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5章
但朝廷并沒有這么多經費,一直不予批準,給出的軍費也只夠防守,并不能讓西南軍大肆制造海船,出海征討海外的茜香國。 太子去世后,太上皇對這些老臣一下子優容起來,這讓南安郡王看到了希望,一再上書要求訓練水師。 但朝中大臣一直反對,表示茜香國雖然幾年不曾上朝貢了,但也一直是大楚的藩屬國,且并沒有逾矩的行為,主動出軍有違仁義,師出而無名,不是天朝上國的做派,損害大楚威名,也會讓其他藩屬國人心惶惶,進而思變。 太上皇年紀大了,也少了征伐之心,一心只想要仁君的名號,于是駁回了南安郡王的請求。 但同時,太上皇又格外優待這位老臣,賞下了大筆財物,進行安撫。 新帝被點明太上皇對自己的忌憚,明白想要做成此事,就不能由自己出面,不然太上皇會為了反對而反對。 那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太上皇自己的親信出頭。 而南安郡王是最好的人選,一來他的身份足夠,是朝廷重臣,屬于太上皇心腹,又不是第一梯隊的。 畢竟南安郡王一直在南邊,相比一直跟在太上皇身邊的榮國公和北靜王,對太上皇的心思把握沒那么準確、二來他野心極大,總想成為親王,不行也要把郡王的位置傳下去,而不是到了兒子身上,就不是王爵了。 這樣的人最好拉攏,利誘就夠了。 新帝只要稍稍暗示,只要他能找到不要朝廷出錢,就可以出兵的法子,那他這個皇帝就支持他。 所謂師出有名,是再簡單不過的事了,隨便找個借口就是了。 不說別的,茜香國好幾年沒納貢,就是一個現成的借口。 只要皇帝在朝會上表現出足夠的憤怒,君辱臣死,皇帝都感覺屈辱了,你們這些當臣子的,還不給皇帝爭回面子? 只是一個表態而已,朝廷百官一定會做出義憤填膺的樣子,然后出口支持出征。 有了這個態度在,剩下的事就簡單了。 朝廷會拖延準備糧草,海船,以此拖延時間,表態罷了,事后肯定會不配合的。 但南安郡王拿到了雞毛,就可以當令箭了,自己出錢去做這些事,也是可以的。 最關鍵的是,南安郡王有錢嗎? 一座王府肯定是富裕的,毫無疑問,屬于全大楚第一等的富貴人,但想要支撐一支軍隊打仗,那決計不可能。 真拿出來了,眾人就要懷疑了,你南安郡王富可敵國啊,到底是怎么來的?! 新帝已經想好了,用巡鹽御史的位置誘惑南安郡王。 誰還不知道巡鹽御史是個肥差? 每年不說貪污,光孝敬銀子,至少十萬兩。 要是他再憑借權利,和鹽商稍稍勾結一下,他批鹽引,鹽商出錢,一起做生意,一年四五十萬兩很容易賺來。 事后再來個卸磨殺驢,把這家鹽商料理得干干凈凈,再發幾百萬豪財,軍費不就來了。 新帝相信南安郡王是舍不下這么大誘惑的。 果然,都不需要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把條件擺出來,南安郡王就狠狠心動了。 他唯一的擔心就是,“太上皇會不會因此生氣?” 畢竟太上皇保甄家的態度很明顯,他雖然不在朝中任職,風聲還是知道得一清二楚。 新帝微微一笑,指著那些賬本詢問,“郡王在外面養了一房小妾,花了一些錢財給她和你們的兒女置辦家業,又不想讓太妃和王妃知道,于是讓王府管家做賬,平了此事。但你明明取走五萬兩,管家卻借著你在南邊,不常管府里的事,欺上瞞下,直接撈走了十五萬兩,事后還讓你背鍋,不知郡王作何感想?” 南安郡王面色一紅,羞窘不已。 這是真事,不是新帝隨便說說的。 南安郡王妃是太妃的親侄女,郡王的表妹,為人善妒,雖也讓南安郡王納妾,但都是一些容貌普通的,包括側妃,不過是她身邊的侍女,因為生了女兒,被提拔為側妃。 府里唯二的兒子,都是南安郡王妃生的,其余皆只有女兒。 南安郡王面上不顯,心里肯定是不滿的,但王妃有太妃護著,還生了唯二的嫡子,就是看在兩個嫡子的面上,他也不能讓王妃下了面子。 但男人嘛,尤其是戍邊的將領,心里不愿老實的時候,王妃一個守在京城的婦道人家,怎么可能看管的住。 在南邊,南安郡王就納了當地一位美人,寵愛非常。 這美人為她生下兩兒一女,因為是當地酋長之女,之后要接酋長位置的,自然不愿意跟著他來京城,當低人一等的妾室。 且這女人在南邊可是被稱呼南安郡王夫人,對外很多人都不知道,南安郡王在京城還有一個正經的王妃呢。 要是她母子四人的事被王妃知道,一查起來,豈不要氣死? 等入了京,兩子一女就成為了庶子庶女,哪有在南邊借著南安郡王的勢作威作福來得暢快? 于是她就以女兒要成為酋長繼承人為由,拒絕了名分,順便還為自己的兒女討要好處。 南安郡王私心里也不想母子四人被太妃和王妃知道,以免家宅不寧,又心疼愛妾和孩子們,要什么給什么,前前后后搭進去至少幾十萬兩。 弄得南安郡王手里都沒什么錢了,只能悄悄寫信給管家,讓他想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