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巔峰(十五)
好事不出門,趣事傳千里。 繼南安郡王兒子滿月沒有請帖不讓進府喝滿月酒后,他凱旋而歸之日被兒子尿了一臉的事又傳開了,成了街頭巷尾的談資。 多少人笑的直不起腰。 感慨南安郡王小世子小小年紀就踩著自家親爹的臉到達了人生巔峰。 就連蘇小少爺都驚嘆連連。 九皇子他們覺得蘇小少爺已經是他們見過最會找打的人了。 可比起南安郡王小世子還是遜色不少啊。 南安郡王在府里待的悶,要出府散心。 一上街,大家都往他臉上看,南安郡王頓時覺得沒好事。 一問之下,果不其然事情傳開了。 這么丟臉的事,他氣頭上忘了下封口令,父王母妃也不下! 真是要活活把他氣死才罷休啊。 北寧侯世子和定國公府大少爺他們騎馬過來,就看到南安郡王一張郁悶的臉。 不得不說,經過童子尿滋潤過的臉就是俊逸幾分。 兩人笑的快上氣不接下氣了。 南安郡王臉黑成鍋底色。 定國公府大少爺強忍笑意。 昨天回府,他吸取了南安郡王的教訓,等兒子尿過了才抱他的。 北寧侯世子看到了自己的三個女兒,認了半天,也沒能把她們三給分清楚。 因為三個女兒不知道先抱哪個好,索性就都沒抱了。 他不會說是自家娘把他粗手粗腳不讓他抱。 北寧侯世子拍著南安郡王的肩膀道,“荀兄,你不是說這輩子都不抱兒子了嗎?” “怎么尿你一臉的?” 南安郡王,“……?!?/br> 別和他說話! 他臉疼! 要不是回京的路上就約好了上醉仙樓吃飯,他都不會出門。 昨天大軍班師回朝,今兒是皇上論功行賞的日子。 不過他們幾個不用上朝就是了。 早在南梁被打的求和,主動賠償后,皇上就在琢磨怎么封賞了。 像南安郡王他們立功賞起來容易。 四人都提拔為正五品將軍。 這官職在京都不算高,可他們的年紀也不大啊,歷朝歷代,弱冠之齡就官拜五品的真不多見了。 難得是怎么封賞鎮北王和崇老國公他們。 鎮北王府已經封王了,再往上封就是一字王了,鎮北王府手握重兵,是朝廷倚仗之臣,將來帶兵打仗的時候多,要直接封一字王,以后還怎么封? 封賞不但要想到眼下,還要想到以后,還有東鄉侯…… 東鄉侯的功勞封他個異姓王不在話下,可冀北侯的功勞不足以封王啊。 做兒子的封王了,父親還是個侯爺,難道以后見了冀北侯還要給東鄉侯見禮嗎? 兒子立功,封賞父親很常見,可東鄉侯算分府了,封為王爵,也不會給東鄉侯繼承。 這事著實讓皇上困擾了許久。 最后皇上決定賞東鄉侯一塊丹書鐵劵。 其他人的功勞都沒有東鄉侯大,官升一級都是輕的,還有良田綾羅綢緞。 鎮北王府沒有封賞。 鎮北王還得向皇上請罪,他教子無方,差點害了飛虎軍。 謝景川之過,沒有牽連鎮北王府已經是皇上寬厚了。 再者,蘇錦手里已經有一塊丹書鐵劵了,雖然是給蘇錦的,可丹書鐵劵會作為傳家之物代代傳下去。 等蘇錦回京,皇上肯定要賞蘇錦,還有謝景宸,做了許久的臥底,不好放到明面上,十有八九他那一份,皇上也直接賞給蘇錦。 蘇錦,“……?!?/br> 嗯。 對鎮北王,皇上意思了幾句就算完了。 早朝很熱鬧,很和諧。 下了朝后,東鄉侯就去找皇上了。 東鄉侯府是最缺錢的,皇上拿一塊丹書鐵劵就把他打發了,其他賞賜一樣沒有。 東鄉侯還想著才回京,過些日子再打劫皇上。 可皇上的做法叫他實在忍不住啊。 打劫了皇上一萬二千兩,兩幅畫,臨走前,還順走了皇上龍案上的墨玉麒麟鎮紙。 不讓打劫了,也就偶爾能從皇上這里過把癮了。 皇上,“……?!?/br> 福公公,“……?!?/br> 一陣風吹來。 沒了鎮紙壓著,宣紙被吹的亂七八糟的。 皇上氣的直扇扇子。 福公公趕緊差人取一個鎮紙來。 東鄉侯也真是,這才剛回來啊,就打劫皇上的小金庫。 他都懷疑東鄉侯待在邊關是不是還對皇上的小金庫心心念念的。 皇上氣的眸光噴火。 包括福公公在內,沒人敢勸皇上一句。 不過沒一會兒皇上就消氣了。 蘇錦給皇上寫的奏折送進京了。 與奏折一起送進京的還有那縣太爺。 蘇錦在奏折里為先斬后奏告罪,還有請鄭老爺暫代縣太爺一職。 蘇錦沒有直接說讓鄭老爺做縣令,只是暫代,畢竟委派官員是朝廷的權力,而非她一個公主能隨便拿主意的。 就算大家都知道她能這么做,也得悠著點啊。 鄭老爺以前是南梁人的身份,蘇錦也沒有隱瞞,如實相告。 謝景宸在信里陳述了這么做的好處,皇上找了左相和右相商議。 本來一個小縣令用不著這么慎重,讓因為是邊關,鄭老爺以前又是南梁人,他對大齊是否忠心沒人知道啊。 左相和右相都覺得蘇錦這么做過于冒險了些。 但這么做安撫民心卻也是顯而易見的。 至于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那就要全看鄭老爺的為人了。 “鎮北王世子和世子妃做此決定,必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右相道。 “他們把邊關問題看得透徹,我們這些老臣都遠不及?!?/br> “臣看不如讓那鄭老爺先做三年縣令,如果他將邊關治理的不錯,可堪大用,可往大齊境內調,那時候邊關局勢穩了,派別人去管也容易?!?/br> 左相復議。 他和右相想法一樣。 皇上也覺得這樣安排妥當,便讓吏部起草委任書,即刻送往邊關。 王爺知道后,把送信的差事攬在了身上。 如今王妃、小郡主還有兒子孫兒都在邊關,王爺要去邊關和他們一家團聚。 至于京中的事,有東鄉侯和老王爺他們在,王爺覺得自己在不在都無所謂。 王爺要告假一段時間,皇上準了。 只是最后王爺到底沒走成—— 因為謝錦瑜在慈云庵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