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9章
剛開始被抱起,它極其不老實,翻滾著身體想要掙脫束縛,后來發現被摸得舒服,就開始軟踏踏趴著,嘴里發出“呼嚕呼?!钡臍庖?,似乎在撒嬌,又似乎催促你繼續不要停。 蘇葉被逗笑,抱著檢查了一下指甲和牙齒,見沒什么威脅性,就讓人送來生rou喂它吃。 囑咐下人好好看顧,尤其防著它傷人,老虎這種生物,如果爆發第一次兇性,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所以絕對一次都不能有,因此在養的時候得小心一點,不能刺激到它。 如果真的發生意外,那當然是以人命為主,然后把這只老虎放逐山林吧。 在玉英園待了兩天,蘇葉檢查了一下賬目,發現沒有問題,就回了汴梁。 給展昭送了一個口信,隨即帶著柳金蟬出門,去拜訪那些江湖勢力和結交的官府人員。 不一定要他們做什么,而是只要他們不做什么,柳金蟬的生意就能很好的經營起來。 不愧是頂流網紅,又長期和各色人打交道,鍛煉了柳金蟬的高情商,蘇葉只需要居中介紹一下,接下來她就能自己和人熱情的攀談,然后和人家達成合作。 等到兩個月后她們回到汴梁,柳金蟬已經順利的找到出海的商隊合作,讓他們幫忙帶海外種子回來,還和幾個地方的官府協商好,租賃十年土地,并雇傭當地無地的農民幫忙種田。 各級官衙都有土地,里面種植的糧食,作為當地官府一部分收入,用以維持官府的運作。 這部分掛在官府名下的土地,往往都是上等良田,產量相比其他土地,要好得多。 往年,這些地都是租賃給當地佃戶的,土地的產出分成三部分,一部分歸佃戶所有,一部分用以交稅,最后一部分充入府衙府庫。 當然了,后兩項都是當地官府征收,但作用不同,作為稅收的那部分,是會按比例上交上級府衙,剩下的才能由當地官府支配。 而充入府庫的那部分,就直接是當地官府的收入。 因此官府田收入好的話,當地府衙上上下下,都能過個肥年。 但種地要看老天爺的脾氣,想要年年風調雨順,那是不可能的,因此這部分收入是不穩定的。 而柳金蟬和府衙簽的契約是,每年給官府繳納多少銀錢,用以租賃那些土地,這樣府衙就能做到旱澇保收,不用再擔心遇上氣候不好,或者水災旱災,就沒了收入,反而要救濟那些佃戶。 畢竟也算是為官府做事,如果這些佃戶都餓死了,那官員的考評上,一定是個大大的差字,別說升遷沒希望,更有可能降級。 因此,就算是為了面子工程,這些租賃官府土地的農民們,都得安安穩穩活下來。 這也是為什么哪怕租金更高,佃戶們也更愿意租賃官府田,而不是那些地主富商的地。 因為遇到災年,能有個保障。 對于這些佃戶,柳金蟬采取了雇傭的模式,把他們從無產的佃戶,變成了農場的工人,每月給他們發工資。 這樣無論收成如何,他們都不用擔心沒錢吃飯,只要認真努力種田,好與壞都是柳金蟬承擔。 這對佃戶們而言,更是旱澇保收的好事,他們自然愿意。 至于柳金蟬,或許前期她付出的成本高一點,給官衙的租金,和給佃戶們的工錢,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但租肯定比買要便宜的多,另外,她想要短時間購買大量的上等田,不僅需要龐大的資金,也需要有雄厚的背景。 資金蘇葉不缺,但這么買地太惹人注意了,畢竟是皇權社會,人趙氏宗族都不敢這么明目張膽,柳金蟬只是想做生意,并不想成為關注的焦點。 但偏偏她要種的是大宋沒有的作物,不可能讓靠地吃飯的農民不種糧食,改種這些新作物,即便柳金蟬承諾收購,甚至和他們簽訂契約,那些農民也不可能愿意。 一個很淺顯的道理,誰知道新作物要怎么種? 即便知道方法,但第一年種,想都不用想收成肯定很少,畢竟沒有經驗。 在不識字的情況下,農民們靠的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經驗積累,而新作物很明顯沒有這種優勢。 讓柳金蟬一個個村子走訪,教導他們該怎么種,也不現實。 高效的方法只有集中種植和管理,為了短時間內鋪開,而不是一點點育苗,需要的土地就得多,并且還得是上等田。 因為上等田的肥力足,在育種的過程中,能減少許多問題,也能得到更多更好的種苗。 柳金蟬要做的生意,并不是賣這些新作物的果實,比如玉米,不是弄到市面上賣給人吃,而是賣玉米苗。 她的目標客戶是那些地主,和農民只能依靠那些土地,不敢隨意改變不同,地主擁有更多的土地,也就意味著有更大的容錯性。 他們在見識新作物的好處后,比如玉米的高產,是可以勻出一部分土地來試種的。 如果種得好,他們能獲得更多收益,要是不行,也只是損失一些,大不了今年的收成低一點而已,不傷筋動骨。 這就像資本家投資和普通人投資,有著本質區別。 別看資本家拿出了一千萬來試水,但他擁有幾個億,這一千萬虧了也就虧了,不會多心疼。 但對普通人而言,他拿出二十萬,但這是他全部的財產,虧了就傾家蕩產,甚至還可能背上負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