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節
蘇安平威脅他們這是拐賣人口,是要坐牢的,李二傻家這才不情愿地放了人。 據說宋家的大丫頭接回去的時候,身上被打得遍體鱗傷,村里人見了都說這兩家人真是造孽。 至于三丫頭的情況就不同的,三丫頭才剛剛三歲,被宋家通過親戚送給了一戶結婚多年還沒有孩子的人家。 那對夫妻住在縣城,家境很好,人也正直。他們把孩子抱回去之后,就給孩子上了戶口。嚴家人找過去的時候,人家直接去公安局報案了。 最后經過公安局的調解,三丫頭還是留在了縣城,畢竟這樣對孩子更好。 蘇青梨就知道,只要一關系到蘇安平的前程,他的頭腦肯定清醒。 宋云不用養在蘇家,宋家的大丫也脫離了前世的狼窩,至于未來,她們的命運是什么樣就不歸她cao心了。 蘇青梨發愁的是,她的東西太多了,給小姨寄些什么好呢? 知道唐秋葉懷孕了,唐秋英更是擔心。想到meimei去的是南方,那里的人都不吃面食。唐秋英怕meimei吃不慣,準備給她做一些掛面寄過去。 一家人都吃了唐秋云寄過來的大米,現在自然不能反對。王鳳春把家里的白面拿了一大半出來,讓她全部加工成掛面。 做掛面可是一門手藝活,唐秋英也是以前跟著她娘學的。原本她娘是要教給她大姐唐秋霞的,但是唐秋霞嫌棄這活太麻煩不愿意學,反倒是唐秋英在一旁學會了。 做掛面的步驟很多,也很費時間,唐秋英從前一天晚上就要開始忙活。 首先和面就有講究,不能太軟,也不能太硬,面活好,發酵之后,就要開始盤面。 這一步需要兩個人一起完成,王巧慧在一旁給她打下手。就見唐秋英一陣揉搓,一整塊面條在她的手里就變成了粗細均勻的面繩。 搓好的面繩還要再放到面盆里靜置發酵,然后就到了最關鍵的步驟,就是要把這些面繩均勻的繞到兩根細竹桿上。 這一步只能唐秋英自己來做,她的動作很快,絲毫不顯慌亂。纏好的面還要再發酵一次,天亮的時候就可以出面了。 把纏好的面掛在一個高高的木架上,然后,從上往下拉伸,這一步就是最考驗人技巧的時候,唐秋英拉好的面條粗細均勻,還很有彈性。 這樣忙活了一夜做出來的手工掛面,在太陽底下曬干就可以切成長短一致的面條。 蘇青梨幫著她媽一起把面條分裝成小把,用紙包好糊住,這樣也方便給小姨郵寄。 做好的掛面,白如雪,細如絲,看著就讓人垂涎不已。嚴玉寧也是好久沒有吃過細糧的,見唐秋英一次做了那么多掛面也眼紅得很。 她知道王巧慧就是唐秋英的小跟班,事事都挺唐秋英的,只能在劉蘭香面前挑撥。 “二嫂,家里的白面本來就不多,咱們都是攙著粗糧吃。娘還是最疼大嫂了,一下子就給她娘家meimei做了那么多白面面條……” 這一次嚴玉寧卻失算了,劉蘭香并不理會她,“人家梨寶她小姨也給咱家寄了不少好東西,那大米多精貴呀,就是咱們公社供銷社也沒得賣,還有那臘rou、rou干、不是更值錢?” 嚴玉寧很委屈,“可那是給梨寶吃的,和咱們有什么關系。做掛面的白面卻是咱們全家的口糧?!?/br> 那些大米臘rou再精貴也只是進了梨寶這些孩子的肚子,她可是沒有份的。 劉蘭香嗤笑一聲,不理會嚴玉寧。當她傻嗎?梨寶小姨寄來的東西,雖然婆婆說是梨寶一個人的,但是梨寶大方,每次做米飯家里的每個孩子每人都能分上一小碗,她兩個兒子都愛吃。 還有rou干,梨寶私下里也會分給她兒子。既然這樣,她有什么好眼紅的。 再說了,梨寶的小姨夫可是軍官,這樣的親戚,她娘家往上數三輩都沒有。和軍官交好,對他們有什么壞處? 唐秋英不是沒有想到會有妯娌眼紅,但她絲毫不虧心。這么多年,meimei也補貼了他們家不少好東西,雖說是給梨寶的,但是他們家沒有分家,哪家的孩子也沒少跟著沾光。 裝包裹的時候,蘇青梨特意來找她媽。 “mama,我也要給小姨寄一點東西?!?/br> 唐秋英沒有反對,“你想給你小姨寄什么,給我就行了?!?/br> “不要,這是我和小姨的秘密,我自己裝,mama你不要看?!?/br> 唐秋英笑了,“好,我不看,你來裝吧?!?/br> 蘇青梨把準備好的果脯和rou干裝進了包裹里,上面又放了她的一個娃娃做遮掩。這是她想了好久才挑出來的,這些適合胃口不好的人吃。別墅里還有好多有營養的東西,但是怕小姨起疑心,她只能先給這些。 裝好東西,蘇青梨這才讓她媽轉身,看著她把包裹縫好這才放心。 也多虧了現在的通訊不便利,和小姨的交流全靠寫信。因為識字不多,她爸寫信的時候也是盡量精簡,說得并不詳細,蘇青梨才敢這么cao作。要是在后世,一個電話打過去,她可就穿幫了。 過完年,生產隊就開始上工了。這一次,嚴玉寧沒有了借口,只能乖乖跟著大家一起去地里干活。 第一天上工,嚴玉寧就差點沒累趴下。 她的身體服用了幾次玉露以后,肌膚比以前嬌嫩了許多,原本手上陳年的老繭都消失了。 重生以前,嚴玉寧也是在城市生活了許久的人,家務活她還能湊合著做,地里的活,她是真的不會干了。 可是偏偏生產隊里根本沒有人體諒她,見她翻地時輕飄飄的,一鋤頭下去,地里的土紋絲不動,隊里人都在那里指指點點的笑話她。 她做的活和小隊里其他人比,其實少多了,可即便是這樣,下工以后,嚴玉寧的手上也滿是血泡,胳膊上、腿上也有不少劃痕。 嚴玉寧服用了一滴玉露,肌膚很快就恢復如初了,可是第二天再下地的時候,嚴玉寧發現,她更受罪了。血泡沒了,下地干活,還會再磨出來,她身體的疼痛感更加強烈。 嚴玉寧覺得不能這樣下去了,她要想個辦法一勞永逸。 立春之后,天氣越來越暖和,生產隊通知公社畜牧站的一批豬崽斷奶了,今年要養豬的社員可以去畜牧站購買了。 其實不止是公社的畜牧站,各個生產大隊也都喂養母豬,有小豬崽供隊里的人社員挑選。 但是好多人還是覺得畜牧站的豬崽好養活,畢竟人家是靠什么科學養豬。而且在畜牧站買豬崽,國家還會補貼一些飼料。 蘇家也是要去買豬崽的,王鳳春決定家里今年還是喂兩頭豬。家里的孩子多,割豬草是不用愁的。去年的兩頭豬在公社收購站賣了八十多塊錢,自己家里還剩下了七八斤豬rou過年,怎么算都很劃算。 趁著生產隊休息,唐秋英妯娌三個就一起去公社畜牧站挑豬崽,蘇青梨也磨著她媽答應帶著她去。 年前天氣冷,路上都結了冰,家里人去公社就不許孩子跟著,蘇青梨還沒有好好去公社逛過呢。 公社離著山前生產隊不算遠,唐秋英妯娌三個一路說著話,步行走了一個多小時就到了。 她們沒有急著去畜牧站挑豬崽,而是先去了一趟供銷社。家里的油鹽醬醋、針頭線腦的都要添置一些。 蘇青梨還是第一次來公社的供銷社,這里的環境比村里要好的多了。 供銷社和收購站挨著,幾間寬敞的大瓦房,雪白的外墻上刷著一行“為人民服務”的標語。一進門就看到一圈木制的柜臺,穿著深藍色上衣的營業員在柜臺后面忙活著。 靠墻擺著的貨架上,放著各式各樣的商品,衣服、鞋子、百貨用品,雖然花樣不多,但是樣式很全。 買了一包針線,一斤鹽,還有十盒火柴,又用帶來的瓶子打了醬油和醋,唐秋英妯娌三個就沒有什么好買的了。 不是家里不缺,而是沒錢也沒有票來買。 就好比供銷社新進來的黃膠鞋,橡膠底、棉布的鞋面,看著就結實耐穿。這要是給家里的男人買一雙,穿上得有多風光呀! 可惜的是,蘇家沒有那么多的鞋票,所以他們也只能看著過過眼癮。 “走吧,”唐秋英催著幾個妯娌,“去晚了,畜牧站的小豬崽就被人挑光了。等以后咱們家有了鞋票就給他們兄弟幾個一人買一雙?!?/br> 劉蘭香和王巧慧也收回目光,大嫂的話讓她們有了信心,買了小豬崽好好養大,明年賣了錢,說不定她們就可以來買鞋了。 