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4章
這下好了,朝中無一人反對海貿,也無一人警醒這奢靡成風的后果。 不是沒有聰明人看出來,是幾乎大半的人都心里有數,只是朝廷的利益和自家的利益相比,大家都默契的選擇無視了。 而蘇葉的人手,在這種環境下,也有一兩個被腐蝕的,都很快處理了。 剩下的人被狠狠震懾一番,小心翼翼不敢越線,但明面上,他們并不為此多說什么,而是選擇一定程度的同流合污。 只不過那些弄來的錢,都以另外一種方式,交到蘇葉手里,而他們為了合群,買下的高價奢侈品,也會通過專門的渠道,再轉賣出去,甚至還能賺點差價。 言歸正傳,對于這種全民狂歡的盛狀,蘇葉自然而然想到了銀行的妙用。 她決定成立一家銀行,專門做存錢和貸款業務。 這個時代的票號,在全世界都屬于先進的了,但畢竟是私人組織,且存錢需要付錢。 銀行就不一樣了,銀行給存戶錢,而現在正是京城權貴們最有錢的時候,能獲得好處,他們肯定樂意把錢存進來。 畢竟這比放在家里庫房劃算多了,要是錢足夠多的話,光憑利息,就夠一家子嚼用了。 別以為古人都保守,放利子錢的,還不是比比皆是。只是利子錢這個,實在有傷天和,還違反朝廷法度。 他們敢這么干,只是仗著權勢罷了,但也遮遮掩掩的,不敢明面上露出來。 萬一出了問題,這本錢也就收不回來了。 蘇葉這銀行,是光明正大的,雖然利息比利子錢少一點,可它清清白白啊。 我只是把錢存銀行罷了,又沒干什么壞事,至于銀行把錢拿去做什么了,這關他們什么事? 當罪惡加了一道程序,不用受法律和道德的約束,所有人都會變得心安理得,并暗暗竊喜。 所以在收攏資金方面,蘇葉完全不擔心,有的是人受不住這誘惑。 而銀行收到資金后,自然得借出去,獲得更多利息,才能發展壯大。 借給哪些人,蘇葉心里已經有章程了,其一就是那些有家有業的官員和富戶,他們有房產在京城,有田產鋪子,只要拿這些當抵押,就可以把錢借出去。 等到償還時,要是還不起,那些房產轉頭賣出去,可以獲得更多的錢。還得起就更好了,利息到手,省時又省力。 其二是想要在海貿以及別的經濟活動中分一杯羹的人,這種人往往有渠道,比如某位低階官員能接觸到賺錢的上司和同僚,可礙于沒有本錢,只能干看著。 現在有了銀行,他們可以放心大膽去借錢,錢生錢后再還回來就是。 最后才是某些想要逆天改命,借錢開工坊和經商的人,這些需要仔細審核,但不得不說,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 而經過蘇葉改造的大楚,可不正是風口嘛。 只要愿意走出去,哪里不是風口? 不說別的,去西域盤地種棉花,去南邵種糧食種樹,但凡你愿意,哪哪都有機會。 糧商會秉持著合作共贏的原則,支持了不少這樣有想法的人。 不過糧商會是入股,甚至股份占的比較多。 肯定有一部分人,想要自己單干,把話語權和分紅都掌握在自己手里,那么銀行就是他們最好的選擇,貸款時間長,利息也不重。 認真寫好計劃書,蘇葉親自主持,調配人手,并向他們科普銀行概念。 為了一炮打響,他直接調配了兩百能干的人手過來,還從糧商會選出一位最能干的副會長,專門負責此事。 另外,她準備調集五百萬兩現銀,比現在出名的那些票號,儲備更多,這樣也能防備過后可能發生的經濟戰。 而銀行的建造,她是專門設計過的,確保金庫萬無一失,至少百年都沒人能鉆到漏洞,金銀存放在里面,一定相當安全。 銀行建筑,人員培訓,規章制度,業務流程等幾個最重要的環節,都是她親自把關,可想而知有多忙了。 會試都是抽空去的,考完回來直接拋到一邊,繼續監督進度。 不過會試過后半個月,就是殿試,他不得不抽出時間待在家里。 殿試要面見皇帝和百官,一舉一動都有規矩,因而朝廷專門派了禮部官員過來教導。 即便蘇葉學一遍就會,仍然不得不耐著性子,跟著一遍遍重復。 不是人家官員死板,而是他也擔心,要是殿試和隨后的唱和,瓊林宴出了什么問題,他會受到牽連。 因此不管考生們是否學會了,他們都會要求重復再重復,直到把記憶刻進肌rou里,即便再慌亂再不知所措,也不會出現差錯的程度。 因著這個,蘇葉不得不暫時放下手頭的事,應付完接下來的殿試再說,等考完進入翰林院,她就有時間了。 然而意外往往猝不及防,打亂所有節奏。 第472章 紅樓潛龍在淵86 “公…… “公子,刑部李大人來了,要傳公子您去問話,”小廝秋文急匆匆跑進來。 自從回到姑蘇后,春景和春來也算完成了使命,各自離開去就任,蘇葉身邊重新更換了四個小廝,四個大丫頭。 這些都是經過培訓的,身手相當好,如果沒有意外,以后會一直貼身服侍。 秋文年紀最大,也最穩重,這會兒這么著急,定是有大事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