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頁
書迷正在閱讀:人類清除系統、諸天建設系統、他們的嬌寵[高H NP]、崽崽是全世界的希望、那一只小飛天兒、我,神明,救贖者、地球今天也要賺錢養月亮、我,反派親爹,仗崽欺人、一級茶藝師修煉手冊、軍痞農媳:山里漢子,寵炸天!
這道問其實并不算難,圣人只針對如何在以百姓為本,創建國家后要如何推行之有效的辦法與技術,能使得被管理的民眾可以“不令而行,不言而信”?要遵從這些治國良策,就需要先思考明了這些法子,故而發問孝廉要如何解釋,如何思辨,為治國獻出良策。 圣人發問后,便給了諸位孝廉足夠的時間去思考,甚至還能在這殿內走動。 待時辰到了后,圣人其實是有些期待的。 第一個回答的孝廉大抵已有四十多歲,他站起身來拱手作答,雖然流暢自如,可仔細聽來他的話,只能總結為幾個字。 漂亮的廢話。 但是有了第一個人做開頭后,也有人陸陸續續回答了。 太子坐在前頭聽著這些孝廉的回答,雖然面色依舊如常,像是在溫和聽著那般,卻知道這一遭圣人必定是會失望了。 這已經答題的十幾人中,竟然無一有得用的見解,更多的是陳詞濫調,要么是重復前人的話。 這些孝廉們都尊崇圣意不敢抬頭,不見其上圣人的臉色已經不大好看了。 而更瞠目結舌的事還在后頭,在前面那十幾人說完后,余下的諸位竟然是面面相覷,無一敢起立回答,就像是當真無對策以答,這還不如前頭那十幾個呢! 圣人沉默了半晌,對著太子說道:“高明,你來出一題?!?/br> 太子殿下應喏,起身面對諸位,袖手思忖片刻,“夫子何以為曾參說《孝經》?” 有人答:“夫子以弟子中參稱最差,所以為說?!?/br> 太子不說其對或者錯,只淡淡說道:“《禮記》云:公明儀問曾子,曰:夫孝子先意承志,喻父母于善。參直養而已,安能為孝?據此而言,參未云孝?!?/br> 答者掩面而退,不敢再言。 太子殿下頭戴冠冕,一身淡黃朝服,雖面容稍顯蒼白單薄,袖手立于諸大臣與孝廉面前時,其灼灼光華縱是日月亦不敢爭輝。 他觀諸位已經稍露膽怯焦躁的孝廉們,平靜再問:“《禮》云:居處不莊,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蒞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戰陣無勇,非孝也。五者不遂,災及于親。此五孝施用,若為差等?” 孝廉們沉默,許久后依舊無人能答。 太子殿下翩然退后,留待諸大臣再再發問。 這是這場面就極為難看了,能被圣人留下來旁聽的大臣們其學問之高深,便是圣人都須得與他們辯駁一二。 光是虞世南三問,就已經問到有人心態崩潰,更不用說后頭還有那孔穎達之流,皆是傾世大儒。 待對答稍告一段落,圣人有些倦怠地揮手,讓宮仆先把孝廉們都帶下去,這才對太子與大臣們嘆息說道:“我本是欲廣納天下良才,故而發此詔令??扇缃窨粗饲榇司?,海內賢哲,將無其人耶?我真是太擔憂了?!雹?/br> 虞世南淡然說道:“圣人之詔令,初衷自然是好??膳e孝廉此事,東漢已有前例。倘若放任自流,便會有發生‘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膱雒?,如今不過是通州諸位稍有自己的心思,才會有今日之果?!?/br> 虞公所說皆是直率坦然之言,聽來有些刺耳,但圣人聽了還是有些寬慰。到底只是諸州各有心思,上報的孝廉賢良不合規矩耳,總好過圣人此前所言“海內無賢哲”那般,那才真是令人驚憂。 孔穎達亦是答道:“圣人不若把這些孝廉者放歸,有其賢良德孝者,未必確有其才。故而讀書科舉此事,確有其效用。圣人自可詔令諸州,日后舉孝廉者,若所舉非其人,則罪加一等。方能減緩一二?!?/br> 圣人頷首,此事就此作罷,放歸各色。 可雖未治罪,卻也下詔敲打,此事可一不可再! 待大臣與孝廉皆散去后,圣人這才對太子說道:“我心甚憂啊,這諸州舉薦上來的人還能如此,詔令下達如何能當真行事?” 太子殿下寬慰圣人,“阿耶,兩位老師所言極是。此事雖然虎頭蛇尾,卻也為您揭露了此等弊端,焉能知道是否乃塞翁之馬?兒臣以為,讀書還是重要些,能辯陰陽是非,能曉孝悌良善,能懂治國良策。只不過大唐至今頒布法策僅有十數年,還是需要時間沉淀?!?/br> 虞世南與孔穎達都是行走東宮教導太子的大儒之二,故而太子常稱老師。 圣人笑著說道:“高明所言甚是,今日之責問,卻也有所收獲?!?/br> 這大唐最高貴的父子二人一前一后,沿著宮墻慢慢踱步。雖圣人關切太子,太子尊崇圣人,可這父子的關系一直有些緊張,少有能如今日這般融洽。 或許也有近來長孫皇后病重的緣故,長久的臥病在床,讓這父子二人皆是緊張,這悄然地消融了一部分的堅冰。 兩人行至立政殿,近來皇后身體不適,長居殿內休養,太子與諸位皇子公主時常去侍疾,對這條宮道已經熟悉到一草一木皆銘記于心的地步。 太子殿下站在殿外,長久地凝望著立政殿。 圣人難得能感覺到他這位一貫得體又手腕了得的太子竟有些近鄉情怯之感,他有些為觀音婢吃醋地想著太子可從未如此關切他,但轉念卻也很是寬慰。 立政殿的宮女出來答,昨夜皇后有些心悸睡不踏實,至清晨吃了湯藥后,這才轉而睡著。 父子聞言,便沒進去打擾長孫皇后,圣人帶著太子往東西橫街走,頗有種要親自把太子送往東宮崇賢館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