一行人離開了供銷社往畜牧站走去,剛走出沒多遠嗎,就見嚴玉寧陪著薛大嫂,有說有笑的走進了供銷社。 第23章 看到嚴玉寧,王巧慧最先惱了。 “大嫂,咱們喊老四媳婦來買小豬崽,她說自己有事情要做,敢情就是陪著薛大嫂來逛供銷社呀。她又不是不知道你和薛大嫂剛吵過架,她是什么意思?” 唐秋英也冷著臉,什么意思,就是和家里人不一條心唄。就因為田招娣是大隊長的大兒媳婦,生產隊里巴結她的人多了去了,也不差老四媳婦這一個。 “隨她去吧,我倒要看看她能從田招娣那里得到什么好處?!?/br> 唐秋英不在意,王巧慧卻有些不甘心,她回頭狠狠瞪了嚴玉寧一眼,這才追上大嫂去了畜牧站。 畜牧站里有不少來買小豬崽的社員,大家圍著豬圈在挑豬崽。 豬圈的味道有些刺鼻,蘇青梨雖然好奇但也不敢太靠前。再說了,她也不懂的挑豬崽,就是來看個熱鬧。 畜牧站的飼養員穿著一件深藍色的大褂,一臉的不耐煩。 “快點挑,挑好了就自己去豬圈里抓,不要耽誤時間?!?/br> 唐秋英她們早就習以為常了,她們一點都不著急。這小豬崽可要仔細挑,要找健壯好養活的,要不然萬一生了病,這一年的心血就白費了。 畜牧站里養得都是種豬,大小相等的豬圈排成兩排,中間就是一條大路。蘇青梨在路上隨意走著,最里面的一個豬圈里一位帶著眼鏡的老人家吸引了她的注意。 這位老人家年紀看著不小了,他的頭發花白,但是梳得整整齊齊。也穿著一件深藍色大褂,腳上是一雙防水靴子,正站在豬圈里在認真記錄著什么。 蘇青梨看了一下,周圍所有的豬圈只有他站著的那個豬圈最干凈。 老人家也能發現了蘇青梨,他扶著眼睛很和善的笑了笑。 “小姑娘,你也會挑豬崽嗎?” “爺爺,我不會挑,但是我覺得您肯定會挑豬崽?!?/br> 老人家來了興趣,嘴角的笑意更深了。 “那你說說看,你怎么知道我會挑豬崽的?!?/br> “我就是知道,您年紀大一些,工作還比他們認真,一定比他們懂得多,肯定是專家?!?/br> “哈哈哈……”曾經的農科院教授姚教授被徹底逗笑了,“好,你這個小姑娘有眼光,要不要我幫你挑一頭小豬崽呀?” “可以嗎,爺爺?” “當然可以了,”姚教授指了指自己面前的這一窩小豬崽,“這些是我培養出來的新品種,你不要看著它們的個頭不大,但是它們對飼料的要求不高、增重速度快、rou質好,特別適合咱們這個地區喂養?!?/br> 蘇青梨雖然不懂養豬,但是她相信眼前這名老人。因為在他身上,蘇青梨看到了她大學教授的影子,也是一心狂熱做研究的人。 蘇青梨趕緊招呼她mama過來,“mama,你來挑這里的小豬崽,這位爺爺說,這些小豬崽好養活,還長得快?!?/br> 姚教授挑了挑眉,這個小姑娘不簡單呢,年齡看著不大,居然能從他的一番話里總結出最重要的信息。 唐秋英看了看豬圈里的豬崽有些猶豫,她剛才已經在那邊看好了兩頭小豬崽,看著都要比閨女選中的這些個頭要大一些。 “mama,這個爺爺一看就很厲害的,你就相信他吧,絕對不會錯的?!?/br> 姚教授被小姑娘這么信任,也有些不好意思了,只能跟著開口。 “這位女同志,這些豬崽確實好養活,你放心抓回家,喂到年底絕對要比其他豬長得好!” 唐秋英見閨女堅持,也只好答應下來,”那行,就在這里抓一頭吧,我在另外一豬圈還看好了一頭?!?/br> 最終,唐秋英抓了一頭通體全白的豬,在蘇青梨看好的豬圈里,抓了一頭耳朵帶一塊黑色的小豬崽。 兩頭小豬崽就花了二十塊錢,這可是一筆很大的開銷了。怪不得來畜牧站買豬崽的人家大都只買了一頭,原來養豬的成本也不低呀! 蘇青梨給兩頭豬取名小白豬和小花豬,還興沖沖地跟著哥哥他們去山腳下割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