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9章
兩國邦交不是這么隨便的,出爾反爾損害的是國家威信,加上路易十八實在想要促進這件事,好獲得商人們的支持,以此站穩腳跟。 一旦和談順利,部分商品關稅取消,那商人將省下一大筆錢,自然愿意擁護現在的國王,而不是懷念波拿巴還在時,給商人們帶來的榮光。 因此,秉持著友好原則,路易十八親自給威爾士親王寫去一封誠摯問候的信。 信里提到當年他流亡英國時,受到熱切友好的照顧,并認真感激威爾士親王一番。 隨信送過去的,還有羅浮宮中十幾件價值昂貴的藝術品,那可都是法國的珍藏,談不上國寶,卻也是稀世珍寶。 他算是摸對了脾氣,威爾士親王就喜歡這些藝術品,可以說,他癡迷這些東西,尤其與建筑相關。 為此,英國議會期間,他投了贊成票,加上首相也認可此項決議對英國是有利的。 就目前而言,雖然法國政權不穩定,但發展依然在歐洲各國中遙遙領先,英國的好日子還在后面,現在尚且沒資格號稱‘日不落帝國’,至少還需要幾十年的努力和發展。 因此這個消息傳到法國來,可不就被認為板上釘釘嘛。 所有人都認為,經此一遭,法國國債一定會大漲,甚至還有人跨國去英國購買英債。 就連凱麗夫人都讓蘇葉好好保管變賣凱斯奈爾將軍私產獲得的債券,然而當天下午,蘇葉直接變裝把債券全部兌換成金路易,然后轉入納爾戈兄弟銀行,并要求以存款的形式。 現在存錢還沒那么多限制,加上她又是大額存單,因此完全可以商談。 蘇葉直接要求,存單上填寫的是三十一萬兩千金路易,到時取現時,也必須以金路易的方式兌現。 這可是金幣,即便法國財務一團糟,法郎價值一降再降,沖著金子的價值,別的國家也會收,大不了融了重新打造本國貨幣好了,又不會虧損。 蘇葉推測的不錯,這次商談不可能這么順利,果然,臨到出發,英國那邊又出了幺蛾子。 原本商談的人選定位財務次官和一位外交人員,其余是隨行人員。 可臨到出發時,財務大臣因和首相不和,雙方鬧出矛盾,攝政王偏向自己選出來的首相,打壓財務大臣。 一氣之下,財務大臣辭職不干,原本首相就是托利黨,現在輝格黨派的財務大臣又出問題,他們自然不能放任損失進一步擴大,于是想辦法讓托利黨的財務次官也下臺了。 現在英國一下少了兩位重要的財務部大臣,其他人紛紛眼紅,想把這個重要位置搶過去。 方法有兩種,一是找靠山,要么在自己的黨派中獲得話語權,讓其他人推自己上去。 這是毋庸置疑的,輝格黨和托利黨這時都積極起來,那是分秒必爭,寸步不讓。 可這件事的最終決定權,在攝政王手里,也就是說,兩黨比較著推出攝政王都滿意的人選,然后各憑本事。 與此同時,其他比如改革黨,保守黨,自由黨等也想摻和一腳,大好的機會,怎么能不爭一把呢。 于是整個倫敦的焦點,都在這件事上,沒人把關稅商談放在心上。 反正本也不是重要的戰略目標,等我們自己吵完了再說,商談急什么,有的是時間。 可涉及黨爭,哪里是那么容易出結果的,加上攝政王本身就不是個勤政的人,他只聽從自己親信說的話,比如現任首相,托利黨的利物浦伯爵。 但這不代表他就傾向于托利黨了,不過是利物浦伯爵是托利黨人罷了。 此次幾黨選出來的人,都不是他討厭的,那就各憑本事,誰能討得他歡心再說。 這件事就這樣僵持住了,幾黨人使盡渾身解數,整個倫敦熱鬧極了,還沒到社交季,就已經有了熱火朝天的架勢。 而在此期間,那些勢力比較小的黨派,想要另辟蹊徑,這就是第二種方法了,立功! 只要功勞到位,再想辦法討好一下攝政王閣下,想來機會也是好的。 恰好,眼前就有一個機會,那就是和法國的關稅商談,如果能給英國爭取來更大的利益,豈不是大功一件。 于是他們暗搓搓,想要派自己人前去商談。 而這件事,再次成為爭論的焦點,你腦子反應快,別人也不傻不是? 誰還不知道你打什么主意,說什么都不會讓你如愿的。 事情再一次僵住了,首相眼見這樣不行,黨爭太耽誤事了,再這么爭吵下去,許多事都要被耽擱下來。 今天你扯我后腿,明天我攔著你干活,那問題可就大了。 于是他親自說服托利黨的人,其實只要有他在,只要他是攝政王親信之人,托利黨的權利就差不了,既如此,何妨讓一步? 托利黨人被他說服,同意財務部大臣依然從輝格黨出,但次官還得是托利黨人。 如此權利劃分和之前一樣,只是人選變了而已。 新選上來的財務大臣雖然是輝格黨,但和首相的關系并不算太糟糕,兩人是能合作的,因此首相親自到攝政王面前說項了。 而在此期間,攝政王其實也有點被他們鬧煩了,他本就不喜政治,要不然也不會下放諸多權利給首相,不過為了掌握住實權,選的首相是他親近信任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