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頁
童殊心下驚異,他原以為是上邪發魔失控,引得柳棠對抗,卻沒想到竟是柳棠主動引戰。 童殊正要提氣再喊,卻在看到那手托長琴的柳棠時,他一下駭住,心頭一痛,幾乎失語。 柳棠,上次還是半黑半白的頭發,才過半月竟然……全白了。 如霜的白發披頭散著,眸中浸著紅血,臉色蒼白,身上沾著污漬,全身上下亂糟糟的,落魄又骯臟,更叫人心疼的是,周身靈澤混濁,泛著垂垂遲暮的死氣。 這哪里還是當年那個名滿天下風華正茂的解語君…… 再看上邪,雖還是黑木紅弦,琴身上卻有點點污斑與血漬,不知它曾受過何等鎮壓,曾經歷過多少負隅頑抗,也不知它曾飲過誰人之血,周身籠罩著悲憤陰戾之氣,不復往日的亮澤。 童殊痛心再喊:“你們停下!” 這一聲被淹沒在劇烈交戰的琴音里。 斗琴至此,先停的一方必受重創,童殊略一思忖,上邪的琴弦乃殞鐵剛弦,又經整琴煉化,不會斷弦。 而柳棠面有死色,若受重創,怕是危及性命,且柳棠又是主戰一方,他方才已看出柳棠戰意堅定,不肯罷手,從柳棠下手勸停更為不妥。 童殊不再猶豫,當即運轉起上邪心經,喝道:“上邪,停下?!?/br> 上邪琵琶正值五弦爭鳴,聽他一喊,五弦顫動了幾聲,發出破音。 它畢竟是至寶,五弦亂顫,曲子仍不走調,只那弦音緊繃,原來如琢如磨低聲抽泣轉變成的尖利吶喊。 它自鳴所彈的是陸殊最常奏的《天命》。 它在哭。 它在激切地哭訴五十多年,被人困于暗室,無止盡的鎮壓; 它在悲痛地彈唱五十年的執著與等待,彈到最痛處,上邪驚鳴一聲,那是它感應到主人身死道消之時。 極是悲痛,極是苦悶,極是絕望。 在這般絕望激烈的琴意下,上邪所奏《天命》直轉入第三樂章,弦音描畫境界乃危舟闖出峽谷,躍過山門,驚濤拍浪,逆行于天河之上。 聲聲泣血。 它在抗爭。 不信天命,不由上邪。 童殊聽著這樣的琴聲,心如鼓捶,疼得心焦,內疚而悔恨。 弦音里那五十多年的黑暗,是因他而起,而上邪卻待他如初。 人會背叛,物卻不會。他與上邪分離五十余載,上邪還是只認他這個主人。 柳棠受上邪所攝,無動于衷的臉上露出一絲悲戚之色,只是這些許動容很快又被原來的麻木代替。 他轉而堅決地繼續引戰,他亦是熟知《天命》,此曲他曾經以長琴與陸殊合奏,最知如何用長琴引琵琶,他熟練地踩著節點,挑弦變奏,再一次追回了主動權。 上邪弦哭不絕,五弦劇顫,一聲尖于一聲,一調高于一調,它已在失控邊緣。 童殊連喚了數聲上邪,上邪已聽不進去,童殊連忙掐決念咒,然而他的咒令被無情的法障彈開。 他這才發現,上邪周身有一層無形的法障。 那法障大約出自一個修為極為高絕之人之手,能將童殊的咒令擋住,說明修為遠在童殊之上。 童殊被彈回來的威壓撞得胸口一疼,險些吐出血來。 童殊按著心口,強壓住胸痛,心念滾動,電光火石間某個猜想浮上心頭。 他猛地看向柳棠,見柳棠已近癡狂之態,大有不破上邪,絕不罷休之態。 若當真如他所想,那他當真不知該如何勸停這兩方了。 眼看上邪幾要失控,而童殊破不開上邪外面的法障,剩下的辦法只有嘗試以他與上邪之意的靈識聯通喚醒上邪。 童殊垂眸冥想,再陡地睜眼,厲聲道:“上邪,我命令你停下來!” 他這一聲極其嚴肅,字字高亢,直破弦音節。 上邪整個琴身先是一滯,接著劇烈的掙扎起來,像是在拼死反抗著什么。 與此同時,柳棠聽到童殊的聲音,他五指稍頓,木然地轉頭,望了過來。不知他認出了童殊與否,定定瞧著,麻木的臉上有了些許松動。 童殊連忙喚道:“師兄?!?/br> 卻不知為何,這一聲竟似刺激到柳棠一般,他仿佛陡然又想起自己要做什么,五指壓弦,只掃了兩道弦便又追上曲調。 柳棠五指翻飛,加快旋律,他手中長琴也劇烈的震動起來,琴弦顫動不止,將他手指割出血泡,一片血rou模糊。 事態至此,一人一琴非要爭出個你死我活。 好比馴馬,此時柳棠如同伏在馬背上的馴馬師,而上邪則是最兇悍的烈馬。 柳棠人在馬上已無從退讓,否則被馬摔下馬背非死即傷。 而上邪之烈,桀驁不馴不肯易主,寧可嘶鳴至死。 這是一個死局。 瞧到這里,童殊已經知道柳棠不是在與上邪對抗,柳棠確實是在逼上邪沖破法障。 大約柳棠極了解布下法障之人的修為境界和手法,他知道無力打破法障,是以換了角度,從上邪落手,通過對抗,激發上邪抗爭之意。 上古至寶,又是超一品魔器,有著人力所不能壓制的靈性,只要激發到極致,便是上人也壓制不了。 柳棠主動引戰,是為逼上邪抗爭,促上邪自己掙脫法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