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頁
太子被胞弟氣的要死。 這樣的事情,自然是瞞不過太后、皇帝和皇后的。不過,這三巨頭覺得,反正太子身體康健,至于迎春的次子,將來也不過是一個親王,最差也不過是閑散宗室。大面兒上不差就行,至于這家伙犯蠢,那就讓他犯好了。橫豎太子年幼,這孩子更年幼,小孩子,逆反心理重,胡亂行事,肯定不行。 在這樣的情況下,這位皇子就這樣走到臺前,開始跟親哥斗的政治生涯。 太后、皇帝、皇后本著歷練太子,讓他給太子做磨刀石的想法,選擇了袖手旁觀。就連妙玉,在跟皇后交流過后,也保持了沉默。 妙玉如今也很忙。 因為歷經數年之久,東瀛仆從軍終于在大海的另一邊找到了金礦和銀礦!今年海對岸開回一隊船隊,船上裝滿了金錠和銀塊! 皇帝龍顏大悅,直接給海對岸的那塊土地取名大瑛洲。 跟皇帝不同的是,比起金錠和銀塊,妙玉更看重船隊帶來的玉米和土豆! 老實說,這兩樣要帶回華夏可不容易!土豆還好些,大不了直接帶小苗回來,可是玉米,以海洋的潮濕環境,以現在的航海技術,帶一包玉米回來,路途上起碼要耗費掉一船的玉米! 但是! 終究是帶回來了。 妙玉如獲至寶地將這兩樣作物種在了自己的試驗田里。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瑪雅諸神的庇佑,總之,當年紅薯進入中原的時候并沒有回報大明的期待,可是玉米和土豆在中原的土地上生得極好,尤其是土豆,當年畝產八千斤! 如果不是妙玉及時阻攔,如果不是紅薯的先例在,皇帝只怕當時就要大氛圍推廣。 不過,現在皇家園囿完全可以先開始育苗育種順便檢測兩種作物的產量穩定性。 畢竟,對于農民來說,糧食的高產是其次,糧食產量的穩定性,才是第一。 作者有話要說: 感謝在20200916 15:33:28~20200922 11:01:37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加西婭 1個;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134章 東瀛的金礦、北大瑛洲的金礦、南大瑛洲的銀礦、呂宋的銅礦, 這些金屬礦藏保證了國朝貨幣系統的穩定,而玉米、土豆、紅薯等高產農作物的發現不僅僅意味著高產,數種高產農作物同時共存,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多樣性和對病蟲害的風險抵御能力。 為了將之發揮出更大的好處, 妙玉終于推出了植物研究體系。 雖然華夏自古就有農書, 宋代還出了道藏, 但是華夏古代農書有不少并不適合普通農民使用, 而道藏更像是百科全書,而非真正的植物學著作。 妙玉曾經的繪畫技巧被用到了另一個方面。 最開始的時候,是她自己喜歡繪畫, 畫風景, 畫個各種植物。受她的影響, 公主府的女官們個個擅長丹青, 精于油畫的不是一個兩個, 更別說難度更低的水粉畫和素描。而公主府蒙學堂的蒙童們也很注重繪畫能力的培養。 當年很多大臣腹誹不已的浪費, 卻在多年之后由量變產生了質變。 公主府先出了一部《彩繪百草集》, 這是妙玉主編, 公主府女官帶著公主府的丫頭們一起動手,繪制的第一本水彩版植物百科全書, 搜集各種植物、花卉六千多種, 分觀賞花卉、果木、蔬菜和糧食作物、經濟作物。 而在這部植物百科全書里, 第一次對植物的科屬進行了分類。雖然粗陋, 但是植物的科學分類方法已經有了基本架構。 不久之后, 公主府在這部植物百科全書的基礎上分別出了單行本, 一種植物一本,比方說《桃》從桃樹的種子、幼苗、三年苗、成熟、花朵、葉子、果實等方面進行介紹,還有相關的護理、嫁接、病蟲害防治之類的指點, 甚至還有桃rou蜜餞、桃花酒等相關產品的方子。 因為配了圖,甚至不需要識字,光看圖就能猜到大概,這單行本一出來,就廣受百姓追捧。 因此,之后公主府又出了很多其他單行本: 果木類的,出了桃樹、蘋果樹、楊桃、葡萄、柑橘、甜橙…… 蔬菜調料類的,白菜、油菜、黃瓜、韭菜、辣椒…… 更別說百姓期待已久的高產糧食作物玉米、紅薯、花生、土豆…… 因為妙玉喜歡這些,就連遙遠的西方跑來的、跟中原素無往來的番商都帶來了故鄉的特產跑來討好她,因此她得到了大量的甘藍類蔬菜,好比說花菜和卷心菜。 妙玉一直很細心地經營著這一切。 她看似慢慢地退出了朝堂,但是她的勢力卻深深地扎根在這片土地上。但凡購買了她單行本的人無不記得她的好處。 沒辦法,這下就連朝中的大儒們都無法消除她的影響力了。 盜版妙玉的書,然后抹除妙玉的功績,這種事情,這些大儒們還做不出來。 他們要臉。 至于皇帝,皇帝本來想插手,只是這單行本農書還要依賴妙玉和她的公主府,最后也只能罷手。 而太子本人是最早放棄的一個,因為他發現,jiejie只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權勢什么的,對于他的jiejie來說,不過是自己能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受阻礙的保證而已,jiejie本人都不怎么在乎,他跟jiejie爭權奪勢又有什么意義呢?更重要的是,真正威脅到他的地位的人,不是別人,正是他的胞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