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3章
戚將軍本就是韃靼和瓦剌的死敵,他的兒孫也不逞多讓,為新朝把北方打回去了,并對韃靼和瓦剌的主力造成重擊,讓他們多年沒余力南下。 戰爭結束后,他們齊齊解甲歸田,回到東北邊城巨鹿城,守護戚將軍陵墓。 戚家依舊認為自己是前朝遺臣,不肯受封本朝,但作為戚將軍后人,他們絕不允許北邊外族侵擾中原百姓。 因此打完了,他們自己就回去了,壓根沒管□□是什么想法。 □□無可奈何,只能夸贊一句,戚家人真勇將也。 說來戚家雖然不愿受封,但大楚歷代皇帝都不曾苛待,給戚家賞賜了不少田地,還命其建立祠堂,讓戚將軍世代享巨鹿城百姓香火。 這座城池因為戚將軍一直安然無恙,戚家在這里也享有特殊地位。 每任知府和邊將上任,都要來戚家拜碼頭,這不是說戚家蠻橫,而是出于對戚將軍的敬重。 戚家在這里百年有余,大部分時候都不會參與邊城管理之事,只有兩次意外,都是位于中部的瓦剌一支,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竟然穿過女真族地盤,來偷襲巨鹿城。 而邊將因為猝不及防,被偷襲而死,巨鹿城將士一時群龍無首。 戚家人臨危受命,帶領剩下的將士重創這支瓦剌軍,在朝廷新任命的將軍到來之前,還帶著人打回去,偷襲了他們的老巢。 等到新的邊將趕到,戰爭已經結束了,戚家人又縮回去種田了。 遠在京城的皇帝接到消息后,好氣又好笑,同時忍不住對戚家的能力和固執頭疼。 有這么厲害的軍事天賦,何必縮在家里不出山呢,豈不浪費? 可無論他派誰去勸說,戚家永遠不搭理。 不搭理就不搭理吧,皇帝嘉獎一番,只能撩開手。 不過出于對戚家的信任,皇帝還送了一塊金牌過去,讓他們危急關頭,可隨時接管東北邊防。 后來幾任皇帝,也都不曾收回,還追加了圣旨,表示老祖宗的旨意,我們是認的,所以你戚家可要守好這東北。 事實上,戚家的赫赫威名,在北邊草原民族和女真族,都是聞風喪膽的存在。 尤其是女真,那十年實在是辛苦了,被戚將軍攆著跑,都快形成基因記憶了。 這些年有戚家在,他們就是想聯合起來搞事,最后考慮到戚家,還是悻悻算了。 戚家雖然種田了,可不代表他們養老了,每年戚家子弟都要出去跑馬打獵,甚至時常去各個女真部落,那勇猛的雄姿,百發百中的箭術,以及橫掃一大片的槍法,永遠是他們的噩夢。 因為戚家這saocao作,女真部落非常識相,發展到一定程度,就不再壯大,而是分家。 且他們各個給戚家面子,要是部落與部落之間,有了仇怨,也會來找戚家人調停。 就這么的,現在的女真部落比前朝時要好得多,雖然依舊要被分化,卻少了許多紛爭。 這也是為什么,糧商在這里設立糧莊,會如此容易的緣故。 要是常年爭斗不休,還真不適合耕種。 糧商會一來,就去找了戚家拜碼頭,一是敬重戚將軍和戚家人的意思,二也是找他們合作。 別誤會,自然不是和戚家人一起圈地種糧,而是直接告知他們,糧商會要干什么,計劃如何,等于是把一整套計劃送給了人家,然后各干各的。 如果戚家人愿意,可以跟著干,反正糧商會不可能把這么大一片平原占為己有,等到糧商會建好,其他人見有利可圖,也會來分一杯羹。 與其便宜了別人,那何不選戚家? 且這番戚家如果承了糧商會的情,自然會和女真各部落打好招呼,讓他們不許為難。 果然,糧商會在東北的發展非常順利,其中有多少是戚家人出了力的,不言而喻。 蘇葉來東北的第一件事,不是去自己莊子上察看,而是去戚將軍的祠堂,去祭拜這位戰功赫赫,又忠君愛國的將軍。 這祠堂就建在巨鹿城外最高的一座山頂,祠堂門口朝北,俯瞰北方的女真族,意圖很明顯了。 馬亓山地勢雄偉,山坡陡峻,山脊狹窄,山石猙獰,幾乎沒有開發過,只有一條細長蜿蜒的小路通向上面。 要不是特意找了人當向導,蘇葉甚至不能發現,這里還有一條小路。 馬車停在山腳下,寒風冷冽,一掀開簾子,就能感受到外面寒氣逼人,幾乎要把人凍僵。 因為是游歷,蘇葉并沒有一味趕路,每到一處,都要拜訪當地有名望的讀書人,然后再邀幾個新認識的朋友,去參觀當地名勝,聽他們講解本地典故。 這比她自己逛要來的有意思的多。 之前穿越,基本都是武俠世界,江湖人眼里上演的,自然是江湖故事,津津樂道的,也都是大俠們的風采。 現在和文人們交談,又是另一番趣味,他們嘴里的山水石碑,已然是另一番模樣。 路邊平平無奇的石頭,到了他們嘴中,也是一段悠久而波瀾壯闊的歷史故事。 華夏大地歷經千年,哪塊地沒發生一些故事呢。 因而蘇葉的行程一拖再拖,直到十一月初,才來到巨鹿城,毫不意外,她遇到了寒潮。 強大的冷空氣席卷整個北地,讓氣溫一降再降。 蘇葉本人倒沒這個感覺,可春景和春來已經換上了厚重的冬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