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頁
最后一戰時神龍所經之處海水翻滾,分裂兩旁,共工戰敗怒觸不周山,四極崩裂,天河傾瀉。女媧煉補天石,以補天石在四極的舊址上重立化靈池。 至此,蒼穹自西北傾斜,江河滾滾東流。 神龍帶來的火種被百姓們保存,女媧伏羲教授他們農耕漁獵。而后眾神退場,人皇的時代開始來臨。 天清地濁陰陽運轉,世間的人們繁衍生息,足跡遍布山川河谷。為了不與人相爭,瑞獸也紛紛前往靈氣鼎盛的地方隱居,后代們輕易不干涉世事,履行對神的承諾。 直到道祖入定,人間開始出現了修士。 通靈一脈在第三代姚虛時發揚光大,修士與瑞獸的和諧共處達到了頂峰。八千里山河內,但凡靈山靈水,都有修士與瑞獸共同治理,其中最美的一處就是翠微山。 那時的翠微山沒有后來那么一枝獨秀,只是普通的靈山。 姚虛在此傳道受業,因為道祖徒孫的頭銜與對通靈術的傳承,慕名而來的修士絡繹不絕。有的沒有天賦,學了幾十年毫無進展便自請離去;有的資質卓絕,留在姚虛身邊與他一起修行;更有甚者只借地方修自己的道,與姚虛不同也被包容。 翠微山百家爭鳴,一時是天下修士都向往的地方。 千年前,道祖飛升成仙,此為順應天命而成。但凡人超越自然常規必會有所征兆,補天石突然出現了裂縫。 化靈池陰陽失衡,眾大能親自趕往四圣獸隱居的地方,拜托那四位出山相助。 只有居于東海的青龍不肯。 蕭白石一直往前,這些千萬年前的往事如走馬燈地來回轉。他都知道的,但從開天辟地這么看一次,仍是深受震撼。 但為什么青龍不肯呢? 那聲音似乎知道他的想法,道:“陰陽失衡禍害人間,吾棲息百年,又是嶄新天地?;`池可被任何有靈之物封印,為什么要吾做犧牲?……” 無論是誰,只要入了化靈池,就是永世不可超生了。 朱雀已成百鳥之王,白虎后代尚存,連玄武也分出了神龜與靈蛇兩支安靜地活在世上。而祝融坐騎因背負神火繁衍困難,到千年前,世上只剩一條龍了。 青龍再入化靈池,那光明宮的神之血脈就此斷絕。 “姜緣找到吾,說,他有辦法能讓吾逃出生天?!鼻帻埖臍埢暾f話比先前流利了一些,它氣喘吁吁,不時痛苦呻吟,將那段回憶撕扯在蕭白石面前。 它相信姜緣——或者說相信翠微山——不會騙自己,卻不想姜緣通靈之后,就毫無預兆地用魔氣吞噬了它的神識。 姜緣利用它去證道。 “但什么是姜緣的道呢……” 蕭白石喃喃,身側忽地閃過一道劍光。 他辨認出這是應長風的劍光,外面不知如何了。蕭白石略一思忖,見青龍似乎害怕這劍意,頓時發出一聲慘烈的咆哮。他不由分說拽住了即將逃走的那一縷靈識——在走馬燈中分辨出青龍殘魂躲藏的方位,蕭白石不敢肯定,只能去試。 第一下撲空,第二次往東邊去,蕭白石的元神碰到它后立刻拋出分神,兩條幻影前后堵截。青龍靈識高度緊張,又只是一縷殘魂,即刻被他圍住了。 蕭白石不敢任何松懈,即刻劃出兩道符咒釘在那殘魂與龍骨的縫隙,頸間長命鎖不知何時亮得越發耀眼—— 六合以為開,八荒以為載。 “周天不滅厚土不禁,清濁兩分,陰陽兩合,神識在吾身,敕!” 語畢,蕭白石感覺肩上陡增了千鈞之重,壓得他差點胸骨碎裂。他強行撐住自己,那殘魂雖不在自己靈識之內,但與元神糾纏著,他不能放。 魔氣突然追了上來。 又是劍光,魔氣尖銳地叫喊,青龍殘魂瑟瑟發抖咆哮,掙扎著向上竄去。蕭白石再抓不住它,正要放手,靈犀一閃有了對策。 他咬破指尖元神歸位,不顧眼前到底誰在廝殺,自己死死地拖住了那白骨的龍尾。 當中魔氣深入雙手脈門侵染神智,蕭白石還能自控就無暇顧及更多了,在識海中問它:“你這次信不信我?” 青龍沒有回答。 蕭白石道:“你的頭顱,被壓在翠微山的邊緣了。如果能找回全部的遺骨,說不定殘魂可以就此安息于天地間……我能做的就這么多,你信不信我?” 被封印八百年后還是一條死路,活不成,它會同意么? “孤魂回歸光明宮,”它終于道,“吾允你?!?/br> “好?!笔挵资c頭,在殘魂與魔氣的糾纏中回頭喊了一聲,“長風!” 劍修發帶不知何時斷了,聞言扭過頭來時長發鋪了滿臉,應長風沒有修飾自己,奮力阻止姜緣殘魂的劍氣,喝道:“什么?” “去后山!” 一言既出,應長風立刻明白了蕭白石的意思,他冷哼一聲,手中遠山黛劃出如滿月一般的弧度,再無半分保留,狠狠劈下。 劍意與劍意相碰的一瞬間,魔氣滌蕩,嘶吼盛滿了整個山谷。 作者有話說: 一些引用的神話故事的注解: 1、關于“共工怒觸不周山”的對戰雙方,文中因為情節需要,采《史記·補三皇本紀》版本為共工和祝融。 2、關于“祝融”,《山海經·海外南經》中寫,祝融坐騎為龍(“獸身人面,乘兩龍?!保﹤髡f住在昆侖山光明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