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4章
不解決,就等著她這邊大展拳腳,下面沸反盈天,甚至出現起義吧。 可這事絕對是朝臣們的肺管子,一戳就炸,所以前期絕對不能讓他們發現,是蘇葉這個皇帝在背后推動。 她必須清清白白,最后被人一步步推到那份上,不得不答應改革律法。 那么事情發展需要一個導火索,那些擅長鬧事的學子就很好用。 報紙上先報道一個官員判案不公的例子,引導雙方論戰,讓人知道,不是官員能力不行,而是這本就無法可依,而在人情上,原告和被告都情有可原。 如此爭著爭著,大家就會發現,這也沒有律法可以依靠,那也沒有律法可以查詢,官員判案全靠良心。 這得發生多少冤假錯案??! 然后好嘛,冤假錯案說來就來,報紙與時俱進,報道幾篇官員鉆法律漏洞,害得無辜之人有冤無處訴。 竇娥故事深入人心,老百姓最怕什么?最怕官府欺壓百姓,冤屈得不到伸張。 看見報紙上接連出現這種事,心態一下子就崩了,屆時就不只是學子們在鬧事了,百姓肯定也會參與其中。 再讓人引導引導輿論,要求修改律法完善律法的呼聲會越來越高,民情會教那些堅持反對的大臣做人。 但凡他們不想背上絕世罵名,就必須在這件事上改變態度。 之后,蘇葉會廣邀懂律法,了解民生,以及各行各業的人參與一場舉世無雙的大辯論,討論律法該如何修定。 當然了,修改律法這種大事,也不可能完全按照他們的想法來,這只是一個引子,讓朝臣不得不重視并立刻做出改變。 蘇葉沒有多說,只讓梁源記下便是。 三天后,還真有學子寫出好文章,刊登在報紙上,擠掉了安孟文一個名額。 但還遠遠不夠,他不過替換了一篇文章,讓原本批評的內容變成夸贊,頓時報紙上的內容再一次形成微妙的平衡。 罵的有,夸的也有,看起來就和之前一樣在互相掐架。 不過這位學子的成功,鼓勵到了其他人,越發認真寫文章投稿了,甚至顧不得科舉近在眼前。 甚至那些一心讀書之人,也被同僚拉來,幫忙寫一篇。 讀書辛苦,也需要放松一下嘛,勞逸結合才是王道。至于寫那樣的文章算不算勞逸結合,懂的都懂。 這次的事會鬧許久,沒有個把月消停不下來。 而蘇葉沒再關注,多少國家大事都忙不過來,實在沒時間關注這個,安孟文是個非??孔V的人,交給他很放心。 在忙碌中,迎來林府大辦宴席的日子。 這次宴會,引動整個京城有頭有臉的人,從早到晚,文淵候府那條街就沒停歇過,被一輛又一輛馬車占滿。 整個侯府六進院,除了原有的五進,還把旁邊一戶人家靠這邊的花園買下,形成整個侯府兩個花園的格局,都險些沒容下這么多人。 隔壁原本也是侯府,不過之前參與皇子奪嫡,被抄家滅族,只剩下一些老弱婦孺,不得不變賣房產度日。 偏他們家就只有這座宅子和幾畝祭田放還,剩下都沒了。 沒辦法,只能把五近的宅子拆分賣,自家住一進,其余賣給別人。 誰也沒聽說過這種賣法,自家買個宅子,前面還住著一戶人家,不嫌膈應的。 因此這宅子遲遲賣不出去,林家人心善,見他們無以為繼,就以整棟宅子的價格,買下了四進的院子,把最前面進出方便的一進留給了那家人。 買下來后,林如海請官府另外辦了兩張契書,再找人把一進和后面的門封上了,再和這邊打通。 新買的四進重新修繕一番,用來招待男賓。 這次蘇葉和戚若沒有微服,直接過來的,一來彰顯對林家的榮寵,二也是對外表示,戚若地位穩固,不該有的心思收一收。 兩人的出現,沒出乎眾人意料,但總歸有他們在,所有人都不自在。 因此明面上,蘇葉和戚若只待了半個時辰,就離開了。 可他們隨后隱秘身形,悄悄回到文淵候府的扶桑院。 這是蘇葉之前居住的院子,如今擺設并沒有換,還是她喜歡的模樣,就連那幾個丫鬟都還在。 見到兩人出現,丫鬟們立刻訓練有素,在扶桑院的閣樓上擺好酒席,然后推開四方窗戶,讓她能順利看到外面情形。 這閣樓地勢比較高,在這里正好看見左右兩個花園,處于中軸線上,因此兩處的熱鬧也傳了過來。 蘇葉站在窗前,正好看到女子這邊花園角落,一群小姑娘正聚在一起,嘰嘰喳喳討論著。 林黛玉作為人群中心,耐心回答每一個問題。 蘇葉很輕易就聽清她們在討論什么,自然是選拔女官的事。 這件事是最近熱門話題,又與她們息息相關。 其中一位穿著紅衣服,生得明媚張揚的姑娘道,“圣上選女官做什么?和翰林學識一樣嗎?” “自然不一樣,”旁邊衣著樸素,書卷氣很濃的姑娘立刻反駁,“女官考試,哪里比得上科舉,不能混為一談,你莫要胡說?!?/br> 蘇葉一猜就知道,這姑娘是翰林學士家出身。 “我哪里胡說了,圣上也是女子,后宮不需要女官,那選我們自然是充當翰林學士的活,你要是不知道,就去看看報紙,那上面明晃晃寫著的!”紅衣女子不服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