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頁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透視醫圣、病嬌影帝,輕點親!、我在反派大佬身邊臥底、異能詭妃:邪尊,好火爆
偶然有鄉里的富戶,愿意給出嫁的閨女五十塊錢的嫁妝,那都是了不得的事了。 可是五十塊錢怎么能和手表還有收音機相比,要知道后者不僅需要錢,還需要各種票據才能購買。城里的工人很容易弄到各種票,但是鄉下的農民想要弄到就難了。 比如以劉山家的家底,費勁巴拉的也只弄到了一張縫紉機票。 劉爹劉媽還挺想給劉山弄輛自行車的,出行方便不說,結婚的時候劉山騎車去接新娘子也非常有面子。 可他家有錢,卻弄不到自行車票,那自然買不成自行車,于是只能作罷。 劉爹劉媽看到兒媳婦帶來的嫁妝,也得意了起來。 其實這段時間,村里有不少長舌婦在劉媽耳邊念叨,說蘇玉這不好,那不好,干啥啥不行,吃啥啥沒夠,以前還有她娘家父母給她補貼,日后結婚了她娘家還能繼續給她補貼?那是不可能的。那蘇玉不就要完全靠劉山養著了。都說這樣的兒媳婦娶回來有啥用? 劉媽已經接受了蘇玉不能干的事實,但是蘇玉也有優點,比如她是城里人,她是高中畢業的知識青年,她做飯的手藝好,她比村里的姑娘皮膚白長得更好看等等。 但即使這樣,老有人在她耳邊念叨說蘇玉不好,劉媽也挺煩心的。 現在兒媳婦的嫁妝一下子就把這些長舌婦震翻了,村婦們只顧著震驚和艷羨,都忘了她們說過的蘇玉的種種不好了。 劉媽心里頭得意了,對這個兒媳婦也更滿意了。 其實放到城里,蘇玉的嫁妝就不算震撼了。雖然在城里這也算一份不錯的嫁妝,但是城里有些家底的人家,或是疼愛女兒的人家,也會準備差不多的嫁妝。富裕的人家,比如蘇玉的嫂子娘家,還會準備完整的三轉一響。城里的工人有固定工資,還會每月發錢□□,積攢個幾年,給女兒積攢出一份這樣的嫁妝出來,并不算很困難。 但鄉下的村民,一年到頭只有糧食分配到家,要想買點油鹽醬醋之類的生活用品,還要先進城把糧食換成錢。所以對鄉下人來說,手表和收音機那就是完完全全的奢侈品了。 劉山和蘇玉結婚之后,就找了大隊長,給蘇玉換了一份不用下地種田的工作。讓蘇玉去打豬草喂豬。這是一份比較輕松的工作,每天也只有三個工分,和蘇玉過去拿到的工分差不多。 蘇玉還要負責家里的一日三餐,以及一些簡單的喂雞和打掃之類的家務??傊啾认碌胤N田要輕松許多。 一家人最愜意的時光,就是一邊吃著晚飯,一邊聽著收音機的時候。 相比于劉山蘇玉小夫妻喜歡聽聽新聞之類的節目,劉爹和劉媽更是沉迷于收音機,因為每天晚上,收音機里都會有連載的評書節目,不是岳飛抗金的故事,就是楊家將打仗的故事等等。劉家的爹媽簡直要聽入迷了,一天不聽都不行。 第150章 蘇玉的嫁妝導致村里出現了一陣子的知青熱, 村民們忽然發現,這些知青們雖然少有能精通干農活的,但是一個個的家里還真有錢。如果和知青結親, 那能得到的聘禮或者嫁妝還真不少,即使知青們不算能干,好像自家也并不吃虧。 不過這熱度沒有多久就過去了。 歸根到底還是那個原因, 知青和當地的文盲村民有觀念和文化上的壁壘, 知青們即使過得不太好,也不大可能瞧得上劉家村這些既窮又沒有文化的村民的。 劉家村像是大隊長家, 還有劉山家這種經濟寬裕的家庭并不多,更多的人家都是拖家帶口的一大家子人,哪怕有能干的年輕人, 家庭的負累也不少。 雖然知青們也不是個個都努力上進, 也有像蘇玉這種好逸惡勞的,但他們想要在當地結婚,至少也要選擇縣城里的人, 能幫他們在縣城安家,甚至調到縣城去工作的, 才是上上之選。 像是蘇玉想在本地找人結婚的時候, 她在縣城里沒有什么關系,也找不到縣城里的工人結婚。至于劉家村的年輕人,她統共也就找出了劉建軍和劉山兩個家庭經濟條件合適的年輕人。 現在劉山結了婚,那么村里也就剩了一個劉建軍家庭條件比較優越。 可是劉建軍長得矮墩墩的,雖說是村里文化水平最高的人, 其實也就是初中畢業的文化程度,在知青們面前實在不值一提。 而且劉建軍因為他爹是大隊長,平時頗有些高傲, 一心想娶個城里的姑娘,還想去縣城里當工人。他平時并不愛下地干農活,別說養活自己和媳婦,他現在都靠爹媽養活呢。 現在又不是封建世襲的社會,劉建軍他爹是能拿工資補貼的生產大隊的大隊長,但是劉建軍自己將來不大可能也能當上大隊長。就憑他那高傲瞧不起人的性子,以及很少下地干活的作為,在劉家村就不能服眾。 所以綜合來說,劉建軍個人的條件也說不上很好。若不是他爹手里攥著推薦參加教師考試的名額,劉建軍上一世是絕對娶不到宋芳芳的。 至于村里其他的年輕人,在婚姻之事上,的確是沒有什么優勢。和村里的人結婚,知青也不能不干活,也不能比現在過得更好,甚至可能因為在鄉下結婚而永遠沒有回城的機會。在這種情況下,知青們寧愿在內部解決婚戀問題。 劉山和蘇玉結婚之后,雙方都很滿意這段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