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節
那些都是當年她嫁過來時的嫁妝,自然不在傅家家具范圍之內,傅時春兩口子發現葛石燕還跟他們玩這個文字游戲,氣的當場就甩了那些搬家具的鄉親們的臉子,將房門甩地砰砰作響。 要知道葛石燕出嫁的時候,葛家那些弟弟meimei們都是盡了心的,她房里的大紅木柜刷的桐油,十幾年過去了還油亮如新,又漂亮又氣派,馬梅芳早就想好了,等他們從家里徹底搬出去后就把那個大衣柜搬到自己的房間里去。 反正公爹一個糟老頭子,也不需要那樣漂亮的衣柜做擺設。 可惜啊,有葛石燕在一天,就注定她這個念頭是要落空的。 新屋子的灶房是第一天就弄好的,因為村子上的規矩,請鄉親們幫忙除了意思意思給一點工錢外,最要緊的是包一餐飯,主人家是不是客氣,就看這一餐飯的內容了。 葛石燕一個女人帶著仨孩子分家另過,最要緊的就是在鄉鄰之中的口碑,因此在準備飯菜的時候,她一點都沒有吝嗇。 每一桌都是四個素菜一碗rou一碗湯,雖說是素菜,其中幾個里面還加了rou糜和rou片,吃起來油汪汪的,分外的香。 葷菜雖然只有一碗,分量卻很足,許多人家辦酒都是頂面上面幾片rou,下面全都是白菜或是蘿卜絲,完全就是糊弄人的,葛石燕不一樣,一碗土豆燒雞,起碼大半碗都是雞rou,一碗梅干菜扣rou,豬rou片也又大又厚,一口吃下去,叫人打心底里覺得滿足。 在她那兒幫忙的幾個鄉親幾天干活下來,不僅沒有累著,反而都胖了一些,村里誰不夸她這個主人家厚道。 傅大巖和之前說好的那樣,主動過來幫忙修繕屋子了,而且他很乖覺,都不用葛石燕說,自己一到飯點就老老實實回家吃飯去了。 雖然分家的時候葛石燕分到了很多東西,可傅大巖總覺得她一個女人帶著三個孩子花錢的地方還多著,將來日子艱難,總想著幫她多省一些糧食。 因為一個孝字壓著,傅時春兩口子只能看著老頭子在分家另過后娘夭弟家里賣力流汗,然后回家大口吃飯。 短短幾天下來,兩口子被氣到虛火上升,五臟俱焚,嘴角長了很多燎泡,口腔舌頭上也長了很多潰瘍。 等房子修好后,傅大巖每天也要來家里彎一趟,不是幫忙挑水,就是幫忙劈柴,葛石燕從來不攔著。 她隱約有些明白了,這個男人還是在找公平呢,他這會兒覺得自己分家時選了老大家,就是把心給了老大,既然這樣,就應該把身留給她這邊,一身力氣都往她這邊使呢。 也不知道老大兩口子抱著那顆心,這會兒開不開心。 ****** 隨著房子的徹底落成,葛石燕和仨孩子的生活也漸漸重入正軌。 傅時年是仨孩子里最忙碌的,他每天天還沒亮就要起床去鄰村上學,晚上到家的時候,天色也快暗下來了。 除了傅十年,村里還有倆孩子也在鄰村書塾念書,大一些的那個孩子今年已經十三歲了,三人一塊上下學,葛石燕還是比較放心的。 除此之外就要數林余了。 葛石燕分到了八畝地,這八畝地馬上就要到秋收的時候了,這會兒肯定是不會佃租出去的,即便有傅大巖這個心在曹營身在漢的老頭子幫忙,她還是不得不雇傭了倆個村人幫忙,忙的腳不沾地。 林余主動承擔起了家里的一部分家務,比如洗衣服燒水做飯之類的,一開始葛石燕并不讓她這么大的孩子碰火,可見林余做的好好的,駕輕就熟,葛石燕也就全權放手了。 寶寶也沒有當甩手掌柜,很多活兒她做的沒有林余熟練,可多多少少能給林余幫點忙。 家里的每個人都沒有閑著,分家給傅時年和林余帶來的傷感,很快就被忙碌的生活沖淡了。 