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頁
書迷正在閱讀:回到親生家庭后我被安排聯姻了、木葉之隱藏BOSS、魔尊錯娶仙君之后、朕不想當皇帝、暗戀我你不早說[娛樂圈]、藍霆之主、女裝大佬在線撩人[穿書]、深寵[重生]、反派今天能哄好嗎、穿成雪豹幼崽后我成了團寵
支教授拿著沈星極的答卷,迅速看了起來。 他微微地皺了一下眉頭。沈星極的答題思路竟然遠不在他意料之中。一般人拿到這個題目,思路方向都應該是人造神經、機械徹底生物化、機腦的極限突破這方面的, 對比之下沈星極的答題思路就顯得過于簡單,他竟然只是在說機械的預判能力! 但支教授很快就調整了心態。沈星極才二年級呢! 三英大學是六年制, 一年級、二年級都是打基礎,學得東西很多但不精, 三年級、四年級略有提高, 五年級、六年級才開始在某一領域真正深入。沈星極剛讀二年級,他也許在機械改造方面遠遠超出了同齡人,但還需要花時間培養他的專業深度。 機械預判是一個什么概念呢?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一個機器人和一個人類玩剪刀石頭布的游戲。機器人擁有龐大的數據庫和強大的分析能力。它根據往期數據判斷出人類大概率會在第一場游戲中出拳頭,于是它出了布,這算是預判。同時,在隨后的幾輪比賽中,它在人類出手的那一瞬間,人類還沒來得及做出具體的動作,它根據人類胳膊上的肌rou變化判斷出人類這一輪會出剪刀,于是它出了拳頭,這也是預判。 早在地球時期,機械就已經能做到這種程度的預判了。 發展到現在,機械預判已經非常強大。巡邏機能在一個人類從岸邊跳到河里去的前幾秒,就預判出他到底是想要游泳,還是想自殺;也能在搶劫犯掏出武器的前幾秒預判出他對周圍人有攻擊性;預判交通事故的發生提前解決安全隱患更不用說了。 總得來說,機械預判并不是什么復雜的概念。 在人機轉化方面,確實也發展出了機械預判分支,但更多的都是生活化的機械運用。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機械預判只能起到一個輔助作用,不能讓之成為主導。說真的,如果機械預判那么有用,人類早就用智能機甲取代需要人類駕駛的機甲了。 沈星極卻在答卷里寫到,提高機甲的人機轉化率可以從機械預判入手。 支教授繼續往下看。 沈星極說的機械預判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機械預判。 首先,它并不仰賴大數據。在戰場上,過于仰賴大數據只會壞事。因為戰士們的最終目的不是讓自己在戰場上活下來,而是要取得戰爭的全面勝利,他們要聽從指揮官的指揮。上一次在面對這種情況時是這么打的,但這次指揮官運用了新的計謀。 其次,它并非單純地分析機甲戰士的肌rou變化趨勢。單純分析肌rou變化趨勢沒有用??!就算分析出了機甲戰士在0.36秒以后要抬起右臂,你知道他是要動用右臂上的粒子炮呢,還是激光炮呢?在戰場上,任何一點失誤都有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后果。 沈星極提出了一種全新的預判模型,用微粒子流來預判腦波。 “太異想天開了!”支教授喃喃地說。 現在的年輕孩子們真是太敢想了! 對于支教授這種程度的大拿來說,沈星極寫的東西,他不存在哪里看不懂的。沈星極這個模型中存在一些致命問題,因為他缺乏實驗條件,很多數據都相對模糊。這太糟糕了,如果這是支教授的學生交給他批改的論文,他肯定會打回去讓他重寫! 但論文的準備周期有多長?寫論文時能動用的資源有多豐富? 沈星極這篇文章卻是在一場比賽里花了不到一天的時間寫成的。他甚至都沒有一個可供他獨立使用的實驗室!在生物機械這塊,沈星極更是只上過幾節專業大課! 支教授已經看到了這個模型的價值! 倒不是說人機轉化真的就需要這個模型。搞科研就是這樣,有時理論很新穎、很完美,卻沒法在現實生活中得到運用。但這種理論就沒用了嗎?當然不是!它能為全人類提供新思路!在地球時期,人們研究量子力學時不也給出了很多只能存在于理想世界中的理想實驗嗎,它們無法在現實生活中得到詮釋,卻成為了量子力學的基石。 支教授從頭看起,打算把沈星極的答卷再看一遍。 這一遍,他用筆在虛擬屏上做了很多批注。有些數據是沈星極弄不到的,但支教授這里有,他給沈星極添了上去。有些地方涉及到了沈星極的知識盲區,支教授在旁邊寫了關鍵要點,又給他羅列了幾本書籍,這些書籍能夠豐富沈星極的知識儲備。 第五輪比賽的結果很快就在星網上公布了。 沈星極的預判模型太過另類了,再加上這里面確實存在一些致命問題,他的答卷爭議很大,評委老師們有特別欣賞的,也有認為這個模型太過胡扯的,綜合后他的最終成績是資格賽的第七名。獲得前三的分別是來自三英、復元和萬安的學長學姐。 雖然星網上確實有傻逼在那里說:“沈星極只拿到第七,太讓人失望了?!?/br> 但大多數人都知道這個第七的價值!沈星極成功為三英贏得了加分!等到正式放寒假時,三英肯定有資格參加最終的聯合大賽,沈星極也為此貢獻出了一份力量! 沈星極的事業粉們在星網上狂歡。 但這份熱鬧和沈星極本人無關,他正一心一意地期待著寒假。 同學們都感知到了沈星極的快樂。他們還以為沈星極是為了比賽結果高興呢。這不是顯而易見的么,如果他們能在資格賽中獲得第七名,他們肯定會高興得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