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節
書迷正在閱讀:[綜漫]我成為了港口Mafia首領、七零炮灰嬌寵記、[綜]史萊姆,弱小又無辜、[綜英美]天罰、暗戀對象揣了我的崽[娛樂圈]、我懷疑師哥叫我劈叉別有用心、影帝的專寵小錦鯉[娛樂圈]、錦帳春慢、沉淪、天時已到
另外一方面也是觸及到項目所需,一些大型實驗,需要的資源跟資金近乎海量。是用無數金錢堆起來的,少一點資金可能就無法達到預期的目的。沒有大佬們的支持,科學家可沒錢。 其中又涉及到專有權的問題,在國家級實驗室之中自己做出了某個重要的研究。你說這個研究是屬于國家的,還是屬于個人的? 如果說是屬于個人的,國家肯定不承認。你是在職人員,使用我們提供的設備跟資金,自己弄出來的東西還不給國家使用,上面大佬肯定不會認同。 至于在個人看來,自己私下研究的成果,沒有申請到上級的經費支持,憑什么上面一句話就收歸國有,他們心中或多或少也會有點不舒服。雖然這種科學家很少,卻也不是沒有。 只有經過大佬肯定,在絕密中備案之后,才可以進行戰略級試驗研究。而在這其中,還有溝通的原因,科學界有了重大研究,可能改變世界格局的試驗,最高領袖們要是一點不清楚,華國會立馬變天的好嗎。 逆核裝置的研究絕對是遠遠超過戰略級的科研試驗,重要性要遠遠超過現在任何的試驗研究,否則也不能在現在的局面下,引起三位大佬的注意,也就不會有今天的會議。 “我看行,咱們都是從苦日子走過來的,遇到好東西當然不能放棄。小王博士,不管其他人支不支持。我很支持這個逆核裝置!只要需要,我們軍隊的資源可以向著小王博士你傾斜,爭取早點制造出這個逆核裝置!”副元帥閣下大手一揮,豪邁的說道。 副元帥閣下很看好王寧。除了逆核裝置確實逆天之外,他更看好王寧這個人。對方才不過19歲的年紀,就能搗鼓出逆核裝置這種東西。再過幾年的沉淀,對方能夠拿出什么樣的研究成果,想想就讓人期待。 而且從對方的研究方向來看。對軍事科技有著明顯的興趣。只要將他拉攏到軍隊之中,到時候對軍隊建設就會有推動作用。 現在不是從前,軍隊以個人素質跟勇氣決定勝負,現代化的今天,軍隊也在現代化。在戰爭之中,軍人再也不可能像以前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取而代之的是裝備,是信息,是科技,以前小米加步槍的戰爭時代再也不可能出現了。 當然,不管軍隊怎么發展。軍人的個人素質依然是最重要的一環。勇氣,軍事素養,個人素質依然是主要的一環,只是不再是最重要的一環而已! “最高領袖跟衛副元帥說的都在理,咱們華國人是不可能將好東西往外推的。雖然我不太懂逆核裝置的原理,既然經過了鄭老,沈老你們這些專家們的認可,說明你們對逆核裝置還是很看好的。既然如此,咱們就要搞,爭取將成品制造出來!” 首輔說道。語氣不急不緩卻很有魅力。 華國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最高領袖跟軍隊的掌控者副元帥閣下有各種被不同的魅力,每一屆的領導者都幾乎不同,尤其是性格方面。展現出來的氣質不說截然不同,還是有一定區別的。 只有首輔,不管是幾屆之后的首輔,他們身上總會看到一個人的影子。那位陪伴著太祖打下整個江山,最后奉獻出自己生命的偉人,第一代首輔。 從他的時代開始。后來的每一代首輔或多或少都能夠看出他的影子。