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節
書迷正在閱讀:[綜漫]我成為了港口Mafia首領、七零炮灰嬌寵記、[綜]史萊姆,弱小又無辜、[綜英美]天罰、暗戀對象揣了我的崽[娛樂圈]、我懷疑師哥叫我劈叉別有用心、影帝的專寵小錦鯉[娛樂圈]、錦帳春慢、沉淪、天時已到
當然不是,他們知道自己的能力,更知道自己的責任。他們一旦開始進行某個課題研究,上層肯定會進行相應的支持,資金,資源,人員很快就能準備妥當。 課題完成還好說,萬一失敗呢?耗費的資金,消耗的人力物力可不是普通數字,那個數字足以養活更多學者。 有責任心的頂尖科學家不會輕易開辦某個課題,更不會輕易進行多領域研究。就算有足夠的思路,他們也會一點點完善自己的研究,有一定把握之后才會正式行動。 無他,整個華國的實力還比較薄弱,還不足以讓每位科學家都能隨意研究。有舍才有得,每個都想研究,每個都想實驗,最終自己什么都得不到。 王寧同樣也是如此,不管他是否偉大,也不管他是不是別人眼中的偉大科學家,他知道自己只是普通人,在無盡科研領域之中,他只是剛剛踏出了第一步,接下來要走向何方,他自己都沒有頭緒。 超腦信息庫在這種情況下,顯得尤為重要。他可以從自己的思路中篩選出合適或者已經有經驗的研究進行實驗,這樣不但不用少走彎路,還能最快速的將實驗完成,最快速獲得效益,不會造成更多浪費。 內甲實驗正是如此,內甲實驗原理是利用材料中的細胞空隙,在細胞空隙之中填充一種特殊元素,從而令內甲具有減震,減弱沖擊力的效果,讓它可以承受更大壓強。 內甲研究難不難?很難!在細胞之間填充另外一種元素讓它擁有減震效果,這個實驗基本上就是在灰塵中間放上一塊海綿,普通人能捕捉到灰塵嗎?捕捉不到! 就算能捕捉到,怎么保證將海綿放在灰塵之間以后,灰塵還能保持原本的形狀跟重量,不破壞灰塵獨有的結構?這樣的實驗只能存在理論中,現實根本無法復制。 幸運的是,超腦信息庫中確實有類似的記載。 二十五年之后,一位不知名的科學家腦洞打開,想要將鋼鐵俠的戰衣復制出來。想要將鋼鐵俠戰衣復制出來,最重要的是什么? 是能量?是系統? 其實都不是,而是被很多人忽略的戰甲本身。 能量其實并沒有太大問題,核聚變能否研究出來不說,現實世界完全可以壓縮能量,在短時間之內可以代替能量核心,雖然這個理論也相當困難,卻已經有人在研究。 人工智能系統方面也是如此,大國之間隨便一家實驗室之中,人工智能系統是必不可少的科研方向??梢赃@么說,每個國家級實驗室之中必定有人工智能方向的研究,一些實驗室甚至已經擁有了第二代,第三代人工智能。 繼續研究下去,戰衣中的人工智能并非不能復制。 真正困難的地方其實是鋼鐵俠戰甲本身,什么樣的材料可以制造出戰甲?可以讓戰甲在突破音速之后還能保證穩定性,什么樣的戰甲可以讓鋼鐵俠在超音速之中戰斗,飛行,被暴走,被雷劈,被火燒,被炸都一點事情都沒有? 普通材料根本就做不到,別說普通材料,已知的任何材料都做不到。以人體的脆弱程度,戰甲在突破超音速之后,人體就會崩潰。 什么是黑科技?鋼鐵俠戰衣的外殼才是真正的黑科技。 也就只有鋼鐵俠才能在垃圾堆中制造出戰衣,普通人就算能制造出來也會親自把自己干掉。 未來世界,那位無名科學家仔細研究之后,有了一個驚人的動作,他要給材料細胞之中增加減震能量,從而讓普通材料具有強大的抗壓性,減震效果。 經過幾年的研究,那位科學家有了最終的成果,他用‘維’元素制造出來的材料竟然擁有容納性,將‘維’元素稀釋到一定程度之后,新型材料竟然完美吸收了維元素,讓新型材料具備了強大的減震效果。于是,鋼鐵俠戰衣在現實世界出現了。 而超腦信息庫之中,那個被稱為‘維’元素的新型能量,在現實世界被稱之為寧元素。 第851章 15倍極限壓力 一直到今天,王寧承認的計劃只有一個,那就是‘寧元素計劃’! 這個計劃并非簡單的發現寧元素,將寧元素提取出來,而是一種龐大到可以顛覆整個世界的超級計劃。不管是逆核裝置計劃也好,內甲計劃也罷,都是這個計劃體系中的一員,王寧在進行的依然是寧元素計劃。 沒辦法,寧元素實在是太重要。 超腦信息庫之中,寧元素太重要,從軍事到民用,方方面面都有寧元素的身影。