就在這個時候,有幾個不速之客上門了。 ****** “這里是不是傅家?” 有幾個穿著破爛的男女在傅家門口張望,見到馬梅芳從屋子里出來,趕緊圍了上去。 “你們找誰?” 馬梅芳皺了皺眉,她不認識眼前這些人啊,倒是其中一個畏畏縮縮的中年女性,有幾分面熟。 難道是傅家的遠親? 想到這兒,馬梅芳的臉色就變臭了,怕不是從哪兒過來打秋風的吧,這前有林余,后有這些窮親戚,怎么沒完沒了了。 “你是傅家的兒媳婦吧?” 那個讓馬梅芳覺得有幾分眼熟的女人上前,也頗為不確定地問道。 “我是陶臘梅啊,你還記得我吧,老陶家的姑娘,陶臘rou是我堂弟,我是他大伯家的姑娘?!?/br> 陶家在大岙村不是大姓,那一支是早些年逃難過來的,他們的家鄉發生了水災,把田地房子都給淹沒了,他們這里的地勢比較高,并沒有受到水災的波及。 那一支陶姓族人在當地生活了幾年,其中一家人因為兒子娶了這里的姑娘,又害怕家鄉再一次出現水災,因此在其他親友回鄉的時候,選擇留下。 選擇留下的就是陶臘rou一家,也就是這個女人口中的二叔家的孩子,她的堂弟。 陶臘rou還有另一個身份,那就是陶寶寶的爹。 “我是來投奔我二叔和堂弟的,可我打聽了一下,聽說我二叔早就過世了,我堂弟堂弟媳婦前些年也去了,他這一支就剩下一個閨女,讓你們家養著,我是孩子的堂姑呢,我得見見這個孩子啊?!?/br> 馬梅芳總算意識到自己為什么會覺得眼前這個女人有些眼熟了,仔細瞅瞅,那個拖油瓶和眼前這個女人確實有幾分相似啊。 她正愁一肚子怨氣沒處發泄呢,看著穿著破破爛爛,面色發黃發黑的陶老姑和她身后一堆瑟瑟縮縮的親眷,不由露出一個不懷好意地笑容。 “原來是陶家的親家??!” 她和氣地喊道。 “親家?” 陶老姑有些疑惑,不是說她二叔在他們離開后也沒有再生孩子,一直只有陶臘rou一個兒子嗎?而堂弟陶臘rou留下來的那個孩子,現在應該也就五六歲吧。 “就是親家啊,你不知道啊,寶寶那孩子是我娘給我小叔子選的童養媳呢,她可喜歡寶寶那個孩子了,拿她當親閨女疼愛,不過你們今天來算是找錯地方了,我們家已經分家了,我娘跟著我小叔子一塊生活,你們去村口那邊找,看上去最新的房子就是了?!?/br> 馬梅芳給他們指了一個方向。 “我娘要是知道陶家親戚找過來,肯定歡喜極了,算起來,陶家于我婆婆還有大恩呢?!?/br> 原本因為沒有找到投奔的親戚有些惶惶不安的陶家人因為馬梅芳的這番話高興起來,尤其聽到她說陶家對傅家有大恩的時候,更是恨不得豎起耳朵聽。 “當年啊……” 馬梅芳也沒繞關子,直接講述起了當年發生的事情。 為首的陶臘梅越聽眼神越亮,再三向馬梅芳道謝后,一群人浩浩蕩蕩朝村口的方向摸去。 ****** 葛石燕的屋子是新修繕的,在一眾老房子里十分顯眼,陶臘梅等人走到院子外,這個時候葛石燕還在不遠處的地里干活,寶寶和林余則是端著小凳子在院子里洗衣服。 林余搓洗地很賣力,寶寶就是個架子貨兒,看上去洗的像模像樣的,實際就是給衣服泡一遍水,虧她洗了一會兒衣服還煞有介事地抹了抹額頭,好像累出汗似的。 陶臘梅一眼就從兩個孩子里分辨出了寶寶。 雖然已經在新家生活了一段時間,可林余的身體還是沒有養回來,看上去比寶寶瘦小一大圈,在她的對比之下,越發顯得寶寶白胖可愛。 之前陶臘梅對馬梅芳的話還是有三分保留的,這會兒看到寶寶真人,她徹底相信了馬梅芳告知的信息。 