不知道是因為位置所決定性,還是第一代首輔給后來者留下了太多的印記。 面前的首輔也是如此,永遠溫和,不急不緩的態度,卻從來不會讓人小覷。稱贊了一番之后,首輔的話音一轉,接著說道:“只是衛副帥覺得將實驗室掛在軍隊我有點不太認同,咱們很清楚這個實驗的重要性,說它能夠改變世界格局一點都不為過。為了它,我們要面對的危機也不會少。真的掛在軍隊的話,露出的破綻就太多。我覺得吧,不如掛靠在政府中的某個部門,以后用錢的時候方便點,也不引人注意!” 首輔的話剛落,衛副帥就直接反對道:“我不認同首輔的建議,逆核裝置是大型試驗,這一點毋庸置疑。雖然我不是沈老他們那樣的專家,也清楚越是大型試驗,需要的人手跟資金會越多。哪怕是掛靠在政府某個部門,資金的流向以及人員調動還是會留下痕跡。還不如掛在軍隊之中,所需的人員完全可以在軍隊內部解決,至于資金問題,我們也有自己的經費,我們軍隊雖然窮一點,也不至于連一個實驗的資金都沒有!” 王寧也沒有想到,剛才還好好的兩位領袖,現在竟然在他們面前開始爭執了起來。而身邊的沈崇峰跟鄭院士好像一點都不奇怪,坐在一邊什么動作都沒有,好像沒有看到面前的一幕一樣。 其實也不奇怪,哪怕是一家人都要爭話語權,更別說國家級的大佬。話語權多一點,話語權少一點,有時候就決定著地位。而話語權怎么來?看身邊的擁躉,也要看自己手中的底牌。 逆核裝置無疑就是底牌中的王牌,誰掌握了它,在未來,誰就會多一張近乎壓倒性的底牌。軍隊跟地方是兩個不同的地方,兩則也尿不到一個壺里面,看起來和平共處,其實也有競爭的意思。面對著一手好牌,自然誰都不會放手了。 最高領袖知道他們爭論的原因,放在以前可能不會太早表態,現在不行,逆核裝置的重要性太大,他也無法放手。 “不要爭了,兩位說的都有道理,逆核裝置的試驗不能馬虎,我看就掛在辦公廳,對我直接負責吧!至于實驗室的名字,就叫071研究所,你們覺得如何?” 最高領袖這么說,其他人自然不好反對。也就是從現在開始,071研究所正式成立了。 第493章 人員與間諜 王天文是一位傳統型的博士,什么是傳統型的博士?倒不是說他的性格傳統,主要是他的學習生涯很傳統。 從小學開始就展露了學霸的天賦,初中是學校的尖子生,沒有壓力的進入當地的重點高中。在大學期間又參與了各項學術比賽,被某位教授看中收為學生,在教授的實驗室中,他經歷著自己的大學跟研究生時期,坐著最苦最累的活,進行著一次又一次枯燥的試驗。在那個時期,他們被稱為科研猿。 有的時候他都懷疑自己當初是怎么熬過那段時間的,當身邊的人一個投入小說,游戲的時候,他陷入了某個學術領域不可自拔。當別人開始找男女朋友,花前月下的時候,他在教授的實驗室重復著一樣動作。 當其他人開始畢業進入職場的時候,他總算是不用繼續清理燒杯,打掃實驗室這種無聊的工作。當同學們再次聚會成為經理,科長,某某總的時候,他總算是頂上了博士的頭銜。 當然,對于他來說,成為博士之后并沒有讓他的人生開始改變。他依然重復著枯燥的試驗,聽從老師的安排,積累試驗經驗?;蛟S有在某個不出門的期刊上發表過評論,在學術界慢慢嶄露頭角,而要論社會地位的話,他也就只有頭銜好聽一點罷了。 但是王天文并不覺得遺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他的追求不再外界只在學術之中。為了科研,他可以奉獻一切。哪怕是三十多歲,一事無成,身邊連個女朋友都沒有,依然無法改變他的決心。