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頁
大長老最先從震驚中回過神來,而后陷入沉痛道:“這次是……焉知……” 二長老立刻就跪下了,痛呼道:“主母??!” 而后長老們全皆面北而跪。 素如當得起長老們的跪拜! 近百年的相處,景行宗人心中其實都明白,焉知真人面冷心熱。 素如嫁進景行宗時,并不是世人理所當然說的那般高嫁,而是下嫁。 那時,景行宗空有從前的榮光。 那時,景行宗沒有真人,沒有臬司仙使,只有一個年輕的為馴劍遍體鱗傷的宗主和一個不知未來是否可期的幼年景決。 素如輕裝而來,沒有十里紅妝,卻有一身比紅妝更鎮得住場面的真人修為。 那時素如在仙道排行榜上已晉第二,她的來到,讓那時風雨飄搖的景行宗有了依靠,鎮住了各處的蠢蠢欲動與刁難挑戰。 她給景行宗爭取了數年的喘息之機。 而后她帶大了景決,教輔出了最優秀的一代臬司仙使。 她甚至知道激流勇退,在景行宗有了景氏自己的真人之后,飄然云游,不再干涉。 而后又在景決身殞之后,云游的素如時常出現在景氏弟子執行仙務的危難之際。 她云游在外,看似不在,卻又一直都在。 焉知真人不姓景,不冠夫姓,然其功跡能與歷代臬司仙使并肩。 她是主心骨,是定海針,是景行宗兩次危難之際的依靠,大家習慣了她的穩定,習慣了他的超然,都以為她會一直都在。 不曾想,有一日,焉知真人也會殞落。 景行宗一時陷入巨大的悲愴之中。 大長老在百年間經歷了景行宗數次劇烈動蕩,他在景決任性地自停金丹自毀道體時還能冷靜地主持事務,甚至還有力氣去大罵景決,而此次他聽到素如的這十七響喪鐘,卻是泣不成聲。 大長老像是被素如的喪鐘壓垮了,霎時間蒼老了許多,他領先于其他四位長老,拜伏于地,泣道:“天道既降大任于我宗,又何必連番考驗摧折。上邪,為何要如此對景氏?” “我們自問代代兢兢業業,不敢輕狂,不敢放縱,為臬司之責前仆后繼,血脈凋零?!?/br> “若真有考驗和責罰,加諸我們之身亦可,何必牽扯焉知真人?!?/br> “我們去何處再尋這樣一位主母!” “還我焉知!” 五位長老老淚縱橫道: “還我焉知!” 景昭聽到喪鐘時,在沒有想明白是誰時,便僵直了身子,滑下淚來他彼時正執筆回復一封公文,他今日心緒不定,時常走神,導致批閱公文速度比平日慢了許多。他原以為是昨夜情.熱所致,自嘲又暗喜,微妙的甜蜜叫他不時發笑。 可說不出為何,今日心中總有隱憂,始終惴惴。 是以,當十七聲鐘響時,他不用測,不必猜,一回神便知道是素如出事了。 景昭手上的筆掉落,他呆滯地坐在椅子上,他其實在這時還不知道自己已經哭了,他只覺心臟被什么突然攥緊了,捏碎了,他難過得要大哭。 他跌跌撞撞地起身,同手同腳地邁向門外,然而出了殿門,他甚至不知該往何處去尋素如。 站在漫天風雪中,景昭在痛徹心扉的同時,還被悔恨席卷了。 他想:我早該想到的。 素如一直不贊成我所謀劃之事。 素如昨夜突然的熱情,是在告別。素如一定是對我再不抱任何期望,才會一個字都沒有留給我。 景昭是活得極為明白之人,連情愛仇恨他都能拿秤上去算出幾斤幾兩。景氏子弟,似乎天生精于謀算。 可是,能把景行宗,甚至旁人都算得明明白白的鑒古尊,卻算不明白素如對自己的心意。 他一直不知素如是否愛他,他一直自卑地認為素如是在憐憫他,是在垂憐他。 他無論在外如何風光,在家他是一個一無是處的丈夫,靠媳婦穩定了江山。 他是這世上最幸運的男人,能在危難之際娶回素如;可他也是這世上最落魄的男人,在素如面前總是很丟臉的哭得一塌糊涂。 景昭崩潰地跪在庭中空地,哽咽不止:“素如,我……” “我錯了?!?/br> 雪花落在景昭身上,他一頭黑發掛滿了白雪,他突然發瘋般沖出行止殿。 他邊走邊自我安慰地說: “只有十七響?!?/br> “還有希望,她肯定還在?!?/br> “景決那次也只有十七響,景決能回來,素如也可以的?!?/br> “素如只是去了某個地方,暫時不回來罷了?!?/br> 景昭一路跌跌撞撞地追到修竹苑,一推之下,發現門竟沒有從里頭鎖著,也沒有從外頭落鎖,他的心就涼了一半。 而后沖進屋里,看到靜靜擺在妝奩前的獨角獸金簪時,景昭終于無法再心存僥幸,他知道了答案,握著那枚金簪,心如死灰地攤坐于地。 素如,不要主母金簪,是要與他斷離,不會回來了。 素如這一次是真的離他而去了。 景昭不知道還能做些什么,只能徒勞地翻看那只妝奩。素如不喜打扮,從不置辦首飾,里面放的首飾全是景昭買的,每一件都在。 一件都沒帶走。 景昭又慌忙地去翻看衣柜,景行宗的主母服飾皆在,只少了幾件素如常穿的禪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