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4章
其實,通過監視萊特律師的小分隊,蘇葉得到了第一手消息。 萊特律師壓根沒有去找什么堂侄繼承人,幾十年前的事了,怎么可能找到,況且誰也不知道,是否真有這么一位繼承人的存在。 他做的其實是找到當年勞倫斯勛爵的私人律師的孫子,從他家里翻出了勞倫斯勛爵簽署過的文件檔案,并找人模仿了字跡。 沒錯,這是一份偽造的贈送協議! 但這座山完全不值錢,協議的真假沒人會在意,更何況萊特律師拿錢收買了做登記的辦事員,很輕松就辦下來了。 至于那個接受協議的人,就更簡單了,翻出政府的人員登記,就近找一個勞倫斯勛爵的血緣后輩就可以了。 而這一切都在悄無聲息中進行,因為萊特律師得到蘇葉的提醒,羅斯先生必定有所動作。 這位資本雄厚,到時候競爭起來,會直接拉高股票的價格,那豈不是得不償失。 有了同意書,之前的申請就具有法律效力,不用再申請了,可以直接開始動工。 但萊特仍然沒有動,他先去了巴克利銀行,找到行長布瑞克先生,提出想要貸款。 銀行推出貸款業務不過十來年時間,什么可以作為抵押品,什么不行,沒有具體的規定,得由行長和經理人主管判斷。 布瑞克先生是新任行長,野心勃勃,從父親手里接管銀行后,就立誓把它發展成全倫敦,乃至全英國最大的銀行。 為此,他瘋狂吸收民眾來巴克利銀行存錢,給出的利息高達11%,比其他銀行高了三分之一。 如此高的利息,大家當然紛紛轉存巴克利銀行,一些有錢人,也紛紛把錢從別的銀行取出來,或者賣掉債券,存入巴克利。 短時間內,巴克利狂攬數上千萬英鎊的存款,有錢了,當然要投資貸款出去,不然怎么交出那高昂的利息。 但他并沒有如其他人想象的那樣,把貸款的利息提得高高的,好賺取差額。 相反,他不僅降低貸款利息,甚至降得比其他銀行都要低。 這下子那些商人都瘋了,即便原本不打算貸款的人,也都紛紛出手貸款,畢竟現成薅羊毛的機會,誰樂意放過呢。 從巴克利低息貸款,拿到錢后,轉頭就用其他人的名義,再次存入巴克利銀行,拿高額的利息。 這豈不是無本的買賣,一進一出,或許一年能掙好幾千英鎊。 那么,巴克利銀行虧了嗎? 并沒有! 布瑞克行長可不是做賠本生意的人,早在做出這個決定前,他就猜到了會發生什么。 于是制定了一個時間差,存錢的時間必須是一年,一年后可以連本帶利取出來,當然也可以繼續存著。 而貸款的話,還款的時間只有半年或者八個月。 這就意味著,如果你想拿到那存款的利息,薅到這次羊毛,就必須在半年或者八個月后,準備一筆錢先還給銀行。 這種方法通常就是借錢了,找親朋好友借,找其他銀行借,等滿一年,再還回去。 找親朋無疑是無本的,因為很少有親朋會要你的利息,而找其他銀行,需要交一些利息,但沒有巴克利的存款利息多,可和之前付貸款的利息一相加,賺得也就不夠多了。 因此更多人選擇找親朋,但不管哪種方法,巴克利銀行都不會虧,因為流入銀行的錢更多了。 再加上不是每個人貸款都是為了吃利息,在英國飛速發展的今天,可以說處處是機會,拿著低息貸款出去,隨便投資點什么,很快就賺回來了。 因此每個夢想創業的人,或者擴大商業版圖的人,都會選擇貸款,而巴克利的利息最低,不選他們選誰? 因此巴克利銀行的現金流飛快滾動起來,投入和流出的資金越來越多。 而民眾們在一年后發現,利息是真的,且11%絲毫不打折扣的給。 于是取出去的人更少了,大部分人都只拿走了利息,甚至連利息都沒有取。 這種情況下,巴克利的資金非常充足,擴張迅速。 其他銀行見此,當然不會干看著巴克利賺錢,搶走自己的客戶,什么都不做,于是紛紛推出了相似的方案。 而為了進一步克制他們,布瑞克行長相當大膽,別人不敢貸的他貸,別人不看好的抵押物,他也敢收。 就比如這兩條鐵路線,在此之前,還沒有人用上這個作為抵押品。 因為抵押品必須具備一定特性,比如可流通性,不易損毀,可拍賣,作為整體具有可交易價值,以及現在或未來可取用。 鐵路線作為抵押品,說實話,危險性極高。 首先鐵路需要時時維護,可鐵路能抵押,維護鐵路的人不能。 另外交易性能減弱,說到底這玩意兒,有幾個人能買得起? 買了之后還需要重新組織人手修繕運營,而在抵押期間,使用問題也成為了一大麻煩。 方方面面來說,鐵路線并不是好的抵押品,比不上布朗先生那棟辦公大樓。 可蘇葉為什么選這個呢,因為價值高??! 這個時代正是鐵路最掙錢的時候,幾乎建成后,就是一本萬利的買賣。 而兩條鐵路線就是建好,并且通車兩年以上,民眾都已經習慣使用的鐵路線。 也就意味著,一旦有人接受,很快就能運轉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