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寧做太平犬,不為亂世人
書迷正在閱讀:meimei如此多狡、牽絲(下)、超英的陰陽師房東[綜英美]、[西幻]我爸和我爹是死對頭、[綜英美]都鐸王冠、一胎三寶,蜜婚總裁輕點寵、網游之潛行吧巫師、我的飛船炸了、[綜漫]求你讓我狗帶行不行、[綜漫]非人類秘史
俗話說得好“寧做太平犬,不為亂世人”。這句話可不是憑空飛來的??v觀中華上下五千年,中國歷史的一大特色就是一治一亂,盛世得大治,亂世為犬不得。治亂轉換之間,天下往往要經過長達數十年的戰亂,而大亂必須大賢,往往到了最后,可能就是某一英雄或者梟雄一舉平定了天下,隨后便會開始了新一輪和平時期,若是平穩由此沒準可以迎來盛世。諸如漢,唐,明三朝便是如此。 常言道,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三國這個亂世之前,中國便曾有春秋戰國這個更加紛亂的時期,周以分封制天下,不想經過了周朝悠久漫長的統治,天下諸侯便會不再安于自己的封地,互相攻伐吞并,其后便有了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如果這一時期,天下各國都如此隨遇而安,那么就不會有之后的各種治亂交替。戰國七雄中的秦國積數代之繁華,終于在秦始皇一舉之下滅了其他六國,開辟了大一統的秦朝。隨后始皇以三個統一徹底為治亂埋下最初基礎。 秦雖被滅,可始皇給了漢朝一統的資本。劉邦這項羽的基礎上迅速將天下一統,隨后漢朝繼起。東漢晚期,若不是東漢被董卓,趁兩大集團勢力空缺之時鉆了空,根本不會發生董卓之亂,而之后的群雄紛爭,竟然最后演變成了魏蜀吳三分天下的局面,可是,最終還是三家歸了晉。 而晉朝的統治并沒有長久,晉得之與魏,來的輕巧,亡的也可憐??v觀數千年,晉朝是唯一一個亡于兩個白癡皇帝的朝代,也因為晉無大治,導致無力抗衡北方異族。使的晉之后的亂局變成中華最悲催的數代,在這之間有五胡亂華,有十六國的分裂,而且這一分裂持續了漫長的一百多年,即使后來勉強南北相繼一統,也只是南北對立,這便是南北朝。而南北朝時期,事實上還是一個分裂的亂世。唯一不一樣的不過是,已經逐漸在走向統一。終于,南北朝的對峙最終被楊堅的隋朝輕松的統一。 因為有了隋朝的基礎,唐很輕松的一統,然后又有宋、遼、金、西夏的對峙分裂,然后被元朝統一。而這一時期,說統一是假,說奴役才是真的。元朝的勢不可擋,是無法抗拒的,也正因為他是以奴役為標準,所以引起了漢人的強烈反對。若不是出了朱元璋這個亂世大帝,恐怕奴役還會延續。朱元璋用了16年時間,從東向西,戰線長達數千里。就是如此艱難之下,朱元璋仍然統一了天下。而隨后的明亡,只能怪命運弄人。 每次戰亂,都有大量人口因此死亡。中國早在漢朝時期就達到了五千多萬人口,但歷經一千多年的變化發展,到晚明時期也才只有一億多點。人口之所以增長緩慢,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戰亂,以及因戰亂而引起的饑荒。比如東漢時期的156年,人口在5000萬之上,但三國時期的公元221年,全國人口只有90多萬,下降了98以上。當然,這其中有統計的漏報,因為在戰亂期間,統計工作不可能做得那么到位,但從古人的文字描寫,也可以知道,大量人口損耗是不爭的事實。比如曹cao曾寫道“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比羰枪鈴淖髌方嵌热シ治隹赡苁强鋸埩?,可根據數據分析,這很顯然是真實的描寫。 每一次戰亂都是人類的一場噩夢,因此,有了一句話“寧做太平犬,不做亂世人?!眮y世之中,人能活命就不錯了,哪里還有什么尊嚴。而相比于盛世之下,很多時候,狗吃的東西可能比亂世人吃的東西還好。 可是,盡管如此,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另一個事實,亂世中的人才,青史留名的往往要多于盛世。比如春秋戰國時期,除了那些著名的五霸七雄之類的國君,還有孔子、孟子、老子、莊子、孫子、蘇秦、張儀等等諸多非常有名的人物。這些人每一個都有其獨立的思想,有其主持的學說,游走于列國之間,施展其所長,希望拯救天下,達到治的局面。如此的百家爭鳴,也只可能出現在分裂國家。 可以說,正是春秋戰國時期產生的思想,打造了中華文明的基調。此后的歷史,就在這個基調中前行。秦末之亂,有劉邦、項羽、張良、蕭何、韓信等等著名的人物涌現。在三國時期,杰出人物也是一批接一批。諸葛亮、周瑜、關羽、張飛、荀彧、司馬懿,以及曹cao、劉備、孫權等,無一不是名流千古的人杰。 就是民國時期,同樣也是牛人輩出。胡適、魯迅、黃興、蔡鍔等,以及后來新中國的元勛,都是在那個時代成長起來。那么,為什么亂世反而容易出英雄呢? 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亂世對人才的選擇模式發生了重大變化。和平時期,人才要出來,要經過各種考核,各種考試,比如古代的科舉考試,現代的高考等等,然后,到了工作崗位,又是各種論資排輩,各種業務考核,一輪輪下來,最后,人才的棱角早已被磨平,雖然學會了為人處事,學會了各種圓滑,但闖進兒早沒了。而在亂世,只要有才能,立馬就能脫穎而出。比如項羽,二十多歲就做了天下的霸王,而諸葛亮出山時候也才二十多歲,但劉備對他言聽計從。如果在和平年代這可能么?這是顯而易見的問題,根本不可能。 所以,亂世也有亂世的好,只要有水平,總能脫穎而出。比如劉邦本是一亭長,主要就靠著自己老家的一幫人,就坐了天下。而他手下的蕭何,原來也不過是一個縣里的小吏,但后來卻成了名聞天下的賢相。要是在和平年代,蕭何一輩子可能也就寫寫文書罷了。閱讀請關注微信號rd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