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頁
辛五看他的目光不由一沉。 童殊避開了辛五的目光,接著道:“而這姚石青不一樣,他人是活的,又有健康健全的身體。一個好好活著的人,卻要走鬼道,這種倒行逆施之舉生不如死。我反正不樂意干這樣的事,當真想不明白……” 說到這里,童殊突然怔了一下,他猛地想到什么,飛快地瞥了一眼辛五,在辛五發現他有異態之前及時恢復了神態。 童殊面上如常,心中卻如擂鼓。 方才,方才……方才辛五等于是承認了辛五就是那個夜夜到戒妄山地牢去看他的人。 因為他欲走鬼道一事,只有“那個人”知道。 “那個人”是辛五……而辛五是景決……所以說景決是“那個人”! 天哪,“那個人”居然是景決!是洗塵真人! ?。?! 童殊心都要跳出嗓子眼了,差一點就要問出口:洗塵真人,你為何夜夜來看我? 童殊心中掀起狂風大浪,卻只得強行克制著,面上掩得只剩下眼睫細微的顫動。 他能感覺到辛五在看他,那目光想必是專注而純粹的。 童殊見過各色各樣的人,見過各式各樣的眼,人之所圖無非名、利、權,可辛五眼里“有是非,辨曲直,不唯親,不唯情,”是純然的清白立世的真君子。 這樣的人,只要你做的事是對的,他必定支持你;只要有問,他必無假言。 自與辛五同行以來,辛五不曾主動掩飾身份。童殊相信,若問,辛五就算不直言相告,也一定不會欺騙于他。他只消多轉幾個彎,多用些技巧,必能問出些端倪來。 童殊從前不算計,是事不上心,懶得打破沙鍋問到底;而如今事放在心上,卻已無從下手。 那個人,天天在他身旁,做的事說的話,樣樣都在照顧他,實在沒必要再確認什么了。 江湖路遠,萍水相逢,對方能待自己如此,實在是慷慨仗義、高義薄云。 只是,少了一個動機。 堂堂執道者臬司大人,何至于做到這種地步? 想不明白,也捋不順暢,眼下卻不是深思的時機。 童殊強行按下思緒,眨了眨眼,在辛五察覺有異之前接著前面的話道:“我想不明白,為何姚石青不舍得放棄這副身體,要受這等活罪呢?” 他說完抬眸,正色對上辛五的眸子。 辛五不知方才在想什么,只與他淺淺地接了一下視線,目光里有深沉的光在閃動,然而不等童殊看明白那是什么,辛五已經淡淡地轉開視線,目視前方道:“世上事有千萬,總有一事縱求不得也不愿放手;人有千萬,總有俗人寧活受罪也不肯解脫。鬼門魔王撒手便去,毫無留戀,其中超脫,常人難及?!?/br> 辛五言語淡淡,帶著一股涼意,冰冷冷地陳述警世道理;末了還贊童殊超脫。 前一句聽得童殊心中沉沉,好似辛五也經歷過那般痛楚; 后一句聽著便像反話,叫童殊后背發涼,好似他撒手赴死是大錯特錯般。 童殊不解的是,辛五說著常人的苦,話意里是包含了辛五自己的。 可是,不應該啊,辛五是景決,而景決是何等人生順遂之人! 世間有萬般苦,隨口說說容易,可要懂其中苦楚非要親身體驗過才當懂。童殊大半輩子吃苦受罪,于吃苦頗有心得。是以,他聽得出辛五那話不似作偽。 可是,童殊覺得不應該! 若說修者超凡脫俗,那么景決作為修者中的佼佼者更加出塵絕世,宛若神明。 景決應該是那種于滾滾紅塵中過卻纖塵不染之人,這樣的人又怎么可能是常人呢? 就算是整個修真界的修者落了俗,執掌臬司劍的臬司大人也應該是眾人皆醉我獨醒的那個。 堂堂臬司大人乃天命執道者,是最接近神明的人,能執臬司劍說明早已心如明鏡,這混濁世事又如何拉他墮下神壇? 又有誰能讓他身陷紅塵泥沼不能自拔? 可辛五方才那番話,卻似已嘗盡紅塵苦楚,已然自甘墮落凡塵、斷了仙根、不肯超脫一般。 真真是矛盾,頭緒難理。 童殊想再引辛五說點什么,然而辛五只留給他一個如霜似雪的側臉,很明顯不愿多說。 而且場合也不對,也不容他們深談,童殊住了口,將目光轉向另一邊——此事暫緩,眼下還有更急之事。 那邊廂,溫酒卿與姚石青正在酣斗。 這一場以殺招開啟的較量注定不可能草草結束,兩人的魔力似有無底洞,白霧越來越濃,其中的鬼叫之聲越來越兇悍,而紅袖卻也始終牢牢將黑氣綁在白霧當中。 在場之人無一人敢發出聲音,連那一雙陰童都收了手,抬首注目往上看。 它們的眼瞳是地獄的黑,在直直看著溫酒卿時卻似真的孩童般露出無邪的純真,透露著對母親毫無保留的崇愛。 就在這時,有一魔人慢慢靠近陰童,他身后藏著一把閃著幽光的刺刀,這刺刀纏繞著危險的魔氣,像一根根要破壁而出的利刺,隨著魔人的靠近,那利刺跳動著,像是受到某種噬血刺激,一根根地亮出致命的鋒芒。 “啊——” 在令人窒息的對峙中,突然一聲凄厲的兒童哭聲驟起,那哭聲又急又痛,長哭不絕,似要斷氣一般緊緊地卡在喉嚨,聽得人心驚rou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