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6章
“不,”他嘶吼出聲,隨即戛然而止。 顯然,面對這個兒子,他內心痛苦愧疚到完全無法面對。 對于這樣的人倫悲劇,在場眾人無一不動容,全都偷偷看向上首,希望太上皇和皇上能從輕發落。 皇帝本想開口,被太上皇搶先,“皇室血脈不容置疑,陳景軒,你可有證據?” “有,人證物證具在,”陳景軒答道。 “既如此,等確定了真實性再說吧,”太上皇看了皇帝一眼,“你以為呢?” “是,著刑部……”皇帝想到林墨玉和刑部走得挺近,頓了頓,轉移了話頭,“既然這件事是皇家血脈傳承的大事,就讓宗令帶著幾位宗親來查清吧?!?/br> 想到最近有意向他投誠的宗令,皇帝決定給一個機會。 如果他能按照自己的心思,把林墨玉打成假的,那自己也不是不能接受他的投誠。 先義忠親王遺孤這個身份,就已經足夠麻煩了,而林墨玉又太過優秀,實在是個大威脅。 太上皇哪里看不出他的小心思,但這件事確實還需要經過宗室確認,不然就名不正言不順,因此答應下來,想著隨后敲打一番,讓那些宗室擺正態度。 皇家父子兩的博弈,只是一瞬間的事,兩人很默契的沒有讓下面的百官和新科進士們發覺,就讓人把陳景軒和徒澤帶下去。 至于他們的罪過,要如何處置,等林墨玉身份確定后再來考慮,暫時先壓入大牢。 蘇葉跪下行禮,“此事與我有關,請太上皇和皇上也拿下罪臣?!?/br> 既然已經中了狀元,她也可以稱一聲臣了,沒想到臣還稱上,就稱上罪臣了,倒也有趣。 但太上皇明顯不愿意怪他,只道,“瓊林宴怎么能缺了狀元呢,你且安心坐下?;实劾^續吧,已經耽誤了這么長的時間,莫要繼續耽擱了?!?/br> “是,”皇帝應了一聲,然后繼續垂問榜眼。 因為剛剛的事太過勁爆,所有人都恍恍惚惚,榜眼也是如此,被皇帝問詢,哪怕極力凝神,也答得馬馬虎虎,全然沒有全國第二的風采。 但在場誰也沒覺得不對,所有人都在有意無意走神,視線在蘇葉身上掃了一遍又一遍。 蘇葉坐回位置上,垂眸沉思,一動不動的樣子,讓人心生探究欲,好奇她在想些什么。 但剛剛太上皇已經發話,此事暫且擱下,因此眾人也不敢問。 就這樣,皇帝心不在焉的問了好幾個人,而這些人也恍恍惚惚回答了,奏對雙方好似對答如流,可內容卻空洞乏味。 蘇葉低頭不語,只當自己是個樹樁子,始終不肯抬頭,但依舊是所有人的焦點,包括兩位皇帝在內。 好容易撐過了漫長的半個時辰奏對,所有人都松了口氣。 第二環節是寫詩,展示文化水平的。 在這樣的場合,可以不用考慮太多,盡情施展才華,把科舉中沒有發揮的水平完全發揮出來。 而詩文的內容,通常和瓊林宴有關,亦或者御花園的景致之類的,并不限死,只要和眼前所見相關。 通常有人事先準備好,就為了能出一回風頭,好叫皇上和文武百官記住自己,尤其是吏部官員。 要是他們對自己有印象,派官的時候,有意想不到的好處。 蘇葉沒有提前準備,但太監搬上筆墨,她也很快寫好一首。 這首詩只能算是中等偏上,絕不是最頂尖水平。 但她現在這么寫,不僅不會讓人懷疑她的文采,還會同情加理解。 畢竟她剛剛可太出風頭了,現在正該是低調的時候。 寫詩,收詩,兩位帝王和大臣們點評,一系列流程走下來,又耗去半個時辰。 而瓊林宴也差不多要結束了,大家基本沒心思吃東西,都打算早點回去,和人八卦今天聽到的大新聞,以及思量這件事對自己會產生什么影響。 在眾人心不在焉的默契下,瓊林宴草草結束,兩位帝王本打算離開,就聽到一聲驚呼,“這到底誰寫的,好大的膽子!” “何事喧嘩?”皇帝不悅皺眉,這一晚上發生的事,已經夠叫他鬧心了,臨結束了,竟然又鬧出事。 “啟稟陛下,是微臣突然發現,在詩稿最下面,還藏著一張詩稿,沒有署名,內容,內容……”一位頭發發白的老臣,顫巍巍站出來。 “內容如何,你倒是說呀,”另一位性子比較急的大臣,一把搶過那詩稿,然后想也不想大聲念出來:“大同有守將,守得是韃靼;一心想撈錢,竟敢走私鹽;不忠又不義,行為同禽獸;表面為守城,實際乃叛臣!” 這是一首特別粗俗的打油詩,語言淺顯到不認字的人都能聽懂,意思非常明顯,大同守將叛國,在守城期間和韃靼勾結,走私販賣鹽巴。 這這這……比義忠郡王不是皇家人,林狀元才是皇家人還刺激??! 大同守將是陸才成,而陸家是三皇子母妃淑妃的娘家,也就是說,陸家和韃靼勾結? 這是想要叛國啊,還是想謀反??? 好像謀反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自古沒有皇子叛國的,畢竟在自己國家享受公子王孫的待遇,叛國了能有什么好處,可和外邦勾結,借勢奪嫡,歷史上這種事還真不少見。 他們悄悄向三皇子看去,想要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