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頁
賈母雖然上了年紀,但是她不蠢。她立刻就拿出了對策,那就是,讓探春和惜春兩個輪流教導賈蘭,就跟當年的賈元春待賈寶玉一般,還公開表示,將來等賈蘭再大些,就讓他去家學。 李紈看見兒子的功課沒有懈怠,太婆婆又放出了話來,這才不折騰了。 只是這對太婆婆和孫媳婦心里到底存了疙瘩,再也回不到從前。 賈母現在比過去任何時候的都迫切地需要助力。因此,她一方面更加頻繁地打發人去接史湘云,一方面也沒少在心里盤算著接林黛玉過來的可能性。 因此,這日王夫人李紈來拜見她的時候,賈母就是一副悶悶不樂的模樣。 賈母的那點心思,如今的王夫人李紈如何不知道?只是揣著明白裝糊涂,故意不給賈母機會開口罷了。 賈母最后只能自己開口:“娘娘省親,你們打算延請哪些賓客觀禮?!?/br> 王夫人道:“老太太,雖然娘娘省親是前所未有的體面,可娘娘到底是后宮女眷,不方便延請外人?!?/br> “怎么,你連你meimei都不請?” 王夫人立刻啞巴了。 薛家為了省親別墅工程前前后后拿出了三五十萬兩銀子,若是不讓薛家母女在賈元春面前露臉,只怕薛家立馬催著王夫人要銀子。為了安撫住薛姨媽,王夫人就必須讓薛姨媽薛寶釵母女拜見賈元春。 賈母便道:“我知道,這次薛家為了娘娘,可謂是盡心盡力。不過,你也別看著你meimei在跟前就忘了不在跟前的。林家為了省親別墅也出了五十萬兩的財物?!?/br> 不說賈敏出嫁時的十里紅妝,就是賈敏在林家做當家主母的二十余年里,也攢下了約合三十萬兩白銀的私房。 雖然賈敏的陪嫁私房在送回賈家之前肯定會經過仔細地檢查,但是這不等于說林如海就會吞沒賈敏的東西了。有些不該還給賈家的,林如海就是扣下了東西也折了銀子放進賈敏的私房里。 畢竟,當年賈敏進門的時候,林母曾經把碧玉玲瓏給了賈敏,這可是林家主母的象征,即便是賈敏的私有物,卻也是林家的傳家寶,不是賈家的東西。 類似的東西,賈敏手里不止一件,在清理賈敏的陪嫁私房的時候,林如海當然要理清楚。 只是很多東西對于林家對于林如海來說,都意義非凡,加上林如海愛惜名聲,因此很多東西都是高估了的。這也導致了送回賈家的賈敏的陪嫁私房格外豐厚,其中光現銀就超過了二十萬兩。 賈母說林家出了五十萬兩銀子,已經是保守的說法了。 王夫人聽說,低著頭,不說話。 李紈見狀,猶豫了一下,道:“老太太說得極是。我們娘娘固然尊貴,可宮里不比其他地方,林meimei如今又是義忠太妃義女,是端慧公主的義妹。若是能借著林meimei搭上端慧公主與皇后娘娘,我想著,若是能得了皇后娘娘的照拂,早早地誕下皇子,那才叫好呢?!?/br> 賈母聽得滿意地點點頭,而王夫人也是心中一動。 王夫人跟賈敏不對付,就跟賈敏看不上她,覺得她們夫婦目光短淺沽名釣譽不知尊卑禮數一樣,王夫人也不喜歡賈敏,覺得賈敏是個天底下最刁鉆古怪的小姑子。 因為跟賈敏不對付,所以王夫人也不喜歡林黛玉,更別說讓林黛玉嫁給她心愛的小兒子賈寶玉了。 但是王夫人并不蠢,相反,在她慈悲木訥的表象之下,是比任何人都要狠毒的心腸和對金錢權勢的貪婪。 如果林如海已死,林家的財產又已經到手,她當然不會把林黛玉放在眼里,可是現在林如海好好的,林黛玉不但是林如海眼下唯一的骨血,還是義忠太妃的義女,還有個義姐貴為皇后養女,頗得兩代君王的賞識和寵愛。 在這樣的情況下,王夫人還會把林黛玉拒之門外嗎? 她擔心的是:“老太太,這事兒,媳婦已經琢磨兩天了。雖然大姑娘是姑太太之女,可姑太太到底沒了,大姑娘跟著義忠太妃也是做不得主的。就是給大姑娘下了帖子,媳婦也怕……” 賈母不客氣地打斷:“義忠太妃不許林丫頭過來是義忠太妃的事兒,我們給不給林丫頭下帖子,就是我們的事兒了!還有,林丫頭在京里這么多年,她的生辰禮,你可送了沒?” 王夫人立馬不說話了。 林黛玉出生在二月十二花朝節,那會兒他們賈家正在為籌措銀子的事兒忙得腳不著地呢,哪里顧得上! 看王夫人的模樣,賈母就知道了。 賈母冷哼一聲,道:“林丫頭的事兒,你多上點心?!?/br> “是,老太太?!?/br> “給娘娘送消息的時候,也跟娘娘提一提?!?/br> “是,老太太?!?/br> 賈母又吩咐了許多事情,這才放這對婆媳離開。 從榮慶堂出來,王夫人面無表情,直到走出了垂花門,登上了車子,才聽她對下面站著的李紈道:“你去忙吧?!?/br> 李紈乖乖地應了,王夫人卻沒有直接回自己的院子,而且叫人往薛姨媽的院子來。 幾個月前,賈家采買小戲子,要用到梨香院,薛家就搬到了這座小院子里來,因為隔著一堵墻就是賈元春的省親別墅,很不清凈。 當然,王夫人如今的住處也好不到哪里去。 賈赦自請出宗的時候交還了世襲爵位,可是皇帝也好太上皇也罷,都沒有旨意讓賈政襲爵。相反,禮部還來了人,說榮禧堂是國公規制,賈政掩耳盜鈴地住在榮禧堂里,是為大不敬。王夫人本想拿出賈元春的賢德妃威風震懾對方,不想那禮部的官兒也光棍,直接就說,是你們搬出去,讓我們封了榮禧堂呢,還是讓他直接上奏朝廷,到時候皇帝責問賈妃就不干他的事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