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蘇葉掃了一眼,頓時就明白了,東西是不多,但大部分都比較難弄,有的甚至還需要特殊批文和海關許可。 這要不是普金教授和他關系好,真不一定愿意幫他。 蘇葉拿出支票,“教授,這是定金?!?/br> 普金收下來,“你是福爾摩斯的助手嗎?東西到了你是要一件件拿,還是等所有的都到了,一起帶走?” “福爾摩斯先生要的急嗎?”蘇葉不知道福爾摩斯是不是急著要這些器材做實驗,如果著急的話,她可以幫忙送一下,反正她時不時也要去一趟倫敦。 普金聳聳肩,“誰知道呢,反正這些東西急也急不來,都很難找?!?/br> 這倒也是,蘇葉沉思一會兒,“那么等所有的東西到了,您再通知福爾摩斯先生吧?!?/br> 蘇葉覺得,如果福爾摩斯急著要,自己肯定會催促普金的。 回去后,她就寫了一封信,告知定金已送到,普金教授說明的收貨時間是在三個月后。 內容過于簡潔,只有一句話,蘇葉看著空白的信紙,順便寫了十個問題在上面。 一個問題一條,占滿了整個畫面,看著就舒服多了。 信寄出去后的第三天,她接到了福爾摩斯的回信。 信里只回了一個好字,下面是十個問題的答案,有的還附贈了解題的過程和思路,以及論證的方法。 蘇葉找到了寫信的樂趣,原來在科技不發達的社會,寫信交流這么有意思。 你仿佛能通過文字,看出寫信人坐在燈光下,認真思考的樣子,以及他在寫這些時的心情。 信里的文字條理分明,講究節奏的敘述,純書面語的工整,一再說明了福爾摩斯是個理性到帶點強迫癥的人。 蘇葉微微一笑,拿起筆寫了第二封信,這次不僅提了問題,還在信里藏了字謎,沒有提示。 這次的回信時間有點長,六天后才到。 信的開頭,福爾摩斯說了他去某郡偵辦一件案子,條理清晰的寫明了偵辦的過程,并羅列了他搜尋到的線索,但沒有說案件的結果。 很明顯,他是想要蘇葉來猜兇手是誰,不,應該是推理出來。 蘇葉花了兩天時間,才從這些描述中,找到了關鍵性線索,發現了真兇。 這就像做文字偵探游戲一樣,非常有意思。 蘇葉玩得興致勃勃,差點把學習任務都放在了一邊。 好在她從小是在機器人保姆的照管下長大,有嚴格的時間安排,計劃好了什么時間做什么,就一定要去做,不然機器人保姆會采取強制措施。 比如到點該學習了,你不學,在玩游戲。那你的游戲會強制關閉,上不了全息,直到你完成學習任務。 在零度,六歲之前,孤兒的時間全部是由機器人保姆安排,什么時間學習,什么時間娛樂,什么時間進餐,都有嚴格的時間管理。 六到十四歲,機器人保姆會安排你的學習時間,剩下的生活和娛樂,都由你自己決定。 十四歲之后,就由你自己安排時間,什么時候學習都可以,但計劃好了,就必須按照計劃的來完成。 近二十年養成的習慣,蘇葉有嚴格的時間觀念,除非她不去計劃什么,不然計劃好的事,一定要做到。 所以哪怕被案件吸引住了,蘇葉還是看完了書再琢磨,所以花了兩天時間才想明白。 信件的第二部分,福爾摩斯直接給出了謎底,他不僅看到了隱藏在信里的字謎,還輕而易舉破解了。 第三部分不用說,是為蘇葉解答問題。 蘇葉看完,再一次興致勃勃寫了回信,這次耗費了一些腦細胞,把她想問的問題藏在了正常的問候中。 比如某句描述風景的話:我看到了落葉飄散在河面上,三息過后消失無蹤。 這是在問浮力,要解答這個問題,不僅要知道河流的流速,當天的風速,樹葉的重量,以及三息的概念。 在中國古代,一呼一吸,為一息。三息就是三次呼吸,正常人一分鐘呼吸16-20次,三息也就十來秒以上,時間非常短。 要知道這些信息,才能解答這個問題,所以難度在加倍,但蘇葉相信,這難不倒夏洛克·福爾摩斯。 第31章 維多利亞的珠寶31 果然,福爾摩斯的回信很快就到了,不僅完美解答了這些問題,還給她出了更難一點的推理題目。 這次福爾摩斯沒有把所有的線索都攤開,只是給出了線頭,要蘇葉自己去抽絲剝繭。 這一次足足花了蘇葉十來天時間,因為有些信息或者常識是她不具備的,一來她穿越的時間很短,二來原主身為貴族女性,很多東西也不知道,她沒接受到這方面的常識。 所以想要從線頭開始扯絲,她就需要一定知識和常識的支撐,打聽這些花費了她一點時間。 不過好處也是很大的,打聽的過程她接觸了不少以往不會接觸的人,讓她對這個世界更加了解了一點點。 如果蘇葉的系統有個了解世界的任務,那么這項任務目前增加了0001,不多,卻也是一個進步。 就在這樣的一來一回中,三個月時間過去,蘇葉經歷了開學,認識了新的同學,學習了更多知識。 同時,她幾乎轉遍了整個劍橋郡,和學校的教授談天,和路邊的車夫打聽消息,某街有什么店,她都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