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這是定律。三十多年的付出,他總算是迎來了收獲的季節。前兩年,他被老師帶到了某個國家級實驗室之中,實驗室下轄著十幾個部門,每個部門都有兩位數聽起來高大上的試驗。他們是國內最頂尖的科研工作者。來到這里,王天文一開始是興奮的。 好景不長,兩年下來,他發現自己除了收入大幅度增長。社會地位開始增長之外,其他的依然沒有太大改變。自己依然做著最簡單的工作,別說親自指導某項試驗,哪怕是親自產于進去的幾乎都很少。他依然重復著自己簡單的工作,處理一些試驗的邊邊角角。 有時候他都覺得自己像是被他處理的邊邊角角。多他一個不多,少他一個不少。對試驗起到的作用相當有限。 王天文自己也清楚,這里的每個人都是精英,上面有超級大拿,幾個院士頭銜,雙院士頭銜,院士頭銜的一大把,國內乃至世界頂尖的學者不下于兩位數,國內有名的教授以及后起之秀不計其數,至于學霸。學神級別的博士,也就是他這個級別的博士在里面也就只能跑跑腿了。 其實王天文還不是最慘的,最慘的其實是那些被調過來的研究生,日子過得真是不如狗了,平常主要的工作竟然是清潔工。一群研究生的工作是打掃衛生,想想都覺得無語。 在部門之中,沒有任何人不想要親自參與到試驗中,尤其是領導一個實驗小組,這絕對是博士們的終極夢想。然而想要做到這一步卻很困難,沒有足夠的經驗。沒有強大的天賦,哪怕是有大拿支持都沒用。 實驗室的規則其實很簡單,強者為尊,有實力的人可以使用龐大的資源。沒有實力的人只能處理一些邊角料。王天文不認為自己的實力比不上他人??墒撬嬲M入實驗室的時間還太少,也沒有足夠的能力可以獲得獨立試驗的資格。哪怕是再不甘心,也只能一步步的提升經驗,爭取早日獲得肯定,從而有自己的自主權限。 自主權限可不只是獨立試驗的資格,這基本上代表著在華國學術界上的地位。一旦有了自主權利。哪怕是不再繼續進行科研,進入到那所高校都會被高薪聘用。職稱,地位,收入都會大幅度提高。 雖然王天文準備為了科研奉獻一切,身份地位他也是不會拒絕的。 想要獲得自主權很困難,王天文原本認為自己可能需要繼續付出兩三年,卻沒想到偶然間有一個機會出現在他面前。 “最近成立了一家試驗所,你最好爭取一下!”老師辦公室之中,老師如是說道。 王天文的老師雖然不是超級大拿,也是院士級別的大拿,消息要比王天文靈敏的多。他雖然不清楚具體的內幕,也知道上層有一個大項目要開始。有趣的是,從上面透漏出來的消息是準備從年輕博士中選拔人才進入那個試驗所。 雖然不清楚為什么會有這么怪異的命令,王天文老師也清楚,這是自己學生的一次重要機遇。一旦被選拔上,王天文就不需要繼續在這里熬資歷了。 “老師,新的試驗所也是新材料方面的研究嗎?”王天文好奇的問道,他是主攻材料方面的博士,難道說又是一家新材料的研究所? 老師搖了搖頭:“具體的情況我根本不清楚,只知道有一個研究所需要人,所以我就推薦了你。至于具體的內容,研究方向,試驗人員,我一點都不清楚。你應該也懂其中的內情,如果能夠選拔上,你就會知道一定內幕。如果選拔不上的話,知道這些對你也沒有好處!” 聽到這里,王天文的神情不禁一凜。他知道老師的意思,以老師的級別都不清楚其中的內幕,可見這所實驗室的保密程度之高絕對超乎想象。他跟普通的研究所不同,如果是普通研究所,一般的名字是某某材料研究所,某某核能研究所,某某電能研究所,研究所的內容從名字就可以看得出來。 