能量,材料,物質,教育,民用,生活等等等等,幾乎沒有任何一個角落可以舍棄寧元素。 超腦信息庫之中,清楚的記錄著未來時代‘維格列時代’!而維格列,就是未來維元素現在寧元素的真正發現者以及研究者,是超腦信息庫濃墨重彩記錄的偉人。 正是知道維元素的重要性,王寧將自己的第一步放在了寧元素上面,將寧元素復制了下來。 當寧元素出現之后,逆核裝置計劃自然而然就會出現,那是時代在背后推動,就算沒有王寧的引導,逆核時代依然會出現,只不過會晚一點罷了。 內甲也是如此,當寧元素制造出來的材料出現在實驗室之中,它具有的特性,細胞之間的容納性會慢慢出現在科學家眼前,一樣會有人發現它的意義。 也許有人覺得王寧的每一次研究都在推動世界,只有他自己清楚,自己不過是按照時代的印記在前進罷了?;蛟S,他比世界超前了一步。 有了理論支持之后,王寧開始完善自己的研究,龐大的071試驗所再次運轉起來。 王寧并非單打獨斗,他身后有一個國家的支持,這個國家正慢慢走向屬于自己的王座,他的資源,他的人力物力壓根不是未來那位無名科學家可以比較的。 兩個月,只用了短短兩個月時間,新型材料就被制造了出來。第一代內甲終于浮現在大家面前,而現在,王寧要做的就是測試內甲的防護效果,根據內甲效果開發相應的超級戰斗機,以及開始更深入的優化提升。 “五倍壓力開啟,計時開始:1,2,3,4,5,6,7,8,9……” “內甲幅度不變,監測目標生理特征正常,在五倍壓力下,模型并無明顯異常!” 實驗室中,檢測設備在正常運行,一組組數據通過屏幕,通過語音傳遞到主控室。 王寧并沒有進入實驗室,他是實驗室的負責人并非助手們,他要做的就是在根本上保證實驗正確性,具體動手,cao作等等有專門的人員在進行。 任何實驗都無法保證百分百的安全,內甲測試也是如此。五倍壓力代表著什么?代表著五倍超音速下的壓力,五倍超音速需要多大的能量?這些能量是哪里來的?能量一旦失控會有多大的破壞性? 這些問題不能不考慮,在實驗沒有結束之前,王寧不可能進入實驗室,就算他愿意進入,其他人也會拼命阻攔的。 實驗室那邊還是有很大危險,相比較一個實驗室,一些工作人員,王寧的安全更加重要。 王寧只能待在主控臺通過屏幕觀察實驗室的一舉一動,遠程遙控沒法近處cao作。 “開啟六倍壓力!” 三分鐘之后,模型生命特征沒有任何變化,內甲保持完整,代表著五倍壓強對內甲不會造成影響,王寧果斷開啟了六倍壓力。 “接收命令,六倍壓力開啟!” 隨著實驗員的聲音結束,實驗室的壓強再次增加,從原本的五倍達到了現在六倍的程度。rou眼可見之下,空氣都已經被擠壓成一團,耳機中,傳來一陣‘刺啦,刺啦……’的聲音。 并非線路,信號有問題,而是在六倍超音速之下,普通聲音、空氣,物質都有了明顯變化。唯一沒有變化的應該要數內甲,在內甲檢測圖上,內甲表面有一層凹陷,而在更深處的檢測中,內甲細胞在急速擴張,片刻之后還是穩定了下來。 “六倍壓力開啟,計時開始:1,2,3,4,5,6,7,8,9……” “內甲幅度不變,監測目標生理特征正常,在六倍壓力下,模型并無明顯異常!” 又是三分鐘,耳機中傳來檢測結果,王寧再次命令道:“開啟十倍壓強!” 從六倍到十倍是巨大的鴻溝,其中產生的能量壓力根本無法用數字計算,不過王寧還是開啟了十倍壓強。在他的計算中,十倍壓強并非內甲的極限,他需要找到內甲能夠承受的極限在哪里。 “接收命令,十倍壓強開始!” 十倍壓強之下,機艙中空氣已經被擠壓成固體,像是一根根冰針,因為沒有空氣,隨意的飄散在空中。這種空氣或者氧氣無法供人吸收,別說被人吸收,拿著空氣壓縮成的固體都能當武器用。 如果人類將這些‘冰針’吸進身體的話,整個身體立刻就會被打成篩子,將內臟徹底攪成rou泥,不可能有存活的機會。 還好,實驗模型佩戴者氧氣罩,進入超音速之后,飛行員只能由氧氣罩進行供氧,他們根本無法吸收空氣。 一倍超音速的情況下況且如此,更別說十倍超音速模式下,身邊原本正常的東西立刻會變成殺人的武器。不管是一片樹葉,一根羽毛,一根頭發,哪怕是正常人眼中看不到的空氣,壓力,重力都會成為致命武器,稍微觸碰到就會死亡。 以人類現在的科學底蘊,五倍超音速戰機并沒有太大問題,甚至七倍超音速戰機都能勉強制造出來。然而,十倍超音速戰機是人類怎么都不可能制造出來的。 