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合兵
“世子親臨陘邑,吾卻如此……真是失禮之至,此吾之過也!” 剛調轉過車頭,陘守急忙向鄭忽致歉,話語中免不了還帶著幾分矜持! 他沒有以臣相稱,不僅是因為一上來就一副跪舔姿態,有失卿大夫體面,而且他現在還沒搞明白鄭國對陘邑究竟是怎樣定位的,是打完這一仗就撤,依舊留下陘人獨自抵抗戎狄,還是會將陘邑納入鄭國,持續不斷的幫助陘人對抗戎狄。 “井大夫切莫如此!” 鄭忽其實對這位陘守還是比較有好感的。 這位陘守名友,和鄭國老祖宗鄭桓公同名,據說其為神農姜姓之后,原居于岐山周原,是周原當地的望族。 要知道周原可是宗周發源地,周公之所以稱為周公,就是因為周公的畿內之封在周原,后來周公受畿外之封魯國,畿內之封由其次子君陳嗣位,周公死后,在周朝中央擔任官職的所謂周公,都是君陳一脈。 井氏為周原望族,由此可見井氏在周原乃至周公故國的地位! 就這樣一顯赫望族,卻在六十余年前的那場犬戎入侵中轟然崩塌,其家族只得四散逃命,而井友的大父也正是那個時候帶著一部分族人逃到了成周王畿內的蘇子國避難。 在陘邑,井友的大父受到了當時負責管理陘邑的陘邑大夫的禮遇,于是,井友的大父帶著族人在此安定下來。 卻不料,沒過多久,北方的戎狄趁各國合力平犬戎,無暇它顧之機,入侵成周王畿,滅蘇子國! 也就是在此役,陘守大夫力戰身死。 死前,陘邑大夫拉著井友大父的手,就說了兩個字“復仇!” 井友大父有感于陘邑大夫及陘人對其的禮遇,毅然接過復仇的大旗,帶領著陘人開始了與戎狄之間曠日持久的戰爭。 即便到其死時,也依舊念念不忘復仇,拉著井友父親的手道“夷滅爾宗族者,戎狄也!汝敢忘乎?” 井友父親死時亦如此對井友說。 這些情況,鄭忽自然是從情報中得知,這些事情根本不用刻意打聽,陘邑里傳的到處都是。 一開始,鄭忽單純的以為這只是統治手段,忽悠嘛! 后來,鄭忽才發現這個家族真的是一直遵行著他們的誓言。 從其家族繼任陘守開始,到而今,與戎狄大小百余戰,幾乎無歲不戰。 陘人提起其家族,沒有人不豎起大拇指,但凡有一人敢說這家族的不是,絕對會引得眾人群起而攻之。 就這樣一個家族,鄭忽怎能不感到欽佩。 不過,近十幾年來,陘人在對戎狄的戰爭中開始處于下風。 原因也很簡單,無歲不戰帶來的是青壯的傷沒,陘邑不過一邑之地,可用青壯本來極為有限,每一個青壯的損失,對陘邑來說都是一個極為沉重的打擊!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井友的父親開始尋求外部援助。 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周王室,但奈何周王室已經不復宗周時的盛況,自??翱坝杏?,若是讓其主動進攻戎狄,比登天還難! 于是,沒奈何,井友的父親又向衛國、邢國求援。 衛國根本就不想管這攤子爛事,邢國雖然以前是對抗戎狄的大戶,但是此時已經衰落,而且距離遠,根本不可能前來。 在這種情況下,井友的父親只能將目光投向鄭國,但當時鄭莊公初即位,忙于坑共叔段,且當時蘇子國雖滅,但依舊屬于成周,鄭莊公也不太想趟這趟渾水。 直到周桓王強行與鄭換地之后,當時井友的父親已死,井友再次向鄭國求援。 但鄭莊公考慮到蘇子國其他幾邑的不確定因素太強,而且當時鄭國與中原各國交戰正酣,所以,依舊沒有出兵援助。 好在,去歲鄭國終于結束了與宋國之間的長期敵對,而且今歲鄭忽提出了伯天下之策和并力北近的方針,鄭莊公這才下定決心經略北方。 不然,陘邑不知道還得在這種孤立無援下堅持多久! 鄭忽與井友在城守府前一同下車,井友引著鄭忽向正堂走去。 入堂,井友請鄭忽上座,鄭忽推辭不受,井友再請,鄭忽再辭,井友三請,鄭忽便不再推辭。 “井氏英烈,吾慕之久矣!今日得見,足慰平生!” 方坐定,鄭忽便主動打開了話匣子。 “世子謬贊矣!”井友稍微謙虛了一句。 “世子今日來陘,此陘人日夜殷勤期盼也,吾謹代陘人謝之!” 說完,再次向鄭忽行禮,鄭忽回禮道“井大夫切莫多禮,陘本鄭土,此吾之職責所及,吾不敢受大夫之謝!” “世子所言極是,是臣失言了!” 鄭忽的橄欖枝剛拋下,井友毫不猶豫的就接下了。 這正是他想要的,不過,井友還是有些不放心“吾聞世子此來,為伐戎狄而來,陘人苦于戎狄久矣!陘人聞世子大軍至,無不拍手稱慶,愿軍久駐,以報家國之恨,只是不知世子是否可全陘人拳拳之意?” “井大夫之意,吾知之矣!吾已滅溫,伐絺而有原、樊,祭大夫亦征州而據欑茅,蘇子國十二邑已大定。內亂既彌,唯戎狄之屬侵奪我北鄙之地,且懷貪厲之心,刻削王室,此吾父君之所憂也!” “故自今而后,鄭欲以舉國之力北向,尊王室而攘戎狄,愿大夫知之!” 井友聞言大喜過望,忽又想起了父、祖當年的遺憾,一時間眼淚竟忍不住落了下來,感嘆道“若吾父及大夫泉下有知,可以無憾矣!” 隨即,又正了正冠,極為嚴肅的起身,一揖及地,道“陘人苦于戎狄,父子妻兒為其所虜,宗族子弟為其所絕,世子誠能助陘人復夷宗滅族之恨,陘人愿世世為鄭謹守北疆之地,無懷貳主之心!” 鄭忽回禮道“家仇亦國之恨也,忽雖不佞,必不敢使陘人父子兄弟長恨于地下,且長者言‘父母之仇,弗與共天下也!’,愿滅戎狄以解陘人綿綿之恨!” “世子高義,臣代陘人再謝之!” 二人就這樣達成了協議,鄭忽以助陘人攻伐戎狄,換取陘人對鄭國的忠心。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想要回報,自然就得有付出。 不過,對鄭國來說,這個付出只是順便的,何樂而不為? 就在此時,有城守府小吏來報,說祭仲大軍馬上就要入城了! …………