那些沒有名字,沒有研究方向的研究所,每一間都是屬于絕密級別的研究所。別說普通人不能輕易打聽,就算是內部人員都不可以隨意交流。而且其中管理力度,就要看研究所的保衛級別了。 有的是以權限等級的絕密,不到一定等級不可能知道。有的是以年限為級別的絕密,十年之內,二十年之內,甚至終身之內不允許透漏,這些情況王天文在入職之前都是清楚的。 第494章 人員與間諜(中) 大國無小事,這句話放在民眾上如此,軍事上更是如此。級別的軍事實驗,每一個步驟每一項紀錄都屬于絕密,屬于不能輕易曝光,甚至絕對不允許曝光的保密級別。 核能的研究更是其中之最,任何一步研究,每一個數據都不允許曝光。尤其是參與研究的科學家,哪怕是經過六十七年,他們的身份依然是謎。 保密程度如此之高,除了避免計劃泄密之外,更主要的還是為了保證科學家的身份。不能相信政治家的節cao,這句話三歲小孩都知道。更何況同等級的大佬們,他們知道面對威脅的時候,自己的對手會做什么。 還有什么比直接身體毀滅更簡單的毀滅辦法嗎?當然沒有,既然覺得某個試驗對自己有威脅,干掉他們就是。 就算是不能干掉,也需要順著他們的成長軌跡找到他們重視的人,通過側面cao控他們,破壞或者延緩某個試驗進度。 這并不是什么夸張的事情,大國之間每年都會有一筆很大的軍費支出。支出除了用在裝備,軍事上之外,還有一小部分用在了情報組織中。情報是干嘛的?策反與反策反唄,拉攏或者威脅其他國家的精英,正是他們每天的工作。 王天文并不能算是真正的精英,只能是勉勉強強跨國了精英的大門,很多事情他不會遇到卻也聽說過。更何況身處在國家級實驗室之中,要是不懂保密條例才會很搞笑的。 “就連老師都不知道試驗所的內情,可見保密程度之高非比尋常。他們愿意接受我們這些新人嗎?” 三十多歲在那個行業都不能算是新人了,科學界不同,三十多歲的博士絕對是新到不能再新的新人。在一些老資格的前輩眼中,他們還只能算是菜鳥。 越是保密程度高的研究所,除了高人一等的學識以及經驗之外,更需要通過政審。任何一關過不去就不可能進入某些特殊的部門,王天文倒是不擔心自己的政審。 祖孫八代都是農民,也就父親這一代開始下海有了一定經濟基礎。做的也只是小本買賣。如果他這樣的人都過不了政審,其他人也就別想通過了。 他真正有點擔心的是自己的經驗,三十多歲的菜鳥博士,連獨立試驗的資格都沒有。那個特殊部門能要他嗎? “這點不用擔心。據我說知,他們好像對新人比較在意,反倒是不太愿意接收老同志?!闭f道這里,老師的神情也有點奇怪。 科學界的老前輩每個人都身經百戰,經驗十足。參與任何試驗都沒有問題?,F在對方反而不要老前輩,那個實驗室也太奇怪了吧。 反倒是王天文聽到老師的介紹心中微微一喜,不要老同志的話,他們這些新人機會就增加很多。 沒有人不愿意去特殊部門,除了能夠接受到國內最頂尖的科技,最大型的試驗之外。也有待遇方面的原因,一旦被特殊部門選中,級別基本上就會提升半格。 以他現在博士級別,進入到特殊部門之后就會成為副教授。 當然了,副教授不是級別只能算是職稱。然而有沒有副教授頭銜的博士是不同的。 博士就是博士,沒有教授職稱的博士只能是簡單的博士。一旦成為副教授,就可以到各大高校應聘,起點就不是普通博士可以相比的。 更別說特殊部門會有很完善的人員安排,哪怕是試驗完結之后,部門的人員都會被安排到各自的地方。愿意去某個科研所的就去某個科研所,絕對有獨立試驗的資格。愿意去高校的就去高校,副教授,甚至是教授級別的教師都不是不可能。 