壓力,重力,空氣,能量,這些看起來毫無威脅的東西在十倍超音速下,是人類難以翻越的珠穆朗瑪。 其實也正常,十倍超音速下,人類都可以追逐光的速度了,那個時候人類肯定進入到宇宙之中,在宇宙中廝混。相比較浩瀚的宇宙,地球實在是太過渺小。 在十倍超音速下,地球近26萬千米的直徑,轉一圈都不需要一個小時。 短時間之內,就算是王寧也制造不出十倍超音速戰斗機,他現在只是要檢測戰甲的極限而已。 第852章 15倍極限壓力(下) 十倍壓力之下,檢測到的數據有了明顯波動。 模型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胸腔,血液流速,呼吸,都有了明顯變化,就像是產生了高原反應一樣。身體健康狀況有一部分下降,大腦波動混亂。 除了試驗模型之外,內甲的變化也很明顯。 從表面上,內甲外部有一層凹陷,更深處的物質出現了斷裂,而在監測之中,細胞壁之間出現了縫隙。也就是說,有壓力從內甲中滲透出去,被人體感受到了。 “看來,內甲抗壓最佳狀態是十倍壓力!” 米凱站在王寧身后,拿出文件記錄了這次變化,他所謂的最佳極限是內甲可以吸收壓力的正常極限。這個極限范圍內,人體感受不到太大壓力,甚至于徹底感覺不到壓力。 最佳狀態也是實驗的目的之一,內甲不可能只用來制造防護服。之所以考慮防護服,一方面是戰斗機的重要性,制空權是世界軍事力量最重要的組成之一。 既然現在科研有足夠的能力制造出五倍超音速戰機,為什么不大批量的制造出來。既然人體有極限,那就有防護服,用內甲進行補充。 其次,內甲現在還無法大批量制造,每年的產量相當有限。就算想要產業化質量也做不到,這些高尖端的東西只能少部分供給。 如果可以大批量制造的話,以內甲的優越性,可以運用在太多方面。 宇宙飛船,戰斗機,防彈車等等,很多方面都比現在材料優越很多。哪怕內甲怕火,忌水,溫度太高會讓結構出現混亂。放在最內層進行保護還是沒有問題的。 以防彈車舉例,內甲不用鋪在最外層,只要鋪中間,最外層以及最內層都有專門的普通防彈材料進行制造。以內甲強大的抗壓性,普通重武器壓根就打不破它的防御。 至于內甲怕火的問題更簡單,外面已經有一層防護材料,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證內甲不用接觸空氣,就算有人放火都沒用。除非將車子表層的防護層打碎,然后再用其他方式破壞內甲的防護效果,才有可能徹底打破防彈車。 當然,也可以直接將車子撞進大火之中,用大火悶死防彈車的保護人。 說實話,真有那么長時間放大火,他們的保衛早就沖過去將人救走了。能使用防彈車的人不是大佬就是巨富,他們身邊怎么可能沒有守衛。 既然知道內甲有那么多作用,王寧為什么沒有開始其他方面的研究?還不是因為產量的原因,內甲的特殊性注定不可能工業化大批量的生產,只能尖端性的小產量生產。 別的不說,寧元素制造出來的材料,稀釋之后的寧元素,以及兩則容納的時間,這個過程之中稍微出現意外就會毀于一旦,普通工廠能生產出來?別開玩笑。 當然,隨著內甲的研究,內甲勢必也會進行產業化生產,不過卻不會是普通的工廠性質產業化,而是高尖端的量產,走最高端的路線。 至于那個時候,跟王寧就沒有關系了。他只負責研究,至于其他方面的事情,他也不愿意搭理。 “內甲初步變形,模型胸腔壓力增加,生理特征下降,是否繼續增大壓力!” 主控室之中,傳來實驗員詢問的聲音。 “實驗繼續,開啟十一倍壓強!” 實驗的目的就是找到內甲可以承受的極限,還沒有得到他想要的數據之前,王寧不可能停止的。 “接收命令,十一倍壓強啟動!” 王寧是負責人,實驗員必須要執行他的命令。再說,這也就是一次測試,模型根本不是真人,哪怕實驗失敗都沒有太大問題,他們自然不會遲疑。 “十一倍壓強啟動,計時開始:1,2,3,4,5,6,7,8,9……” “警告,警告,模型內部氣壓上升,呼吸紊亂,內臟壓力上升,勝利特征下降!” …… “內甲數據報道!” 王寧并不在意語音中的警告,沉穩道。 “內甲表面損毀度百分之五,細胞破裂度百分之十,內甲可正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