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頁
☆、歷史中的半邊天(乾隆繼皇后九十六) 弘歷的小金庫捏在寒苓手中,皇貴妃自能慷他人之慨,連絲綢帶錦緞,一口氣賞賜給了魏貴人十幾匹上等衣料,舒嬪臉兒都綠了,宮門口堵住張雷,咬著嘴唇問道:“張總管,魏貴人難道有喜了不成?本宮身為承乾宮主位,怎么沒聽太醫說起過呢?” 張雷賠笑道:“回舒嬪娘娘的話,魏貴人促成三公主對主子娘娘解開心結,萬歲爺很是欣慰,主子娘娘體察上意,特命奴才把千秋節的貢品尋出來賞賜給魏貴人?!?/br> “嗯?”舒嬪眉頭一皺,“魏貴人做了什么好事兒,連主子娘娘都要承他的情?” 承乾宮的大宮女繪心上前兩步把一只荷包塞了出去:“辛苦張總管跑一趟,這點子心意是我們主子給您喝茶用的,請您不要嫌棄才好?!?/br> “奴才豈敢,奴才謝過舒嬪主子賞賜!”張雷想了一想,因與舒嬪回道:“魏貴人向萬歲爺建言,將和敬公主府大阿哥的百日宴設在景仁宮,主子娘娘補其疏漏,勸說萬歲爺于長春宮設宴,主子娘娘幕后主持,借此機會將四公主五公主歷練一回,三公主果然承情,放下了對主子娘娘的芥蒂,魏貴人的功勞是不能忽略的,主子娘娘賞罰分明,自然不會忘了她的一份好處?!?/br> “她倒會掐尖取巧?!笔鎷暹有Φ?,“主子娘娘不計前嫌救了三公主的性命,三公主早就有認錯的打算,魏貴人適逢其會,白白搶了這份人情去,果然不愧是包衣出身,論起投機取巧,多少正經的旗人格格都比不了的?!?/br> 張雷心道:這位主子慣做事后諸葛亮,上回是嘉妃、這次是魏貴人,別管是旗人還是包衣,伶俐勁兒是一定不能少的,否則也只有拾人牙慧的結果了。 皇貴妃的生日、皇外孫的百歲、皇養女的大婚都達不到普天同慶的高度,對整個大清朝來說,本年度最值得慶賀的節日卻是崇元皇太后的七十壽典。 崇元太后最重要的身份絕對不是乾隆皇帝的嫡母,他是雍正皇帝的元配!雍正帝是康熙帝的皇四子,排行在前的三個大伯、三個妯娌早已作古,崇元太后是圣祖一脈名副其實的大長輩(輩分最高的都得叫她四嫂),弘歷自詡是至孝天子,當然會對母后皇太后的生日加倍重視。 當此之時,國富而民安,皇帝盡有展露孝心的資本,弘歷在婉拒崇元太后“尚簡祝壽”的要求后,獨出心裁的于圣壽前夕高調奉上了規格極高的“九九壽禮”。 九九壽禮并不是指總共進獻八十一件禮物,而是每日奉送八十一件禮物,連續送上九天!這也是史無前例的賀壽行為,自端陽節肇始,從乾清宮到寧壽宮的內務府管事、總管太監不絕于徑,又有奉旨來京的外藩、貝勒、貝子、額駙、公、臺吉并皇子大臣、親王顯貴躬逢其會,都不敢對大清朝的寶塔尖有所怠慢,進上的賀禮遠比十年前貴重的多。 寒苓這個皇貴妃更是忙上添忙,除了主持圣壽節的慶典,將景仁宮的節禮預備妥當以外,還得過問毓慶宮與咸福宮兩處的壽禮是否妥當,自四月下旬起便受cao勞,首尾忙了一個月才把內外事宜料理妥當。 有兩個媽需要孝敬的弘歷在禮儀方面遇到了一樁不大不小的麻煩。 禮部頗有先見之明的撞著膽子發出疑問:“圣壽當日,圣母皇太后如何于寧壽宮行禮并無前例可循,恭請萬歲爺示下;又有明歲圣母皇太后六旬千秋,母后皇太后何以致賀圣母皇太后,同請萬歲爺一并裁決?!?/br> 這個問題確實令人頭疼:哪怕全天下都知道母后皇太后的地位高于圣母皇太后,不可否認的一點是,圣母皇太后是皇帝的親媽,做兒子的總要照顧親媽的想法。 一家四口用膳的場合,弘歷把這件“家務事”搬上了臺面。 寒苓心說:按照先帝時欽定的祔廟之禮,必須以元后、繼后、本生為次序,母后皇太后是元后,圣母皇太后是本生之母,禮法原是如此,有什么值得糾結的。 永璽隔了一輩,對嫡瑪嬤、親瑪嬤的感官區別就算不上明顯,稍加斟酌后說道:“寧壽宮瑪嬤為世宗先帝皇后,依照禮法,應居壽康宮瑪嬤之左(清朝以左為尊),雖然如此,壽康宮瑪嬤有生育阿瑪之勞,兒子愚見,法禮親情應當有所兼顧才好?!?/br> 弘歷問道:“你且說一說,怎么個兼顧法?” 永璽出了個和稀泥的主意:“兩宮皇太后并出,自然是寧壽宮瑪嬤在前、壽康宮瑪嬤在后,似此等慶典,可依并尊之禮,序長幼不論尊卑,彼此之間無需行禮,由總管內侍上奉賀禮即可?!?/br> 只要親媽不必向嫡母行禮,一切都是好商議的,弘歷連連稱是:“這個主意很是不壞,以后就這樣辦吧?!?/br> 寒苓提醒他們父子:“多少宗親都看著呢,為著先前的官司,已經有人說你寵妾滅妻,再這樣鬧一出,母后皇太后不在意,圣母皇太后豈不是要背負一個恃子而驕的罵名?依我看,你們還是從長計議罷!” 弘歷笑道:“這個不打緊,我自然有法子令皇額娘不生芥蒂,使宗親外臣再沒話說?!?/br> 寒苓便不多嘴,心中還犯嘀咕:這跟先生后生是沒有關系的,你能用什么法子抹平兩宮皇太后平起平坐的負面影響呢? 弘歷的安撫法子確實不錯,至于代價么——出乎意料之外卻是他自己(也可能是寒苓自己)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