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1章
以后凡遇軍國大事,需要五個人投票表決,而他們管理的那一塊,則全權負責,要是出了問題,直接找責任人,避免了互相推諉。 另外還對閣臣做了一番限制,那就是閣老負責出謀劃策,制定戰略國策,而執行交給六部去做。 這樣他們和六部尚書可以互相合作,又能互相牽制。 對于六部,目前來說,算的上職權分明,加上都是自己人,蘇葉沒有大動,只下了一道死命令,登基大典舉辦后,就要對吐蕃作戰,因此現在必須準備起來。 最后,蘇葉下了一道命令,成立新的部門,商務部和紀檢部。 商務部部長直接聘任糧商會的甄管事,剩下的部門成員,可以從糧商會招一批,大概四成,三成會從戶部和吏部調集術算不錯的人過去,最后三成則通過部門招聘考試。 蘇葉要求,凡舉人以上者,只要能通過考試,就可以入選! 當然了,這個考試是和商務部業務相關,其中包含經濟理論,商業貿易,海外貿易等等比較務實的內容。 蘇葉不確定在那些讀圣賢書長大的學子中,有多少懂這些,其實招他們,還不如針對商人進行考試招標呢。 但她也知道,步子不能垮得太大,不然會引起全天下文人反彈。 朝廷上這些大臣雖說是她的人,可要是被他們察覺,她打算掘了讀書人的根,就相當于侵犯他們的根本利益,肯定會與她站在對立面。 到時光是處理這些人的反抗就要耗費許多時間,發展就更要延后了。 因此蘇葉成立新部門,還是一聽就讓那些讀書人鄙夷的,和經商相關的商務部,從糧商會調來的人才也只有四成,都不能占據主導地位。 而剩下六成,一半給了朝中官員,讓他們也參與其中,不然這個部門就會被排斥,割裂出去。一半則給那些還沒考上進士,以及考上后沒機會做官的學子們一個機會。 這樣免費的登天梯,即便他們內心看不上銅臭味,也總會心動的。 如此一來,商務部明面上有大半都是讀書人,也就沒那么突出了。 等進去后,他們就會發現,自己想做什么,都得按商務部的規矩來,而這規矩甚至不是潛規則,是部門成立之初,蘇葉親自制定,張貼在部門公告欄,并每人派發一本,要求熟讀的。 要是他們犯了規矩,直接按照上面的規定處罰,沒有人情可講。 商務部部長可是蘇葉心腹中的心腹,也是幫她經營糧商會十幾年的人,早就習慣了她的做派。 包括糧商會其他人都是,規矩已經形成,不是他們剛進來的人,想動搖就能動搖的。 而紀檢部是專門針對官員進行調查的,蘇葉明明白白告訴他們,“朝中一些亂象,我知道的一清二楚,有人貪贓枉法,有人違背大楚律令,有些官員自身倒是持身正,可耐不住家里人拖后腿。我呢,也不是什么魔鬼,對于你們之前做的那些,凡不涉及謀反和謀財害命的,都可以基于一定程度的減刑。就比如,有官員收賄賂一千兩,按照大楚律令,連降三級,罰俸一年,以儆效尤。你們要是現在主動承認,可減輕三成,降兩級,罰半年。以此類推,因此我希望那些犯過錯的官員,都自己主動站出來認錯,受罰后也就了了?!?/br> “可要是有人冥頑不靈,抱著僥幸心理,以為我查不出來,欺上瞞下。等到紀檢部成立,被查出則罪加三等!你們可要想清楚了,朕給了你們機會?!?/br> 有大臣當即提出反對,“皇上,朝中已有了刑部,大理寺,和御史大夫,實在不需要多成立一個部門,職權冗余?!?/br> 蘇葉定定看著他,“愛卿如此大義凜然,想來不懼一查,那等紀檢部成立,就讓他們先查愛卿好了。等我把文武百官都差一遍,確定是做無用功,裁撤這個部門也不是不行?!?/br> 那位大人面色一僵,依舊嘴巴強硬道,“皇上,我不怕查!” “那很好,”蘇葉狀似贊許一笑,“你們誰想要申請先查?放心,絕對會在合理范圍內,按照大楚律令,而不是捕風捉影,聞風奏對?!?/br> 言下之意是對朝臣互相攻訐,御史拿著雞毛當令箭不滿了。 這讓御史臺的官員們心里有了不好的預感,想著以后小心點,像最近這段時間,天天上奏彈劾大漠王的行為,還是暫時緩緩吧。 沒錯,從蘇葉宣布戚若是皇后的那天起,每天都能收到十幾封彈劾戚若的折子。 有說他囂張跋扈的,有說他住在宮內不合規矩,還有說他窮兵黷武,甚至還有怪他對草原人太狠的。 當然,也不是沒人抓到把柄,比如說戚若橫掃西域,把諸國皇室寶藏都劫走了,而他的部下則是搶走了王室以下貴族們的寶藏。 但這些財寶,卻沒有充入國庫,被戚若及其部下私吞了。 這種行為,換作以前,他們絕對不敢有異議,可等戚若確認為男后,他們好似就不怕了,死命攻訐,奏折寫的那叫一個天花亂墜,恨不得把戚若打成男寵佞幸之流。 把蘇葉煩的,恨不得扯著他們的領子問一句,你有一件正事沒有? 因此蘇葉直接給他們一個下馬威,成立一個專門調查朝廷官員的部門。 要是他們清清白白,當然不怕查,要是強烈反對,那不好意思,部門成立后,第一個就查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