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頁
太上皇就問左右: “怎么,這些人就這樣看不上端慧?” 夏守忠一身冷汗,臉上還要帶著和熙的笑:“陛下,公主殿下出身尊貴,足夠那些不成器的退避三舍了?!?/br> 太上皇的臉色立刻就沉了下來:“哦?” 夏守忠跟著太上皇多年,也能將太上皇的心思揣度個七、八分。 他道:“陛下,雖然最后未能出降,可是公主殿下與馮將軍婚約已定,是半個馮家人。陛下想為公主殿下揀擇駙馬,是不是要跟馮老將軍打個招呼?” “他?” 太上皇的聲音里面是滿滿的不滿。 馮唐,是太上皇失去權力的關鍵人物。如果不是這個原本對太上皇忠心耿耿的老將忽然投入了皇帝陣營并且幫著皇帝包圍京師,太上皇還不致于失去手里所有的權力。 太上皇厭惡身為皇帝的左膀右臂的妙玉,對“背叛”他的馮唐也沒有好感。更甚者,比起皇帝和妙玉,他更恨馮唐這個背叛者。 夏守忠背后已經全部濕透了,卻還是小心翼翼地道:“陛下,世情如此?!?/br> 就跟正常情況下,男人續弦要征求原配家人的意見一樣,現在是端慧公主愿意為馮紫英將軍守節,太上皇卻想讓公主另嫁他人,如此,太上皇就有必要跟馮唐打聲招呼的。 不是皇家就可以藐視臣下,而是世情如此。 如果太上皇不想寒了臣下之心,他就必須這么做。 太上皇聽說,聲音立刻涼了八度:“既然如此,那你就跑一趟吧?!?/br> 夏守忠心里只能苦笑,臉上卻要恭恭敬敬地領下差事,然后第二天一大早就帶了腰牌去了馮家。 馮紫英是馮唐的原配嫡子,馮唐除了馮紫英這個嫡長子之外,還有繼室所出的嫡子和庶子若干。馮紫英在的時候,桀驁不馴,馮唐看這個兒子處處不順眼,可馮紫英死后,馮唐開始看其余嫡子庶子處處不順眼外加分外想念馮紫英。 馮唐看馮紫英不順眼是因為馮紫英是嫡長子,是要負擔起家族的。馮唐對這個兒子寄予厚望因此高標準嚴要求,對于其余的幾個兒子,就沒有那么多事兒了。 在馮唐的心中,將來馮家的家主肯定是長子馮紫英,而其余的幾個小兒子,無論是嫡次子還是庶子,將來的結果肯定是帶著或多或少的錢財分出去另過。 所以該有的,馮唐一點都不少,可是多的,就沒有了。 馮唐是武將,在家的時間本來就少,又哪里有那么的時間精力把每一個兒子都培養出來?培養出馮紫英一個,他已經竭盡所能。 可馮紫英還是死了。 馮家下一任家主不得不落在馮唐的嫡次子,也就是繼室之子的身上。 然后,馮唐就處處看這個兒子不順眼,覺得這個兒子樣樣不如馮紫英。他的繼室花費了那么多時間、精力培養出來的孩子尚且如此,更不要說其余幾個。 馮紫英死后,身為未婚妻的妙玉直接落發,馮唐雖然對兒子的死心中有疙瘩,可是對于這個未過門的兒媳婦卻沒有一句不滿,甚至還有幾分感動。 馮唐比任何人都清楚,馮紫英南下,皇帝是給足了御林軍的,公主也預備了足夠的軍備。而馮紫英之所以會戰死,不是因為皇帝這邊安排不夠,短了軍需和兵員,而是以西寧郡王和南安郡王等四王八公集團利用太上皇好名處處以仁慈自居的機會大肆斂財,他們不但領頭與百官一起借空了國庫,還在大吃空餉,導致南方軍隊十不足一,就是僅剩的軍隊,不但一群老弱,還個個都是老油條,不但不知道殺敵,還敗壞軍心…… 作為老將,馮唐本就厭惡此事,只不過在馮紫英出事之前,他不過是閉著眼睛,當作沒看見罷了??墒钱斔r上了兒子馮紫英之后,他的心態就變了。 他不再對太上皇忠義,因為他清楚,馮紫英之死,根由還是在太上皇身上。 他轉向皇帝陣營的原因也很簡單,在國朝財政如此艱難的情況下,皇帝和公主還掏空了家底,把馮紫英率領的軍隊武裝到了牙齒。 要知道,那支御林軍是皇帝手里唯一拿得出手的軍隊,一旦失去這支軍隊,就等同于皇帝放棄了自己最強的盾牌,而沒了這支軍隊的皇帝,幾乎就等于是把自己的性命交了出去。 馮唐很清楚這意味著什么。 跟皇帝比起來,太上皇根本什么都不是! 更別說,他兒子死后,端慧公主毫不猶豫地選擇落發出家一事。 沒錯,按照世情,那位公主殿下是君,而且還沒有正式出降,為馮紫英守節三年之后,她想嫁給誰都沒有問題。如果這位公主殿下要還俗嫁人,馮唐一句話都沒有,甚至還樂意送上一份厚厚的添妝,感激對方為他兒子守節三年。 可一想到太上皇來征求他的意見,是為了奪取公主手里的金錢和權勢,為了削弱皇帝的勢力,馮唐就跟吞了蒼蠅一般地惡心。 馮唐道:“公主雖然曾與小兒定親,可小兒未及迎親就過世,是我馮家無福?;始覟楣髟龠x駙馬,能征求老臣的意見,老臣惶恐。只是,公主守節之心甚堅,還請太上皇多多寬慰公主殿下才好?!?/br> 說的全是反話。 一轉頭,夏守忠離了馮家,馮唐第一時間就把家里幾個倭人武士叫了來。 武將出征,總是有親兵的,等武將解甲歸田或者是得到封爵的時候,這些親兵,有的會選擇回鄉,也有很多人會轉成家丁,就跟寧國府里的焦大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