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頁
原來不是只給他一個人放假嗎……感覺被騙的阿由不出聲。 “無聊,我們天天都在學校聚會好嗎?!狈谄沧?,插著兜平靜走了。 阿由目送他們有說有笑地離開。 …… 警方并沒有拘留阿由太久。 只是一位粉色短發的年輕男性用過分探究的眼神注視著他。 “鳴瓢,”他身邊的一位警官喊出他的名字。 看到屬下對這位嫌疑犯的特殊關注,這位警官——百貴船太郎不自覺對阿由提高警惕,他盯住阿由以防其突然暴起:“你發現什么問題了嗎?!?/br> 抱著手臂,名為鳴瓢秋人的東京警視廳刑警,直覺有什么地方不對。 雖然一切明面上的線索都說明了這個人沒有動機、也沒有可能去殺害被害人……但是,有什么看不見的地方被他忽略了。 他淺綠色的眼眸緊緊盯著阿由,觀察著這個人的著裝、動作和眼神。 “你…有著精神病吧?!倍⒅鴽]有絲毫嫌疑的嫌疑人,完全無視他人的心情、罔顧周遭氛圍,一味探尋真相到令人不快程度的、以自我為中心的這位現任刑警,如此下了斷言。 他在離開桌子,沒有停頓地走到旁邊的一堆資料處,翻動幾下,從中抽出了一張紙——《精神病態特質量表》,然后走回桌子前,居高臨下地將之遞給了對方,開口說道:“做做吧?!?/br> 1只要不被發現,欺騙一下別人也無所謂(非常同意是不是非常不是) 無所謂。阿由在“是”上打了勾。 2看到小動物受傷,我沒多大感覺(非常同意是不是非常不是) 沒感覺。阿由在“是”上打了勾。 3在別人感到巨大壓力而嘶吼的情況下,我也能保持平靜(非常同意是不是非常不是) 可以。阿由也在“是”上打了勾。 ……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阿由靜靜在紙上打著勾,總共20道。 翻到背面,是一些主觀題。 1 深夜你因為睡不著而來到陽臺上欣賞外面的風景,這時候你看見下面有一個男人用刀刺死了一個女人,你拿起手機報警的時候和那個男人對視了,那個男人一邊盯著你一邊抬起手指向你指了幾下,他是什么意思? 為什么要報警,人都已經被刺死了。 好吧,阿由想象著題目描述的場景,仿佛正如自己站在高樓上冷冷注視著這個陌生人,陌生人抬頭,眼里是毫不掩飾的殺意。 睜開眼,阿由拿著筆地迅速寫下自己的答案:“他正在數我住在幾樓“。 然后是第二題,你是連環殺手,你總是在透明的玻璃電梯中用利器連刺數下受害者,然后迅速離開,為什么? “噗嗤、噗嗤”,阿由手里拿著沾滿血的利刃,面無表情地一下接一下,利刃刺入被害者的身體、鮮血沾上阿由冷酷的臉龐,弄臟了他的衣服。 “我想透過玻璃,去看他們的模樣?!?/br> 然后是第三題、第四題…… 無聊,不是被殺就是去殺,毫無意義。阿由做著這些題,手下寫著字腦子已經全然放空了……下次聚會不要再去咖啡廳了,作為隨機殺人者偏愛的場地太麻煩了。 …… 做題時間結束。 鳴瓢收上問卷,他掃視一眼正面的選擇題選項——勾出的選項不是“是”就是“不是”,沒有“非?!边@種帶有感情的答案;指向性也很明確,精神病態的四種主要因素中,情感方面、生活方式方面得到“滿分”,作為精神病態者的滿分。 具體而言的表現有“冷酷無情缺乏共情心”“尋求刺激容易感到無聊”“缺乏實際而長期的目標”“感情淺薄、寄生式生活”……鳴瓢在腦子里默不作聲地一一數著,同時抬眼看向阿由,似乎想要將這人的靈魂都徹底地解剖開。 和前兩方面極端的表現相反,人際關系和反社會性方面的得分則完全為零。 好消息是這個少年不是反社會型人格障礙,壞消息是這個人依然是病得不輕的精神病態者—— 罪犯中80~90都有著反社會型人格障礙,但其中只有20是精神病態者。然而歷史上最嚴重的犯罪行為,幾乎都是由這20的精神病態者犯下的。 總而言之,危險人物。鳴瓢在自己的關注名單里著重標記了“阿由”。 鳴瓢不動聲色,翻到背面—— 背后則是一些荒誕的心理測試,是由惡趣味的同事添加上的。 不過也有一定理論和實踐上的依據。一般人面對上述問題,其回答總會受到感情的影響,如恐懼、興奮、回避等。比如對于一般人而言,第一題的“正確”回答是“報警你就死定了”“等著我來殺你”等等,第二題則是“為了方便逃跑”。 像阿由這樣的精神病態者則幾乎感覺不到什么情緒,沒有焦慮感、沒有羞恥感、沒有憐惜感,人際關系淡薄,反復無常,他們會將視線聚焦在某一個點 他們對所謂個人情感、價值和意義一無所知,也完全無法理解,既分辨不出他人的情緒、也分辨不出自己的情緒。即使他們有著超越常人的天賦和能力,可以迅速學會、掌握一切,但在情感方面依然像個瞎子、聾子。 看到悲傷痛苦的人,不會為他們感到難過,遇上愛戀著自己的人,不會為他們停留駐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