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頁
“我慮著了?!焙霘v說明打算,“永瑢也十二了,后年大選,承恩公府出孝,給他選一個鈕祜祿氏的嫡福晉不算委屈罷?” 寒苓更在意自己的閨女:“說到這個,兩個丫頭還大兩歲,你是想讓她們撫蒙呢還是留在京中下嫁勛貴子弟?” 弘歷笑道:“準噶爾現在是秋后的螞蚱,朕的女兒便是撫蒙,多半也要留在京城的,何況還是皇太后養大的固倫公主?你也不用計較滿蒙之別,有了好孩子,給自家閨女留著也便罷了?!?/br> 寒苓頗為無奈:“我計較也沒用啊,娶媳婦我能掌眼,女婿還能怎么挑?不就是你一句話的事兒嗎?” 弘歷索性提出心中設想:“和晴給你娘家,五丫頭給傅恒的兒子如何?” 寒苓不以為然:“輝發那拉氏能與富察氏相比么?你也不怕委屈了和晴?!?/br> “自家的孩子,總是要放心一些的?!焙霘v笑道,“我還想多留她們兩年,皇太后也舍不得,到時候再說吧!” 六福晉的含金量不高,也足以安撫圣母皇太后受傷的心靈,蘇貴妃因此拉近與壽康宮的關系,對未來兒媳的家世也表示滿意(主要是有大阿哥和三阿哥做對照組),貼心的嘉妃又在圣母皇太后這兒加了一分。 寒苓按著額頭向心腹問道:“祥常在還在英華殿?” 成霜回道:“是!” “教她遷到景陽宮后殿居住吧!”寒苓嘆了口氣:母后皇太后已經夠給面子了,再這樣拖下去,怕是連寧壽宮都要對她生出嫌隙來的。 作者有話要說: 所以說,皇后不是好當的——寫這篇文寫的,我對《封神演義》中的紂王怎么越來越喜歡了呢?至少,他可以為了真愛不顧一切??! ☆、120 不管兒媳女婿,皇子鳳女都不是任人挑揀的對象,寒苓大可不必用心太過,如果要在幾無風波的乾隆十九年的后宮中挑一件大事,為端榮皇太子確定嗣子自然是首當其中的樞機要事。 是的,五年之期已到,弘歷必須在母后的半整壽辰上宣布嫡兄的后嗣人選。 端榮皇太子的嗣子必須滿足三個條件:其一,嗣子至少是當朝皇子或世宗皇帝嫡孫(確切來說應當是庶子嫡孫);其二要得母后皇太后認可(這個比較容易,世宗的孫子本來就是母后皇太后的孫子);最重要的一點是不能對永璽、尤其是弘歷一系的帝位法統構成威脅。能滿足以上條件的世宗皇孫寥寥有限,考慮到當下的后宮勢力,最合適的人選自然是宗親王的同母胞弟,即皇后嫡出的九阿哥永玨、十二阿哥永璂二人。 寒苓的心思頗為復雜,她有三個兒子,皇位卻只有一個,另外兩個,將來最多能封到和碩親王,現在又不是開國建基,幾乎沒有獲準罔替的機會,弘歷本人對世宗皇帝過于恩寵怡王府的做法也是很有微詞的,能得一尊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爵當然值得歡喜,可改變不了的事實是,出嗣后的皇子從禮法上說就不是自己的兒子了—— 永玨是永璽的儲備軍,弘歷更加屬意年僅三歲的永璂,寒苓左右搖擺,既要把永璂留在自己身邊,又怕一時計議耽誤了小兒子的前程,真正是愁腸百結難以紓解,最后只得把四格和訥里叫進宮來討主意:“你來說,哪個皇子更適合出嗣端榮太子?” “十二阿哥!”兄弟倆同口一詞,“為表陛下對母后皇太后與端榮皇太子的孝悌誠意,繼子的身份越高越好,您不要忘了,皇上可是許諾端榮皇太子的嗣子是要永襲郡王爵位的!” 寒苓當然知道,否則也沒必要糾結至斯:“但永璂年幼,一旦出嗣,我如何還能盡心照看他?” 四格忙道:“端榮皇太子過世多年,哪怕阿哥出嗣,依舊要養在娘娘身邊,除了玉牒要改,別的與從前無異,現成的例證,果親王一直按出嗣前的規矩侍奉兩宮皇太后與謙太妃,皇上也不曾有什么異議不是?” 寒苓點一點頭:“罷了,我再想想?!?/br> 四格兄弟對視一眼,不免松了一口氣:jiejie寵溺幼子,永璽一旦分去內廷助力,保不齊便要被人家各個擊破,那可是整個輝發那拉氏的悲劇。 為皇太子立嗣不是小事,從三月起,內務府與禮部便行預備,崇元太后的胞弟五格有女夭折,被追封為端榮皇太子妃,四月便起出棺木,重新遷往端榮皇太子陵園下葬,五月母后皇太后圣壽,于筵席之上抓鬮,拈著十二阿哥永璂名諱,皇帝立傳口諭,著命皇十二子永璂出嗣端榮皇太子為子,封和碩端親王,準以多羅郡王爵世襲罔替,自雍正朝便有端倪的世宗嫡長子立嗣一事終于落下了帷幕。 弘歷同時宣布:因十二阿哥年幼,入繼父母皆已過世,母后皇太后年事已高,教養事宜仍由帝后主持,待等成年大婚后再居宮外成家開府為時不晚。 崇元太后很高興,他的兒子有了名正言順的祭祀之人,以后的香火不用再吃旁人剩下的;崇慶太后很高興,皇后少了一個禮法上的兒子,在內廷的影響力必然要有一定程度上的削弱;永璽為首的□□很高興,他們不用再為后院起火的事擔心;后宮妃嬪們也高興,兩個兒子的皇后明顯要比三個兒子的皇后容易鉆空子;便是皇后本人,也不能不高興:從今往后,三歲的永璂便是大清朝第九位鐵帽子王爵了。 別人倒罷了,永玨對幼弟的態度有了明顯改觀,寒苓瞧一眼跟小兒子玩耍的二兒子,忍不住向他問道:“你是怎么了?現在倒有哥哥的樣子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