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6章
左大人和李大人聞言,陡然銳利起來,“你怎么知道是科舉舞弊?” 蘇葉挑眉,“這似乎不難猜吧?殿試在即,要不是大事,都會給科舉讓路,更何況是這種殿試前傳喚新科學子的舉動,除非和科舉相關,那除了舞弊,還有什么能勞動到刑部侍郎左大人?” 但凡是個有腦子的人,都能推理出這個結果。 左大人和李大人對視一眼,同時也明白了之前的違和感從哪里來,這位林墨玉竟然已經猜到事情真相,竟是一點都不擔心? 即便他自信自己沒有舞弊,難道也不怕別人故意栽贓? 畢竟是會元,多的是人拉他下馬! 反正左大人和李大人審問的學子中,就有好幾位提到她,說她這個會元可疑,讓他們詳查。 怎么可疑呢,首先他自從入京,就從未和今科學子接觸過,這和他之前表現出的廣結人脈不同,肯定是提前得知消息,故意避嫌呢。 兩人也有懷疑,蘇葉的行為確實有點反常,會不會是林家已經提前得到消息,故意讓他這么做的? 兩人倒是沒懷疑這人作弊,怎么說呢,那樣一騎絕塵的驚艷文章,就算作弊都未必寫的出來。 這位林墨玉能名滿天下,不是沒有理由的,文采斷層式碾壓同時代所有學子們。 不,或許就連那些出名的大儒,也未必能寫出這樣的文章。 兩人仔細研讀過,發現林墨玉的文章風格非常強烈,一般人模仿不來。 也就是說,這文章確實是她自己寫的。 那么有沒有可能,她提前得到題目,然后提前準備呢? 林墨玉曾不止一次當場寫文作賦,任憑別人怎么出題,都難不倒他,大概率也是不需要提前得知考題的。 所以兩人仔細研究過后,傾向于林墨玉沒有作弊的必要,那他的行為是否代表了,他其實知道點內幕消息,只是不揭露罷了。 也因此,問話放在了偏廳,而不是直接上堂,他們決定先讓他放松,然后套套話。 蘇葉從他們神情中,看出了他們的想法,微微一笑,“如果我事先知道,大概率不會參加這一場,省得麻煩。我才十六,考中了也不會授官,肯定是去翰林院,那等三年后也一樣?!?/br> 這話確實沒毛病,眾人都知道林墨玉文采斐然,只要去考,一定會中,且必不下前三甲。也知道他年輕,考中了大概率是需要磨礪三年的。 所謂嘴上無毛,辦事不牢,都還未弱冠,未及束發,朝中官員肯定會反對現在就給他實職。 這樣一來,他早三年晚三年進入官場,其實差別不大。 “那你為何不在考前與人交往,據我所知,有不少人都曾邀請過你,其中還有你在游歷過程中,結交的好友吧?”左大人找不到她話里的漏洞,只能更溫和道。 “是的,”蘇葉微微頷首,“但我另有要事,正在籌備一家票號,沒時間參加無聊的聚會?!?/br> “你在考試期間籌辦?” “你一個文人竟然經商?” 兩人異口同聲,紛紛提出質疑。 “首先呢,考不考得中,于我而言,都不是問題,其次,以我的學識,沒有考不中的可能,我不需要復習,”這話說的極為狂妄,但卻是事實。 就她會試中表現出的水平,實力碾壓一眾學子。 仿佛文無第一,在她這里不成立一般,她不僅能第一,還是斷層式的超過其他人。 “其次,朝廷沒規定不可以經商吧?”眼見左大人面色不好,知道他屬于那種不贊同官員經商的傳統守舊類型,立刻道,“我只是有一個促進商業發展的想法,想要試一試?!?/br> “商業已經夠繁榮了,再這么下去,都要沒人種地了,”左大人相當不贊成現在的風氣,重農抑商才是保證大楚長治久安的根本。 蘇葉失笑,來了興趣決定他辯一辯,“您這樣想,無非是擔心從事商業的人多了,就沒人種地了。但您難道沒發現,近年來,糧商越來越多,價格也越來越便宜。哪怕是災年,百姓也能填飽肚子,幾乎不缺糧食。他們真正要擔心的,是錢不夠多,不能買更多更可口的糧食?!?/br> 后世華夏那么多人口,糧食都基本不缺。 更何況現在整個大楚也才一億往上,地盤卻比原本還大,能產出糧食的地方也更多。 雖然農業各方面技術,還沒發展到后世那么恐怖的程度,但已經有良種能實現畝產千斤了。 加上海外運來的一船船糧食,是真的不缺吃的了,除非人口大爆炸。 左大人皺皺眉,他一直是刑部官員,還真沒關注過這些,不由看向李大人。 李大人頷首,往年一石糧食是300文到500文,災年或者打仗的時候,價格貴一點,需要600,甚至700文。 然而現在,糧食只要150文,聽說出倉賣陳糧的時候,只要100文就夠了。 京城那些力夫,只要肯下力氣,在碼頭搬貨,一天也能掙60文。 也就是說,兩三天的工錢,就夠一家幾口吃上一個月了。 另外除了主糧,其他rou類,菜蔬,水果等統統價格都下降了。 這種情況下,農民確實賺的少了,需要再從事別的行業,不然日子只會越來越難過。 “但這也不是長久之計,”左大人皺眉,認為蘇葉走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