄臣)派到云南去。像這回,他雖打定主意讓四格外放,地點多半會在兩江閩粵等富庶之地,如果不是永璽堅持,也沒想過殺雞用牛刀的讓當朝國舅爺坐鎮前線指揮殺敵。 本來么,劉藻覺得平緬是穩坐三莊注的功勞,哪怕被緬甸犯寇多次,因不曾生成大患,依舊以捷報上奏,直到今年十月,終于出現了不能掩蓋的問題。 緬甸以為清廷可欺,直接發文tian朝,宣布車里(今西雙版納)為緬甸領土,當地土練一觸即潰,劉藻這才著急,派了三千綠營兵圍剿來敵,雖然陸續收復橄欖壩待等失地,基本都是源于敵軍主動撤退,在他接到四格的急函時剛好接到緬兵襲擊猛阿的軍報,劉總督一下就急了:要壞! 四格有三個身份:當朝國舅(表面最虛無、實際最有威懾力)、太保(正一品、榮譽稱號)、云南提督(從一品、實職);劉藻也有三個身份:太子太保(從一品、榮譽稱號)、署理云貴總督(正二品未轉正、實職)、貴州巡撫(從二品、實職)。以此對比,旗人出身的四格對漢人出身劉藻構成了全方位的碾壓。 且不說四格會不會發現自己之前謊報軍情的行為,如果那拉國舅抵達前自己還沒立下拿得出手的功勞,今后就更不會有自己什么事兒了。 四格在公函中的要求是:征緬非一日之功,朝廷必會從長計議,在自己抵達云南前,對緬沖突應持保守克制態度,至少要維持現狀,不能繼續擴大戰局。 劉藻正在頭疼,很快接到二報:嘉親王是跟四格一起來的。 嘉親王來干什么?除了替天子尋邊,沒有第二種可能!劉藻一下慌了神:眼下的局面要被嘉親王看到,自己腦袋上的頂戴還能保得住嗎? 作者有話要說: 有一點兒我挺不明白,至少到乾隆朝,清朝統治者對西方列強還是有一定了解的——至少知道他們的大本營在哪兒、殖民的意圖有多強烈——怎么到道光朝就變成了不知道英軍來處的傻子了呢?康熙是很喜歡西學的人,雍正還穿過西服,怎么也不能說他們固步自封吧?乾隆自詡為康熙看重的“圣孫”,也沒見他在這方面學習康熙???尤其后來的道光帝還是他本人認可的“圣孫”。 ☆、181 在四格和永玨抵達總督府的前一天,馳援猛阿的一千二百名清兵因為陷入緬兵埋伏,當場便被擊潰,死傷達五百人之眾,可謂是大清在兩國生隙以來的第一場引以為恥的敗仗。 不是四格手快,乍一見面,劉藻好懸把永玨的窩心腳挨上。 劉藻匍匐告罪,霜打茄子一般失卻了全部的爭強之心。 四格提醒外甥:“劉大人是萬歲心腹、封疆之臣,王爺不可過于輕慢?!?/br> 永玨厲聲喝問:“舅舅發給你的公函你收到了沒有?” 劉藻磕頭不斷:“臣死罪!臣死罪!” “劉大人,你起來吧?!彼母駠@了口氣,“王爺,咱們初來乍到,許多事還要倚重劉大人呢!” 永玨自此扎根云南,一門心思輔助四格籌劃征緬大計。 總督劉藻到底沒有躲過因戰敗而身首異處的厄運。 猛阿兵敗,皇帝的臉都被打腫了,原先朝議,除了宗親王永璽,連傅恒這等老成持重的精干之臣都沒太把緬甸當回事,現在可好,一下子給人家送了五百顆人頭。 永璽的睿智,在十年前阿睦爾撒納叛亂時便已顯露端倪,當初的父皇有幾分驕傲,現在的皇父就有幾分忌憚。 惱羞成怒之際,皇帝當廷傳旨,賜死了昔日寵臣劉藻。 正月南巡,皇后與宗親王都在隨駕之列,留京監國的是五阿哥永琪、八阿哥永璇,后宮事務則交由婉妃和舒妃共同協管。 世事難預料,寒苓覺得特別諷刺:以往數次南巡,自己圣眷雖隆,卻都沒有得到隨駕的機會,如今人老珠黃,反倒獲得了游覽江南的大好時機。 機會無所謂機會,因為日益尖銳的君儲矛盾,寒苓壓根沒有游山玩水的心思。 現在把乾隆皇帝與宗親王做一下對比。 乾隆皇帝愛新覺羅氏弘歷,現年五十六歲,參照他爺爺的壽限,這是過了立秋就入冬的年紀;對比他親爹的歲數,現在就該預備后事了。 再看宗親王愛新覺羅永璽:三十歲不到、旭日東升的年紀,雖然保持低調風范,有眼睛的都能看得出,他有絕對的圣君資質——比他老子、他爺爺甚至他太爺爺的資質都強,如果日后能繼承大統,一定是整個天下的福蔭。 這還是往大處講,如果往細微處比較,乾隆爺更加被四兒子甩了八條街不止。 所謂南巡,論公是查河務、訪民生,捎帶著還要滿足一下個人需求:眾所周知,江南是美女的名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