在國內,不管是獨立試驗資格還是副教授甚至是教授職稱。都是學術界無數人的終極夢想。加入到某個特殊部門就可以獲得,當然不會有人發對加入。 何止是不會有人反對,每一次特殊部門選拔的時候,有資格得到消息的人全都拿出十二萬分的精神。為的就是某個名額。誰都知道一旦拿到名額,最起碼少奮斗十年,這個時候不拼還能到什么時候拼。 王天文也是如此,得到消息之后,整個人的精神立馬不同了。 老師看出了王天文的變化,微微一笑:“行了。你也別抱太大的期待,國內多少學者,競爭絕對不會比外面的國考差。能被選上是運氣,就算是選不上,等下次機會?!?/br> 說到這里老師停頓了一下,看到王天文稍微冷靜了一點,才笑著說道:“你先去吧,這兩天注意一點,哪些該說哪些不該說你自己注意點,別還沒參加選拔之前就被淘汰,到時候你哭都來不及!你的資料我幫你遞上去,能不能選拔上就靠你自己了!” 王天文點了點頭:“我知道了,老師!” 國內有多少學者?這個問題可能很多人沒有答案,也可能答案會超乎想象。 國內每年進入大學的學生五百萬,其中四百三十多萬人經過本科學習之后步入社會,剩下的六十多萬人更進一步成為研究生。 研究生之后,更進一步的競爭更加激烈,需要經過試驗,理論,論文等等各方面的考核才能夠成為博士生。今年,全國每年招收博士生兩萬多人。也就是說,六十多萬研究生之中只有兩萬多人升級到博士,其他人開始進入社會或者出國留學。 就算只有如此,每年新增的博士也不會少于兩萬人。一旦達到博士等級,基本上就能夠算是一名學者,也就是說,每年新增的學者差不多兩萬。 一年兩萬,三十多年下來,華國能夠稱為學者的不會少于六十萬。這還沒有算一批老牌教授,海龜學者等等,數字全都放在一起,可能超過百萬。 近百萬學者分布到高校,研究院,就算是老牌教授,他們也不會拒絕進入特殊部門的機會。如此一來,每一個特殊部門的競爭就會很激烈。 在這些競爭之中,很多人是沒有資格的。沒有老前輩的推薦,他們連消息都不可能知道。從這點來說,王天文是幸運的。 第495章 人員與間諜(下) 幸運的人永遠不可能只有一個,在王天文所在的研究院之中,同樣也會有一些人獲得了選拔資格。比如在王天文旁邊的微胖青年,坐在餐桌上,他的臉上有著掩蓋不住的興奮。 “王哥,你是不是也聽到消息了!” 微胖青年是陳海,跟王天文同一批進入研究院的新人。兩人同樣都是博士,不同的是,王天文是國內走上去的博士,而陳海在研究生畢業之后出國,博士畢業之后才回到國內,算是海龜一只。 經過幾十年發展,華國國際地位綜合實力提升很多,原本高大上的東西沒有了原本的神秘跟驕傲。海龜就是其中一種,從原本的高人一等,競相爭搶,到現在的平淡無奇,海龜也經歷著時代的變遷。 兩人是同一批進入研究院,又在同一個實驗室,王天文也認可對方的能力,自然也就成為了不錯的朋友。 要說學者之間的友誼比其他行業簡單很多,我認可你的能力,性格如果不是太差的話,一般都會成為不錯的朋友。 沒辦法,不管頭銜多高大上,研究的多么深奧。學者基本上都是一群宅男,生活范圍小的可憐。宅男屬性不就是我認可你了,你就是我好朋友。我要是不認可你,你做什么都沒有用。 王天文跟陳海之間就是如此,一兩年的接觸下來,兩人感情還算不錯。 感情歸感情,保密條例歸保密條例,王天文還是能分的清。聽到陳海的問題,王天文的精神立馬緊張了起來:“消息?什么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