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1章
但蘇葉其實明白,自己的手段偏邪性,行事也頗為激烈,同時她還是個好享受之人,和展昭的性格差別蠻大的。 所以她雖然時常調戲貓兒,卻真是因為欺負正經人很有趣,沒忍住,并沒有故意引誘的意思。 至于貓兒對她的想法,她認為,那只是淺薄的好感。 像貓兒這種心中有正事大事去做的人,些許情愛,在忙碌中慢慢就消化了,并不是多大的困擾。 事后他們還能是不錯的朋友呢,畢竟展昭的性子大度又寬容。 但這件事叫她認識了一個全新的展昭,原來他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端方,其實行事頗具俠客精神。 只是身在官場,有些行為不能做,做了會引起連鎖反應。 這次他要是因為同情放過了犯人,那下次呢? 情有可原四個字分量太重了,又太容易和律法沖突了,很多人犯罪都是逼不得已,情有可原,就能原諒他們所犯下的罪行嗎? 這置法律于何地? 律法的威信一旦崩塌,那簡直是在摧毀朝廷統治的根基,到時候受罪的事廣大百姓,在包大人手下做事,他就決不能觸碰這些底線。 因此展昭常常陷入兩難的境地,可再難,他還是堅持下來了,直到包大人離世,才消失無蹤。 但他畢竟是南俠展昭,心中自有正義在,也有同理心。 在江湖上,像這種偷盜一張不合理契約之事,是再簡單不過一件小事。 為此讓江石頭和王小花丟了性命,那就太不值了。 于是他非常機靈的,繞了一個遠路,來這樣碰一碰白玉堂。 他心中自有打算,知道白玉堂喜歡這家酒樓的魚膾,過來碰碰運氣,能碰見白玉堂自然好。 要是沒碰到,也會等下衙后,讓江湖朋友給白玉堂傳消息,讓他知道,他一直懷疑的江石頭要被判死刑了,不是因為殺人,僅僅是幫喜歡的人偷不合理的契約。 依照白玉堂的性子,此時他肯定會心生愧疚,然后做點什么。 可以說,端方的展昭,其實把白玉堂的性子摸得透透的,可因為心底莫名的酸意,他并沒有選擇耐著性子去哄白玉堂,而是和人針鋒相對。 或者說,其實展昭也懷念當初在江湖的快意恩仇。 面對其他人,他尚且要收斂著性子,可當面對與蘇葉有幾分相似的白玉堂,就忍不住放開了一兩分真性情。 說到底,貓鼠能斗起來,那是雙方都有意的結果。 一個巴掌拍不響,展昭要真不愿意,有很多辦法能消除白玉堂的好強之心,比如服軟。 展昭不會服軟嗎?他可以!為了包大人,為了開封府,服軟的次數不少,就比如去皇宮守夜,非得他嗎? 其實不是,官家不過是見他生的好,見獵心喜罷了。 展昭要是想拒絕,官家也不會強求,總體來說,他確實是個足夠寬容的君主。 但展昭并沒有,即便他也不喜歡宮廷,但有一點,如果他時不時去守夜,就可以見到官家。 在官家不忙的晚上,還可以和官家聊聊天。 而他能聊什么?當然是聊包大人最近做了什么事,又判了哪些案子? 官家對包大人的信任很大,認為他是一個忠臣兼良臣,可再信任,在包大人幾次三番頂撞他后,在包大人得罪了一票權貴,天天有人說在官家耳邊說他壞話后,官家還能如此忍住脾氣,沒有借機發落包大人,展昭可謂是功不可沒。 正因為他道出了包大人的艱難,以及他做的事是多么的重要,官家心里生氣的時候,也會感懷一二,朝廷需要這樣的忠臣良臣清官! 另外,展昭在宮里對誰都溫和,包括那些太監和宮女,除了他本身性格寬容以外,能體諒這些人的不易,還因為他知道,這些都是皇帝近身之人,一言一行是可以影響到帝王的。 所以展昭也想用自己的行為,去影響他們,從而創造一個比較積極的氛圍。 皇宮里,就算是身為包大人政敵龐太師的女兒龐貴妃,對展昭都頗為有好感,認為他是真正端方之人。 因此在吹枕頭風的時候,她也只說包大人嚴厲,包大人過于耿直,做事不夠圓滑之類,而不會拿一些官家無法忍受的話,去攻訐包大人,比如他不把官家放在眼里,屢屢頂撞官家,為的是自己的好名聲,想學那些諫臣揚名呢。 這種話,即便官家再大度,聽多了心里也會犯嘀咕的。 就像唐太宗對魏征,他是何等心胸寬廣之人,可當他認為魏征踩著自己的名聲揚名之后,也做出了例如推倒魏征墓碑,磨掉碑文的行為。 雖然沒多久太宗就后悔了,命人重新把墓碑豎起來,但做過就是做過。 要是官家心里犯嘀咕,等到包大人再因為某些事直諫的時候,可能沖動之下,就下令革職了。 革職就算了,就怕沖動起來,直接下令把人處死。 到時候展昭是劫獄呢,還是劫獄呢? 想必包大人寧愿死,也不會讓他劫獄吧? 包大人肯定寧死,也要喚醒官家的理智,以自己的性命,讓官家記住這個教訓。 不要覺得這種行為好笑,在這個時代,是非常正常的臣子行為,很多忠臣都會選擇這么做,因為在他們看來,自己死不足惜,但官家不能思想有誤,那是會影響天下人的,他們這是為在天下百姓犧牲,在給朝廷盡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