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縱深戰略
書迷正在閱讀:我的飛船炸了、[綜漫]求你讓我狗帶行不行、[綜漫]非人類秘史、第三種絕色、金牌二五仔[綜主鬼滅]、[綜漫]干物王!閃閃、[綜漫]如何在武偵宰面前披上文豪宰的人設、逆命戰歌、[綜漫]善逸抱到了荒神大腿、有貓就是能為所欲為
腹誹歸腹誹,他拿回東西,立刻轉身,雙手奉上,畢恭畢敬。中年人接了過來,用手掂了掂,笑道:“我說是我的,你就信嗎?不想讓我證明一下?” “別人我不知道,但是你哪做的出貪人錢財這種小家子氣的事情,”少年笑道,指了指自己的眼睛,“我這雙眼睛,不會看錯人的?!?/br> 年紀雖輕,做事卻豪邁。中年人想著,饒有興趣地問道:“小英雄,你叫什么名字???” 少年聽出對方語氣里的戲謔,自己被人當作了小鬼頭,頓時有些不快:“很快,我就會揚名天下。到時候,你自然就會知道我的名字了?!?/br> 這樣的答案讓老家仆哂然一笑,似乎覺得少年的回答太過狂妄。中年人卻覺得少年心性實在是可愛的很,半是玩笑,半是認真地說:“好啊。等你揚名天下的時候,我請你喝酒?!?/br> 少年仿佛沒有聽見,轉身離去,只是揮了揮手,仿佛在向世界宣告自己的出發。 看著少年離開的背影,中年人不知怎的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孩子,原本已經輕松的心情,再次變得沉重。 xxxxxx 少年把那小賊教訓了一頓,打了幾拳,原本有些沉重的心情舒暢了許多。 在春雨里,少年走進了小巷。他的手指撩過一塊塊青磚,撫過一絲絲綠苔。 在春風里,少年走上了小橋。他的雙腳跨過一階階石梯,踩過一片片柳葉。 有人跟他打招呼,他輕輕點頭。 有人跟他聊家常,他靜靜微笑。 他走到經常去買菜的那個老婦面前,跟她聊了一會,打聽了幾種菜最近的菜價,然后離開。 他走到那個經常說教自己的老舉人面前,微笑著聽他講了那個重復了無數遍的故事,然后離開。 最后他來到那個說書人的書場,看著說書人的十二歲的女兒,走了會兒神。那個女孩雙目無神地看著前方,聽著父親口中的故事,聽得入神,小小的手在膝蓋上無意識地搓揉著,嘴角甜甜的笑溢滿了酒窩。 突然,她仿佛意識到了什么似的,扭頭面向少年,滿是霧氣的兩眼有些凄惶。 少年黯然地離開,步履有些沉重。 少年想用聽的,用看的,用自己能用的一切方式,來記住這個小鎮。 他也想用這些,讓這個小鎮記住他。 因為今后,可能就不會再回來了。 做完這一切的他走出小鎮,又走了一段路,走到了老泉鎮的界碑處。 很多人站在那里等他。 鎮前的那一塊界碑,就是鎮里的老人也說不清它有多少歷史。只是直到今天,它依然在風雨里默默地守護著這個小鎮。 老泉鎮不大,僅有一千多人。然而今天,幾乎一半的老泉鎮百姓都來到了這里。他們站在鎮前的那塊古老界碑后,熙熙攘攘,黑壓壓一片,看起來蔚為壯觀。 “二先生,你路上可要小心??!” “二先生,到了京城你可一定要寫封信回來報平安??!” “二先生,這是我家婆姨煮的茶葉蛋,你收下吧?!?/br> “二先生,二先生,這是我連夜趕出來的鞋。你走那么遠的路,肯定得換。收下吧……” 一個路人看到這種情況,吃驚地向身邊的人打聽:“這個少年是什么人?為什么你們對他這么尊敬?” “你是外鄉人吧?”看了一眼對方,回答的人臉上露出一絲無意遮掩的驕傲,“尊敬是當然的。他叫姜云,是我們這里的教書先生!” 云夢在馬上得天下,卻并不忽視文教。云夢人尚武,卻不輕文。云夢的讀書人多達前朝的三倍,周邊諸國的讀書人總數也不及云夢一半。在云夢,三歲識字、五歲能文的神童或許不多,但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先生,雖說少見,倒不足為奇。 所以問話的人只是哦了一聲。 他扭頭看著姜云,又問道:“他這是……” “哦,春闈將始。二先生就要去京城考試啦!我們是來給他送行的?!?/br> 春闈即是“會試”,舉人方可參加。會試的第一名,即為會元。而之后的殿試之中拔得頭籌的,則是三年方一出的“狀元”。 問話的人將目光投向人海,眼中的疑惑更深。 “就算是在我們春河縣,也沒見哪個舉人老爺上京趕考這么多人送行的?!?/br> 誰知道這話說出來,對方卻好像受了天大的侮辱似的,臉孔在微寒的春雨中紅了起來,像極了鍋里的螃蟹。 “我們云泉鎮本來沒有書塾,想要讀書的孩子都得天不亮就起床,到十幾里地之外的小鎮讀書。直到十五年前,姜明先生來到我們這里。他以庭院為書塾,教附近的孩子讀書認字,學費卻是僅夠糊口。后來鎮民自發地建了一個學堂,讓他可以在那里教孩子們讀書寫字!”那個鎮民回憶著,臉上充滿了對歲月的感慨,“而這個姜云啊,就是那個先生的弟弟。當先生來我們小鎮的時候,姜小先生還只是個嬰兒呢??墒沁@個姜小先生了不得。姜明先生經常出門游學,所以姜小先生六歲就開始代兄授課。后來他就成了書塾里的二先生。不要小看他,在他施教的八年里,書塾里已經教出來一個進士,六個舉人了!” 老泉鎮不大,而且也并不富裕。然而在這樣的條件下,八年內出了一個進士,六個舉人,這種紀錄,足以使每個老泉鎮的鎮民作為驕傲的本錢。 從對方的語氣中感受到那無限的驕傲,路人雖然猶自難以相信,卻識相地不去表示心中的懷疑。 “還不止這樣。有人看不起病,有人想寫家書,有人要給孩子起名字,這家的屋子漏雨了,那家的地里鬧野豬了,只要大家有事,都會去找大先生。而大先生呢,有求必應。如今二先生要去考試,大家伙當然要得去送送,你說是不是?” 路人似乎明白了什么,錯愕地看向少年。 少年有點窮于應付,臉上漸漸地露出了汗水。他開始在人群里左顧右盼,似乎在尋找什么,但是臉上漸漸失望。 “對了,大先生人呢?”終于有人意識到這個問題,沒有大先生,這場送別自然就不完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