如果不是真的喜歡這個孩子,主人家怎么會將與自己沒有血緣關系的孩子楊的這樣好,看她一身雪白皮子和胖乎乎的臉頰就知道打小就沒有受過罪,還有她身上穿的衣服,那樣好的細棉料子,一般人舍得給孩子穿? 陶臘梅心中大定,瞬間變出一張哭臉來。 “我可憐的侄女啊,老姑總算找到你嘍!” 她帶著哭腔,沖著寶寶跑來,鄉下地方并不怎么能防人的籬笆墻在這些人的眼中形同虛設,沒一會兒就被推開了。 “娘,人販子拐你家寶來啦!” 寶寶第一反應扯著嗓子大喊,順帶著把一大桶洗過衣服的臟水沖那群人潑去。 她可不認識眼前這些人,誰知道是不是拐子呢。 可愛的小姑娘穿越到一個陌生的地方,要記得保護好自己。 第113章 農家童養媳15 “你這孩子, 怎么還拿水潑人呢!” “呸呸呸!” 跑在最前頭的陶臘梅和緊跟在她身后的倆人被潑個正著,當即就嚷嚷上了。 “小表姐,我們快跑?!?/br> 寶寶拉著林余, 仗著自己人小靈活從幾人身邊繞過, 朝地里跑去。 “這孩子,真是一點教養都沒有?!?/br> 被小輩潑了一桶洗衣水, 陶臘梅有些惱羞成怒, “你們也別看著啊, 快點追過去?!?/br> 陶臘梅想著,先拉住寶寶,跟她講明自己的身份,可她忘了,剛剛寶寶喊了一嘴人販子拐人了, 這里離東邊的田地很近, 這個時候, 田里有不少人在干活,早就已經聽到動靜趕過來了。 特別是葛石燕, 她沖在最前頭, 手里的鋤頭舉地高高的。 他們過來的時候只見兩個孩子跑在最前頭,后面跟著一群面生的大人, 一個個跟老鷹捉小雞似的想要把寶寶抓回去, 可不就是人販子拐孩子的畫面嗎。 一伙兒人頓時群情激憤地沖過來,將寶寶和林余護在身后, 不問青紅皂白, 沖著陶臘梅等人就是一頓痛扁,還嚷嚷著要送拐子去見官。 “誤會了,誤會了, 誒呦……” “我是這孩子的親老姑啊,我不是拐子……別打了,誒呦……我的腰,我的腰……” 跟著陶臘梅過來的這群人被打的嗷嗷叫喚。 只不過解釋的聲音混雜在村里人的罵聲、他們自己的哀嚎聲中,知道大伙兒都打累了,才漸漸聽清楚。 寶寶的老姑? 陶家是外村人,在大岙村扎根沒多久,獨戶獨支,沒有其他親人,要不然也不會在夫妻前后腳過世后,留下寶寶這個孩子讓傅家人養著。 不過他們記得,當初逃難過來的不止陶臘rou那一支陶家人,只不過其他陶家人后來都返鄉了,難道是那邊的陶家人找過來了? 看他們停了手,陶臘梅忍著痛,艱難地從包袱里掏出了通城文書。 從衢州過來的,陶氏……確定是陶家祖籍那邊的親人無誤了。 “你們怎么過來了?” 葛石燕皺著眉頭,總覺得陶家人的出現不是什么好事。 “誒,說來話長了……” 陶臘梅的表情有些難堪。 原來陶家老家又出現澇災了,只不過這一次的澇災并不嚴重,只淹了一小部分田地,當地官員為了政績,根本就沒有上報朝廷這一次的澇災,自然也別提什么救災措施了。 受災的災民里數陶臘梅夫家的情況最嚴重,他們家的幾畝地全都被水淹了,因為之前地里的莊稼長勢很好,全家人一點都沒有危機觀念,敞開肚子把去年的陳糧給吃完了,現在莊稼顆粒無收,全家人都傻眼了。 老家的那些親戚情況比他們好一些,可也沒有好太多,只是勉強夠撐到下一次收獲罷了,面對這一家子的白吃白喝,沒幾家能堅持超過三天。 到后面,陶臘梅一家就借不到糧食了,不知怎么的,她想到了留在大岙村的二叔一家,她記得大岙是一個山清水秀,土地肥沃的好地方,水災歷來影響不到那個地方,今年的收獲肯定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