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頁
書迷正在閱讀:我在地府做微商、純情小子俏?;?/a>、幻日、[綜漫]大文豪與哲學家、重回90之留學生/重生之學閥、[綜漫]柳生,來叫姑姑、訓導法則、[HP]請叫我淡定的jiejie、[綜漫]異能名為花唄、慫慫[快穿]
而綾美一開始,若松凜是將她排除的,因為表面來看她沒有作案動機,尤其在下毒手法曝光是運用藏在坐墊中的針后,綾美因為座次而產生的嫌疑也削減了??涩F在看來,她并非沒有動機,只是一般人不知情而已。 見凜如此專注于案子,安室透哪好意思再分心,他咳嗽一聲,分析道:“我們進餐的包廂,是早安排好了吧?” 若松凜點頭:“沒錯,四之宮這人很講究,做事喜歡安排的井井有條,應該下午眾人進行各種活動的時候,他已經和會所溝通好用哪幾間屋子作為進餐的包廂了?!?/br> 安室透思考說:“這樣一來,嫌疑人的范圍擴大了,只要是有心打聽的人,都能提前知道水崎……不對!”他恍然明白過來,“如果是趁人不備提前藏好的毒針,水崎的座位原本不在這里!除非兇手的目標,一開始就不是她!” 目標不是水崎的話,就是原本應該坐在那里的凜了,一想到這種可能,安室透在后怕的同時,亦感到摧心的憤怒,差一點,就在他面前,凜差點被害了。若非凜當時照顧他心情調換了座位,現在冰冷冷躺在停尸間的人就要換成凜了。 “還有另一種可能,如果是綾美,她可以在水崎沖出來要霸占我的座位之前,悄悄做手腳?!?/br> 若松凜很不愿意這樣猜測,可這完全有可能,當時大家注意力都為忽然沖出來的水崎所吸引,而坐墊位置很低,有桌案遮擋視線,即使有小動作也很難被人發現。 安室透握住她的手,明白她心中的難受,無論是誤殺還是兇手是綾美,都是凜所不愿見到的事。他安慰道:“我們先調查清楚,有哪些人問過四之宮或者會所服務員,晚餐包廂的安排吧?!?/br> * 一通詢問下來,這樣的人還真不少,她老同學們這類人,本就喜歡行事有計劃,會提前打聽包廂的安排不奇怪,不過若松凜注意到,其中就有高越智子的名字。 如果說兇手一開始的目標是她,若松凜自認在老同學里,人緣還沒差到人人喊打到地步,要說誰會憎恨她,她首先想到的就是高越智子。 若松凜看了一眼安室透,嘆氣,托這家伙的福,最近的矛盾還激化了。 安室透無辜地眨了眨眼。 二人走在走廊上,迎面撞上了佐藤和高木二位。 佐藤看見他們倆,眼前一亮:“若松桑,你在這里啊,正好?!?/br> 若松凜問:“有什么事嗎?” 高木嘴巴一漏,就將消息全部道出:“是這樣的,我們在被害人水崎的隨身物品里,發現了裝有讓她中毒的神經毒素……” 佐藤無奈:“高木?!?/br> “是!”高木這才想起,和以往不同,這次若松警官和她男友(還是追求者?)亦是潛在嫌疑人,不能向他們透漏案件消息,但是他之前與若松警官請教案情說習慣了,一時沒改過口來。 “算了,”佐藤嘆氣,然后才正色向若松凜詢問,“我想問問,那位被害的水崎小姐,有沒有抑郁傾向或者最近遭遇過很大挫折呢?” 若松凜很快明白了他倆的想法:“你們懷疑她是自殺?” 佐藤說:“不排除有這種可能?!?/br> 他們當警察的見多了,許多看似他殺的案件,其實是被害人故弄玄虛的自殺案件,如果能找到水崎的自殺動機,這是自殺案的可能性就大大的增加。 若松凜思考道:“我和水崎不同班,對她的事情不清楚,而且這次同學會之前,也很久沒見了,如果有需要,佐藤桑你們可以去問綾美?!?/br> 高木問:“是淺村綾美嗎?” “是的,”若松凜回答說,“綾美和水崎都在外務省的機構上班,對她的情況應該比我清楚?!?/br> 佐藤高木:“明白了,謝謝若松桑你提供的線索?!?/br> 二人向若松凜二人告辭,有急匆匆離開了。 “搜查一課還真是辛苦呢,”若松凜感慨完,就立刻轉向另一個方向,“怎么樣,小偵探,發現了什么線索?” 江戶川柯南從拐角出走出,篤定道:“水崎藍子絕不是自殺?!?/br> 安室透好奇地問:“什么這么肯定?” 柯南見問話的是安室透,本來還有些猶豫,要不要在這個可疑的男人面前回答,最終還是對破案的迫切追求占了上風,“如果水崎是自殺,依照自殺案件的分類,如果她希望別人知道她是自殺,就應該留有遺書,而不是讓警察遲遲不能定性案件性質,可如果她是故布疑云,想將這件案子偽裝成他殺案件,那瓶神經毒素就不應該在她的隨身物品里找到,而會被她偷偷塞給她憎恨厭惡的人,以達到嫁禍的目的?!?/br> “有道理,那你的看法是什么呢?”若松凜問。 柯南道出他的推測:“神經毒素在水崎隨身物品里,最好的解釋就是她原本才是真兇的嫁禍目標,而兇手真正想害的人是若松小姐你,只是那個人沒想到因為若松小姐你對排座不滿,最終坐上那個位置的人卻是水崎,這個她原本想嫁禍的對象?!?/br> 因為案件的緣故,妃英理和小蘭一時也不能離開,柯南趁機溜到警方那邊,打聽到了好多線索,其中就包括案發前的情形,和在水崎那兒搜到毒素的事。 “原來如此,這樣就說得通了?!?/br> 安室透不得不對這個小孩子刮目相看,讓他推理到這一步不是辦不到,只是需要更多線索佐證,花費更多時間,而他一個小孩子卻能很快聯想到這步,其思維之敏捷,已經超越常人大多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